回覆列表
  • 1 # 慶字輩兒

    現在德雲社是火了起來,前面老郭、於大媽正壯年,後面年輕一輩兒的活了好些個,可以說是正紅火,但是早些年可就不是這樣了。

    我記得是在04年,那個時候老郭和他的北京相聲大會還沒火起來呢,知道的人不多,我好像在電臺聽過,但是也聽過那幾秒鐘,沒怎麼記住。

    有一天,一朋友跟我說:“有一說相聲的地兒,節目不錯,給的東西多,演員也賣力,跟電視上看的不一樣,咱去瞧瞧吧。”

    我心裡想了,相聲這幾年不就那麼回事嘛,能有啥?不過正好也沒事,就去瞅瞅唄。

    票錢是多少我忘了,幾十塊錢吧,反正按照現在來看絕對是爛白菜價了,不過那個時候錢也是當錢用。

    進了場一排排桌椅,還能喝點茶,我離著臺子也就不到十米,演員看的清清楚楚。

    最開始讓我注意的就是大部分演員年齡都不大,還看到一些半大的孩子上臺拿著板子呱唧呱唧的,唱著一些我沒聽過的小曲兒,後來才知道那個叫太平歌詞,聽著還真不錯,挺有意思的。

    後面這一對對的搭檔上臺演出,說學逗唱來一圈兒,說話真亮兒,聽的舒坦,底下叫好的一陣接一陣兒,很多相聲段子都沒聽過,但是很有意思。

    其實當時演出情景都記得不太清楚了,畢竟十多年了,但是開心是一直記得的。

    那天晚上聽到了晚上十二點多,笑到了晚上十二點多,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喜歡上了北京相聲大會,喜歡上了後面的德雲社。

  • 2 # 郭德綱貼吧

    情景無非就是新鮮、驚喜、過癮、熱鬧、演員賣力氣、觀眾聽不夠、門票便宜、氛圍好,還有就是夏天熱,冬天冷,屋裡有時候沒空調。郭德綱說有一回大夏天,空調壞了,他說了一個賣布頭。熱的渾身水洗一樣,說完了他從人群裡擠出去,到門外脫了個光膀子乘涼,裡邊有老大爺出來跟他聊天,說真是太過癮了,多少年沒聽過這麼過癮的相聲了。那時候是培養了一大批熱心觀眾,可是自己吃不飽啊,還得帶著一幫人,劇場是租的,換了好幾個地兒,換一個地兒,就得重新培養觀眾,飢一餐飽一餐的,結果現在呢?當年的那批觀眾裡有一部分人,聽成專家了,卻變成綱黑了,整天在相聲吧和知乎裝13,開口閉口老聽眾,當年郭德綱怎麼著怎麼著,現在怎麼著怎麼著,看郭德綱吃飽了過好了,這幫老爺還不高興了,合著人家就該忍凍捱餓伺候他。郭德綱要吃飯,徒弟們要成長,德雲社要發展,相聲要傳承,一切都得順應形勢做出改變,你喜歡聽那時候的郭德綱,郭德綱前面二十年說的相聲留下來的作品比你們前幾十年聽過的都要多,網上大把的錄音錄影你去聽就好了,憑什麼要求人家一輩子就伺候你的口味??

  • 3 # 河畔一壺酒

    郭德綱走紅前後聽德雲社相聲上座率、觀眾支援率其實差不多,差的是票價。

    2010年我出差到北京,念大學的兒子提議去聽德雲社的相聲,到了五里屯德雲社一看票價就傻了,只剩包廂了,兩個人一千六,最後決定不聽了,拿著省下來的錢去喝啤酒了。

    我唯一一次現場看德雲社的相聲,應該老郭已經紅了,但是還沒紅到發紫。那個時候傳統相聲不像現在網上這麼氾濫,聽起來還非常新鮮,大柵欄的劇場不算小,座無虛席。時間太長了,照片也沒有找到,記得有何雲偉,有高峰。笑聲不斷,沒看到老郭和于謙,因為他們已經開始紅了。

    德雲社盤活了傳統相聲。德雲社演員功底都比較深厚。繞口令、快板、貫口功夫都了得。這就是那時候的印象。

    還有就是那時候票價很低,老百姓消費得起。

  • 4 # 相聲江湖

    德雲江湖,德雲社的研究者和相聲傳統文化愛好者的社群。這個問題回答說簡單很簡單,說複雜還挺複雜,我覺得應該以2004年為界限來看這件事。

    為什麼是2004年呢?因為這一年于謙正式加入了德雲社,從此“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德剛有于謙”的佳話正式開始了。在此之前郭德綱說相聲的時候根本放不開。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郭德綱談過幾個搭檔的優劣,張文順屬於攻擊性比較強,郭德綱損他一句,他憋著損回來,這樣郭德綱很多時候都不敢放開了說,因為怕老爺子把他帶溝裡,收不回來了。

    李菁的捧哏還屬於比較紮實的,但是因為年紀比郭德綱小太多,所以很多的包袱直接沒法談,一不小心就讓觀眾感覺耍流氓。而且李菁很多的包袱根本接不著。

    2004年,于謙正式加入德雲社,郭德綱從此才算踏踏實實的放開了說,因為于謙接話接的好,而且不會把郭德綱帶的收不回來。

    也正是在2004年下半年,德雲社開始紅起來,在此之前,你去德雲社聽相聲,躺著聽都行,因為實在是沒有太多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選擇合適的發酵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