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romanticjq

    不是,外戚專權基本上是發生在兩漢時期,那只是當時特定的制度不健全所造成的。魏晉南北朝之後基本外戚專權逐漸消失

    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的特點是武官專權。

    兩宋開始文人治軍,武官專權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

    至於題主所問的封建社會最大的問題:我覺得是宦官專政。作為天子的近臣――自始皇帝開始到明天啟皇帝,宦官專政的問題從來沒有解決過――秦趙高,西漢哀帝時的宦官專政,東漢十常侍,唐後期宦官專政近百年,兩宋較少,明朝的秉筆太監……。直到滿清將內吏省變成內務府才斷絕宦官專政。

  • 2 # 盜帥夜留香YE

    外戚專權

    個人感覺最多隻能說是封建王朝的弊病之一,遠遠算不上是最大問題。

    說白了,外戚干政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君權不夠集中,有相當一部分權力掌握在那些朝堂重臣手裡。

    而皇帝寵愛某位妃子的時候,通常愛屋及烏,將這位妃子的親屬也都提拔上來。

    而這些外戚上臺之後,一方面手中握有巨大權力,一方面又有皇帝的信任,於是開始在朝堂上呼風喚雨,廣植黨羽,逐漸脫離皇帝的掌控,最終形成外戚專權的局面。

    但這種畸形的權力分配模式,基本上只發生在東西兩漢,尤其是西漢,直接就是亡於外戚之手。

    可在漢代之後,除了北周楊堅,南宋賈似道,近兩千年的歷史中,基本上沒有出現太過嚴重的外戚專權的情況了。

    所以說,外戚專權,不過就是皇權高度集中的過程中的一個產物,別沒有上升到某種高度。

    而我個人認為,封建王朝最大的問題,正是不斷加強的君主專制。

    雖然軍權高度集中,防止了皇帝大權旁落,在一定程度上感覺像是加強了政權的穩定。

    殊不知

    完事皆由一人乾綱獨斷,正是霍亂的開始。

    令出一人

    難免就會有決策失誤的時候

    在皇權與相權互相制約的時候,皇帝有了錯誤的決定,還能有人制約一下。

    可皇權無比集中的時候,臣子在皇帝面前都是奴才了,還敢多說一句話嗎?

    皇帝的英主,錯誤決定少,那自然是沒有太大問題

    可一旦皇帝沒啥本事,那就離滅亡不遠了,

    因此

    中國封建王朝,即是一個君權不斷強化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走向滅亡的過程。

    以上。

  • 3 # 孤獨患者3868號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每個王朝建立時都會吸取前一個王朝滅亡的教訓,但是再往前的王朝的教訓就不一定了。

    說到外戚專權,不得不提的一個朝代就是漢朝。西漢時期,呂后堪稱與劉邦共治天下,臨朝稱制長達十六年。漢武帝雖然殺了劉弗陵的生母鉤戈夫人,但是也沒能阻止外戚干政,最著名的便是霍光。

    霍光是霍去病的異母弟,是漢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是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漢武帝臨終時指定霍光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輔佐年僅八歲的漢昭帝。

    漢昭帝駕崩後,由於沒有兒子,霍光迎立昌邑王劉賀繼位,但僅僅二十七天之後,就以荒淫無道為由將其廢除。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廢立天子之事,後人將其合稱為“伊霍”。

    東漢時期由於皇帝大多短命,繼任者又大多年幼,外戚干政現象尤為嚴重。如和帝時期竇氏干政,安帝時期鄧太后及其兄弟鄧騭把持朝政等。

    到了北魏時期,開國君主道武帝效法漢武帝,定下奇葩的“立儲殺母”制度,即皇子被立為儲君,其生母便被賜死。但是這項制度並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如馮太后專權。

    諷刺的是,宣武帝時期因信仰佛教,廢除了該項制度,使得為其生下皇子的胡充華得免一死。誰曾想,開國皇帝道武帝一語成讖,宣武帝駕崩後,胡太后迅速把持朝政。

    那是不是所有朝代都有外戚干政的問題呢?答案是否定的,比如明朝。

    明朝雖然出現不少宦官把持朝政的情況,但終其一朝,幾乎沒有出現過婦人掌權、外戚干政的情況,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明朝建國之初就明文規定,內臣後宮不得干政,並將其編入《女戒》,成為明朝的祖宗成法。二、明朝大部分皇帝繼位時都已成年,大大降低了外戚干政發生的機率。三、明朝在選妃和選駙馬一事上,十分注重選擇出身平凡之人,這不僅減少了權貴與皇室聯姻,也使得外戚沒有了宗族勢力的支援。四、明朝堪稱恐怖的監察制度,也極大的防止了外戚干政的出現。

    本質上來說,明朝沒有出現外戚干政現象,得益於皇權制度的加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被別人質問“你是怎麼當媽的!”瞬間,你是什麼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