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周職場說事
-
2 # 凱文茶記
這個問題其實很典型,反映出很多沒有做過“領導”的人會有的誤區:有強勢的氣場才能領導。但事實上,大多數時候,人不需要強勢也可以扮演領導角色;換句話說,領導有很多型別。
根據總統傳記作家 James MacGregor Burns 提出的理論框架和組織心理學家 Bernard M.Bass 在其基礎上進行豐富並擴充套件的理論,領導一般有三種:交易型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感召型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國內普遍翻譯成“變革型領導”,這裡因為我敘述的重心在組織關係上,所以採用“感召”這個意向)、放羊型領導(laissez faire),其中第三種不能算作領導,所以大多數人主要對比前兩種。
交易型領導,顧名思義,和手下“做交易”。他們會為目標的達成設定明確的獎懲標準,嚴格執行獎懲措施,以結果為導向,在上下關係中講究服從和權威。因為他們結果導向、標準清晰、控制嚴格、賞罰分明、樹立權威的風格,所以這種領導容易被下級看成監工。我們常常聽說的“KPI 考核”就是交易型領導常用的手段——達成目標資料就賞、達不成就罰。
感召型領導,不傾向使用客觀標準來監控員工,而是透過激發下屬的內在驅動力來促成目標的達成。一般來說,他們在上下關係中會更像導師,會傾聽下級的需要、鼓勵他們進行創新、並與下級一起構建一個夢想或願景,並儘量地以身作則,成為下級的精神領袖或偶像。與交易型領導相比,這些人在工作上沒有非常明確的客觀要求,不透過外在因素鞭策員工,而是希望激發員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來達成團隊的目標。(國內翻譯成“變革型領導”,有“促進員工內在改變”的意思,也有為組織帶來變革的意向,也就是編織一個新的願景對組織進行改革。但這層意思在本文不展開了)
因此有效的領導其實有兩種氣場(如果排除掉放羊那群人的話),一種是監工型,一種是導師型。監工的話,為了更好地執行組織綱要和標準,必須要足夠強勢,這樣才能保證在 KPI 達成上有足夠執行力;導師則更軟一些,畫大餅、講道理會更多一些,會根據下級的特點和需求出發,以育人為目標,這種領導方式其實對一些重視客觀資料和產出的工種是不適用的,但卻對下級有相對長遠的影響。
題主的性格,看起來像是比較講道理也比較喜歡遷就別人的,如果硬是要當領袖,不妨考慮走感召型領導的路子,這更符合你的性格。但需要說明的是,感召型領導本身需要人格魅力,且不說你為人編織願景的能力(忽悠能力),你本身至少需要被下級欣賞或喜愛(somehow 女性領導一般都是採取這種路線的),才可能有感召力。而且你能有效感召的員工其實是有數量限制的,小團隊還好,幾百幾千人的大團隊,還是需要用客觀標準來考核的。過分樹立個人感召力容易出亂子,例子我就不舉了,你懂的。
最後,即使領導分這兩種形態,也不是說每個人都可以對號入座成為其中一種。很多人是不具備領導才能的,既不能嚴格要求別人,也不能感召別人,而且本身不具備成為一個領導的判斷力和責任心,給你這個位置你很可能搞得一團糟或者乾脆放羊了。
感召型領導的幾個特點,作參考(Ronald E. Riggio):
1.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下屬);
2. 我的下屬明白我的願景和價值觀;
3. 啟發他人對我來說很容易;
4. 我的下屬經常會被我的熱情和正能量感染;
5. 我能主動發現下屬的個人需求,並能理解下屬的顧慮;
6. 就算一件事我自己做起來很容易,為了提升下屬的技能我也願意交給他做;
7. 團隊的創新是團隊成功的關鍵;
8. 我有時會要求下屬跳出原有思路,用新的方式來思考問題。
-
3 # 使用者62160232238
這個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原因是社會進步還沒到那個程度,人性的自覺也沒到那個程度,社會化的生產組織形式又不可逆轉。群體訴求最終仍需透過個人意志來表達,而這種模式又不可替代地普遍存在於社會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沒有強有力的個性,就很難凝聚和調動群體願力。
回覆列表
性格強勢不是做領導的必需品,因為做領導不是一定要從氣勢上或者性格上壓制員工。領導首先要做的是要讓整個團隊思想和目標統一,員工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要求同存異,讓團隊凝聚在一起,而領導作為粘合劑和團隊掌舵者要具備多元的性格,同時具備優秀的戰略思想。在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員工每每按照你的策略去工作後取得成功,那員工自然而然的會對你產生信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