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林的小時光
-
2 # 講故事的小朋友
沒有本質不同。
可憐天下父母心,那就是天下父母心的大同。
希望孩子出人頭地。
希望自己能夠死而瞑目。
這個要求高不高,
太高了。
因為大家都這麼想,而資源是有限的。競爭不可避免。
所以只是環境變了,可能很多因素看起來不同。
但是希望基因永遠延續的夢想一直都在。
畢竟,基因是自私的。
別人家的孩子,就是父母一直以來的標準。這個標準時常在變。不變的是它的內涵,就是進化成最優,且永無止境。
-
3 # 知行兒女
對比自己(80後)和現在身為父母的我來教育孩子,個人認為最大的變化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發生了重大改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父母在孩子教育的參與度大大增加了。
小時候,我們的作業父母是不用管的,自己也會自覺的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現在作業將父母“逼瘋”的現象大大增加。從小孩子幼兒園的手工作業到低年級的興趣班作業再到初高中父母的陪讀現象,無不反映出當今社會教育對家庭教育和參與度要求越來越高了。在增加了親子交流機會(可能有的家長會認為這個不是機會,是噩夢)的同時,也增加了作為父母的工作量,對於大多雙職工家庭的父母來說真的有些苦只有自己能體會。
其次,父母與孩子的“地位”趨於相對平等
我們小的時候,父母的話是絕對要聽的,不然有得苦頭吃。我們作為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更多的是儘量放下身段,心平氣和的和他們講道理。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得到了更多的思考和互動的機會,他們可以有更多的“發言權”,這樣的好處是小孩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鍛鍊,但其他的問題也隨之而來,由於小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還未成型還有知識量的不足,往往看問題比較“偏頗”,所以得出的結論往往是不太正確的,需要我們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引導和糾偏。
還有,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共情能力變得很重要
可能,以前教育孩子更多的是考慮到事情發展和實施的需求,父母“權威式”的教育方式是單向資訊傳導。現在更多的是都要學會“換位思考”,要了解彼此的“關切”,才能更好的溝通與教育,這個教育是雙向的,父母也是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摸索成長的。
-
4 # 片斷
作為70後,我們這一輩人是獨生子女的很少。而我們大都有一個或多個兄弟姐妹。
而我們生孩子的時候,正在實行嚴厲的計劃生育,所以我們的下一輩,多是獨生子女。
很顯然,我們比我們的父母更溺愛孩子多一些。
事實上我們上一輩對我們更多的是用棍棒加命令,讓我們屈從於他們家長位置的領導。
這種教育方式,好處是孩子對長輩畢恭畢敬,很有禮貌。
壞處是,容易讓人失去自我、自尊,變成了自卑 或者討好型人格。
而我們對待我們的下一代,為了彌補以前我們自己未曾享受到的尊重和平等,以及民主和自由。所以我們對下一代很民主,我們用朋友般平等的關係來對待孩子,聽取他們內心的想法。我們也輕言細語和他們說話,生怕他們自尊心受到傷害。我們還忙裡偷閒儘量陪伴他們,避免他們因“缺愛”產生心理問題。
我們把上一輩給不到我們的東西,我們儘量給到孩子。我們看到孩子獲得了我們給的東西,我們彷彿自己圓了夢。
但有時候,我們也會矯枉過正。過份的民主讓孩子不懂得尊敬長輩,過份的寬容又讓孩子不知道珍惜我們的辛苦付出。
其實,每一代的人他們也是從他的原生家庭過來的,他們也在用對待孩子的方法彌補他們自己的缺失。他們也可能矯枉過正。
而每一種教育都有其有利的方面,也有其不利的地方。
做家長的只有不停地學習,不停地修正教育中的bug,才能讓自己愛得智慧、愛得無悔。
做孩子的也要領會家長行為背後的真實心願,理解父母不是神,也不是完美的,要用心去感受父母的愛。
8090年代那時候家庭條件不好,話稱一碗米湯都能當牛奶給孩子喝?何來的牛奶之說?都是吃哺乳長大的,上學後不可能會有父母接送,都是自己去。那時候根本就沒有零花錢可言,一個星期能得到2毛錢就不錯了。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都在高速發展中,現在的孩子更是寶貝的不行,這種方式的教育和管理會存在什麼潛在的隱患嗎。
回覆列表
隨著時代的變化,父母和孩子交流方式變化了,變得更加開放,更加平等。記得我們小時候,父母說一句什麼,我們都趕緊聽著,父母打罵孩子也比較常見,很多家庭都是一言堂。現代的父母,不是管教式了,而是一種相對平等的交流,更多的傾聽和互動。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孩子可以更多的表達自己,有主見,但其實也有弊端,就是父母的威望降低了。孩子小,很多事情他們的想法,看法並不完善,也不正確,可是因為鼓勵教育,往往使孩子變得很自大,自以為是,不聽家長的話。所以,家鄉的威嚴還是要樹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