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設計李記

    說王羲之的書法影響我們幾千年有點誇張了,王羲之去世距今也才不到1700年。

    王羲之在後世尊稱為書聖,不是時代風,而是因為王羲之在書法上有著後人無法超越的成就。多數人只知道王羲之擅長行書,知道他的傳世名篇《蘭亭集序》,而實際上王羲之在行書,楷書,草書,隸書的成就都是空前的。

    王羲之的成就首先源於家傳。他的父親和舅舅都是東晉的書法大家,王羲之從小就受到這種高超的薰陶。王羲之早先的幾個老師也是書法的集大成者,這也奠定了他深厚的書法根基。後來王羲之廣泛遊歷,看到了前代書法大家們的書法遺存,又進一步拓寬了眼界,到達了新的認識高度。

    王羲之對書法天分異常,孜孜不倦,他崇尚黃老,又加之是東晉的世家大族出身。他的書法成就在他在世時便取得東晉舉國上下的盛名。

    王羲之的書法對後世書法大家有著無比巨大的影響。我們耳熟能詳的比如顏真卿,柳公權,歐陽修,趙孟頫,蘇軾,米芾,黃庭堅等無一不對王羲之推崇備至。這都是王羲之的實力使然。

    王羲之是當之無愧的書聖。

  • 2 # 子衿書法

    王羲之的書法的確魅力無限,不過沒有影響了幾千年。東晉至今一千七百年。將來影響幾千年上萬年到是可以的。

    王羲之的書法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這和他的身世分不開。王羲之出生於東晉世族。官至右將軍,會稽內史。其父王曠為淮南太守,安東將軍。叔父王廙,伯父王導,王敦,都是當時的書法家,政治家,權傾朝野。有“王與馬,共天下”的王氏家族。

    王家世代善書。幼年的王羲之跟隨父親王曠和叔父王廙學習書法。七歲時便顯露出在書法上的天賦。後來跟隨衛夫人學習。衛氏家族和王家是表親。衛氏家族的書法在晉代享有盛譽,衛凱,衛瓘,衛恆對晉代的書法影響巨大。王羲之十二歲時,在父親枕中發現一本蔡邕所寫的筆法。悄悄的讀完,從此書藝大進。當師父衛人看著他飛速進步的書作時,不由得嘆息:“此子將來必蔽我書名”。王羲之成年以後,潛心學習書法。二十多年,在會稽山陰,把那裡的山石竹木,能寫的東西都寫遍。而練習的紙更是反覆多次的書寫。

    兒孫子侄輩也不甘示弱。兒子王玄之,王徽之,王淳之,王獻之,侄兒王珉,王珣,皆有書名。而王獻之最為突出。與父親合稱二王。王獻之外甥羊欣,七世孫智永,都是享譽書史的書法家。

    在中國書法史上,王羲之一脈相傳的書法家中,囊括了唐宋元明清所有的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處在源頭,傳至唐代歐虞褚薛,張旭,顏真卿,柳公權,是這個主幹上分出來的支流,在支流中學習的人,一溯根源,都要回到王羲之這裡。只要中國書法存在的一天,都脫離不開王羲之書法的影響。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昔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 3 # 六品堂旗艦店

    書法作為藝術,其魅力正在與能夠表達人的性情風采。

    藝術是為精神尋找一種合適的形式。

    唐代大書論家張懷瓘說: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

    我之思想不能準確傳神的送達給你,就需要藉助某種形式(音樂、建築、繪畫等)曲折表達。

    王羲之書法的魅力就在於他極大的拓寬了書法的表現力,把書法藝術推向了一個極致的高峰。在他以前,鍾繇和張芝只是在各自楷書和草書的領域有成就,王羲之則是無所不能,全面發展,當之無愧的書聖。

    比如《喪亂帖》這種神作,表達的是悲痛難耐的心情,字跡、線條都為人的情感服務,線條有了生命力。.

    如摧絕兩字,線條本身都有種破損憔悴的感覺。

    這種對線條表達情感的極致追求,大大豐富了中國藝術的境界,對國畫更是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我們知道,魏晉是中國藝術自覺的時期,不管是音樂(嵇康)、繪畫(張僧繇)、文章(曹丕、劉勰)都迎來了主動探討自身可能性的大發展。

    魏晉社會動盪,老莊哲學盛行,是中國稍有的人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時期,這種時期誕生這樣書法,就自然而然的事。

    我們看《世說新語》記載的小故事,當時的人是以“好易尚奇”為風氣的,你要是個太正常的人都不好意思跟人搭話。必須要仙風道骨、風流放蕩才會有人關注。

    所以王羲之的書法,既好在筆法之奇(線條表達情感),也好在時代風氣(人的思想解放、個性自由)。

    藝術是為精神尋找一種合適的形式。

    只有形式(筆法)沒有精神(時代風),是空洞的。

    只有精神(時代風)沒有形式(筆法),尚可以稱之為書法。

    明清的、甚至現代人的許多書法作品,筆法和王羲之筆已經全部相似,然而只有能表情達意,有味道,就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笑人前,落人後”真有其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