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怪叔叔兒
-
2 # 中國教育之家
考研可以說是越來越多本科生的選擇,主要在於社會的工作崗位對於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且重點大學的保研比例也在不斷的上升,有的學校保研比例甚至已經超過了50%,這種情況從側面反映出高考的重要性,考研肯定有部分是人是“逃避式考研”,也不能一言以蔽之。
如果是好高騖遠的考研,這種情況十有八九屬於“逃避式考研”。考研一直以來就是本科生繼續深造的一道坎,而且每年考研的人數也是有增無減,但是研究生的錄取比例也不是很高,很多考生都淪為了考研大軍中的炮灰,主要原因在於考研的目標都比較集中,因為大部分人的目標不是985就是211,畢竟重點大學有著更好的資源與優勢,考研目標的確定源自於你的實力,如果沒有實力又何必好高騖遠的瞎報,我曾經的一個朋友,當年讀的是三本大學,大三的時候既要準備考研,又要當大一的學長班主任,按道理說至少在大學成績還算不錯,但是他並沒有很好的評估自己,報考目標院校的時候選了一所很好的重點大學,大三一年用在複習考研上的時間也有限,後來大四上學期年底就考研了,結果不盡人意最後調劑到一所二本大學讀研,說白了他就是屬於“逃避式考研”,考研就沒靜下心來複習。
打算考研就要儘早做好準備,不要等到工作後辭職考研,那樣的代價太高。考研複習的過程是很枯燥的過程,它不像高考,高考有人陪著你一起春夏秋冬,但是考研卻是孤軍奮戰,你既要對自己有個清楚的認知,而且對於報考的目標院校也要有所瞭解,不要等到以後辭職考研,那樣的成本很大的,就像我小學同學她姐一樣,當年大學讀的是醫學專業,本科畢業後就出去工作,她那個時候算比較早的大學生了,不像現在學醫基本上都要研究生畢業學歷,本科學歷畢業進不了什麼好醫院,工作幾年後,她不知為什麼選擇了辭職考研,報考的是南方醫科大學,可以說她工作經驗豐富,只需要考試能夠順利進入複試,應該錄取問題不大,但後來初試成績並不理想,相當於是浪費了一年時間,迫於生活壓力又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對於普通本科大學的學生來說也不必壓力過大,做到這些你一樣可以逆襲985名校。每年都有人考研實現逆襲,這些人畢竟都是少數,就拿我高中玩得好的一哥們來說,本科就讀於湖北中醫藥大學,其實他底子很好,尤其是英語就很好,英語好的同學在考研這一塊很有優勢,他考研的目標直接鎖定華中科技大學,在複習考研的過程中,他基本上就是一心一意的複習備戰,心態很好,在備戰考研階段基本上斷了與外界同學的聯絡,有時候給他發信息,他幾乎沒時間回,他是個很自律的人,也是很懂的堅持的人,華中科技大學每年錄取分數系都是學校自定,而且對於英語單科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別人焦急的等待國家線的時候,這哥們已經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了,優秀的人就是這樣,總是提前比別人早一步到達彼岸。
無論是跟風式考研、逃避式考研還是真的想考研繼續深造,打算考研就要全力以赴,目標不要太高,找準適合你的目標大學,而不是別人報985名校、211重點,你也跟著去報,讀研的比例在上升其實很正常,沒必要大驚小怪,本科生畢業找工作面臨的就業壓力也大,這是一種社會倒逼現象,促使大學生自我不斷提升是很好的事情,你說呢?
-
3 # 考研輔導祝老師
“逃避式考研”不是現在才有的、我感覺考研一出現可能就有了、只是不多而已、同時考研的人不多、所以也沒人重視、我不認為是逃避、在逃避將來也要進入社會工作的、它是社會進步的表現
為啥現在提出來了?、社會在發展、每個行業都在細分本科不能適應企業的需要了、企業需要高學歷的越來越多了、導致本科就業壓力大了、所以好多學生選擇提升學歷、來增加自己的競爭優勢、同樣也就出現了緩幾年才就業的現象
不管當初考研的初衷是啥?在今年考研突破300萬的人數下、招生人數變化不大、保研名額加大的同時、能考上研究生就是相當不錯的、都是付出辛苦的、不可能簡簡單單的考上的、我們都應該祝賀的
“逃避”這個字眼不只是考研、每個人每個行業、每個社會制度、都有的、出大事情才痛定思痛才擺正心態才改正的、只要能改都是不晚的
回覆列表
考研在當下是一種趨勢。
趨勢的構成是深造+逃避。
毋庸置疑,追求更進一步的深造者是主流。但為數不少的同學孝研的目的就是為了避開所謂的就業高峰,想在舒適區中再舒服三年。其實考不考研或者說需不需要考研要理性分析。偏理論的專業,準備考公考編的,立志搞科研攻難關的,必須考研。偏技能的專業不建議去考研。你的考場在職場。社會才是檢驗你成色的地方。三年的職場訓練後,你的社會適應能力,專業能力和收益水平都不會低於剛畢業的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