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良醫濟世
-
2 # 常藥師健康苑
疼痛是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是機體受到傷害性刺激後發出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人體對疼痛刺激的反應不僅表現為疼痛的感覺,而且常常引起失眠或其他生理功能的紊亂。那麼,疼痛到底應不應該服用止疼藥呢?
1. 無論何種疾病引起的疼痛,均須先找出病因,再進行相應治療。為減輕疼痛所帶來的 不適,在不影響對因治療的同時,可選用抗炎鎮痛藥。
2. 初感疼痛的患者,決不要輕易用藥,以免掩蓋病情,耽誤治療。
3. 解熱鎮痛藥用於鎮痛一般不超過5天,如症狀未緩解,或伴有發熱、嗜睡、複視、血壓或眼壓升高、手腳冰涼、神志不清時應去醫院診治。
4. 藥物治療以口服給藥為主,儘量避免有創給藥方式。儘量使用最低有效劑量,避免過 量用藥及同類藥物重複或疊加使用。應用外用製劑的解熱鎮痛藥時應注意按說明書規定劑量使用,避免長期大面積使用;在破損面板或感染性創口上禁用。
5. 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具有中等程度的鎮痛作用,對慢性鈍痛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痛、關節痛等有較好的鎮痛效果,而對創傷性劇痛和內臟平滑肌疼攣引起的絞痛幾乎無效。但由於僅對疼痛的症狀有緩解作用,不能解除疼痛的致病原因, 也不能防止疾病的發展和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故不宜長期服用。另有消化道潰瘍病史、支氣管哮喘、心功能不全、高血壓、血友病或其他出血性疾病、有骨髓功能減退病史的患者慎用。
6. 為避免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解熱鎮痛藥宜在餐後服用,或與食物同服,不宜空腹服 用;同時不宜飲酒或飲用含酒精性飲料,老年人應適當減量。阿司匹林、布洛芬對於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應禁用。
7. 布洛芬對胃腸道的刺激小,不良反應的總髮生率較低,在各種非留體類抗炎藥中屬耐 受性最好的一種。常見的反應為噁心、嘔吐; 其次是腹瀉、便秘、燒心、上腹部痛;偶見有頭暈、頭昏、頭痛和斑丘疹性紅斑或麻疹性皮炎及全身瘙癢的報道,並可發生尿瀦留和水腫,故有心功能不全史的患者應慎用,腎功能明顯障礙的患者使用本藥有發生急性腎衰竭的報道,故腎功能不良者應慎用,並作嚴密監護。
8. 應用解痙藥後可引起口乾、面板潮紅等不良反應。服用消旋山莨菪鹼片後24h,症狀 未緩解,應立即就醫。反流性食管炎、重症潰瘍性結腸炎、嚴重心衰及心律失常患者慎用。
9. 雙氯芬酸鈉緩釋片須整片吞服,用液體送下,不可分割或咀嚼。宜於與食物同服。
10. 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宜在飯時或飯後服用,可減少胃腸道不適,特別是有胃潰瘍的 患者。同時服用非留體類抗炎藥的患者可能需降低本品的服用劑量,或降低非留體類抗炎藥的服用劑量。
回覆列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聽到各種各種關於吃止疼藥上癮的悲劇故事,很多人在心裡就產生了許多對止疼藥的牴觸和恐懼,所以很多人,雖然疼痛,但是不吃藥,忍著。
另一方面呢,在醫院很多病人,都吃著大量的止疼藥,普通劑量的止疼藥對鎮痛也已經無效了。
那麼,疼痛,到底應不應該服用止疼藥呢?
止疼藥就是吃起來讓我們不疼的藥物。止疼藥包括很多,最常見的有以下三類。
對乙醯氨基酚:比如泰諾林,像我們常見的感冒藥中大多數也含有對乙醯氨基酚的成分。所以,大家有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大家也是經常吃的。非甾體類抗炎藥:芬必得(布洛芬)大家應該都知道,還有樂松(洛索洛芬鈉),阿司匹林等,都屬於這一類的藥,也都是退熱止痛類的藥物。好多女性痛經的時候,可以選擇吃芬必得或者樂松。嗎啡類:這種藥物,普通的疼痛是買不到這些藥物的。嗎啡類止疼藥的止痛效果比起剛剛我們提到的止疼藥,要強大很多倍。比如常見的嗎啡注射液,泰勒寧(氨酚羥考酮片),奧施康定(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美施康定(鹽酸羥考酮緩釋片)等都屬於嗎啡類。這類藥物會帶給人一定的欣快感,所以長期服用會有上癮的可能。國家對這類藥物的管控也很嚴格。疼痛要不要吃止痛藥呢?對於處方藥來說,一定要遵醫囑服用。就是聽醫生的話。對於非處方藥,比如對乙醯氨基酚,大家家裡都有的,一定要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書上的指導,不要瞎吃。一定要了解這些藥物的毒副作用。因為怕上癮而忍著疼痛,這種說法不吃藥也是不對的。如果您有疼痛,建議您告訴您的醫生,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相關檢查,並服用相關止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