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jianchi
-
2 # 這些歷史要讀
“大艦巨炮”時代其實從一戰後就開始顯露出衰落的跡象了。二戰結束後,“大艦巨炮”主義其實就已經壽終正寢了。
數百年來,伴隨著西方航海活動和海外殖民活動的發展,海軍逐漸成為一個強國的對外震懾力量。尤其是近代以來,隨著海權意識日漸增強,西方列強們為了維護自身的海外利益,都將大量的精力投放到海軍建設上面。於是,“大艦巨炮”主義開始盛行。
大英帝國皇家海軍的艦隊,曾稱霸海洋幾百年;日本帝國艦隊在二戰時期也曾一度縱橫太平洋;再往後,海洋便是美國艦隊的天下了!在還沒有海軍航空兵的時代裡,“大艦巨炮”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是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保障。
“大艦巨炮”主義也對近代中中國產生了影響,晚清洋務運動期間,清朝也曾得益於“大艦巨炮”海軍的建設,快速提升了自身的國際地位,進而短暫成為世界列強。
當時,清政府透過重金引進西方列強的巨型鐵甲戰艦,打造出近代著名北洋水師,其戰力號稱世界第八,加上南洋、福建和廣東三支水師,共同構建起中國的近代海防。在甲午戰爭中被日本擊敗之前,清朝憑藉水師這些“大艦巨炮”的震懾力,有效的提振了自身的國力和影響了,迎來了短暫的中興局面。
“大艦巨炮”在一戰後達到巔峰,當時世界的主流海軍強國重新制定了一戰後的海軍發展秩序,這便是著名的《五國海軍條約》。條約規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國戰列艦總噸位的限額。其中,美、英兩國各為52.5萬噸,日本31.5萬噸,法、意兩國各為17.5萬噸,也就是人們常稱為5:5:3:1.75:1.75比例。
此後,這些海軍強國都開始大量建造了巨型戰列艦!像美國的衣阿華級、德國的俾斯麥級、英國的前衛級排水量都超過了4萬噸。而日本的大和級,排水量更是破天荒的超過7.2萬噸。而這些戰列艦上面,都裝備了巨型艦炮。
然而,這同時也是“大艦巨炮”的絕唱。二戰時期,隨著海軍航空兵的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機的海空協同配合的發展,“大艦巨炮”便失去了原有的戰略意義。許多著名的鉅艦,在強大的海軍航空兵打擊下而沉入海底。比如日本人最引以為傲的大和號,就是在數百架美軍戰機的輪番暴揍下,最終淪為海底垃圾。
再到現在,軍艦都裝備各種導彈,艦炮的意義也不再重要了。所以,“大艦巨炮”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
-
3 # 海的敬畏
按照目前海軍裝備的發展路徑,各國以後的海軍艦艇將出現分化,“大艦巨炮”的潮流會在一些軍事強國保留,而中小國家會選擇放棄這條路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們先來看看現代技術條件下的“大艦巨炮”是什麼樣子,由於導彈技術的發展,二戰前的戰列艦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導彈驅逐艦和護衛艦,因為導彈無論是從攻擊距離和效率來說,都要優於原先戰列艦的火炮。但隨著電磁軌道炮技術的發展,這一情況在慢慢發生改變。
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系統中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使其達到打擊目標所需的動能,與傳統的火藥推動的大炮,電磁炮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
電磁炮射速快射程遠的特點,引起了幾大軍事強國的觀注,但由於電磁炮的特點決定了要使電磁炮發揮威力就必須提高儲能裝置的能量,這就造成電磁炮本身的尺寸和艦艇電力系統的配置都要提高。按照這個需求,一般的中小艦艇都無法滿足,只能往“大艦”的方向發展。比如中國055後續的改進型,基本都是萬噸級以上的排水量,電站容量也加大,目的就是為了安裝未來的電磁炮。
所以“大艦巨炮”的潮流不會完全消失,而是換一種方式繼續延續下午,當然作為一個越來越昂貴的玩具,它也只能侷限於幾個軍事強國之間流行。
回覆列表
大艦巨炮的時代實際上從一戰結束就已經壽終正寢,但一戰結束後,各個海軍強國卻還沉浸在大艦巨炮的時代裡意淫,爭相建造大噸位的戰列艦,艦炮也越造越大,美國密蘇里號戰列艦的主炮發射一噸重的炮彈,其他國家也爭相建造大艦巨炮。
無可奈何之中,列強們只好開會決定限制各國的大艦巨炮,限制比例為4/4/4/1/1,也就是說美英法三國造四艘戰列艦,日本義大利造一艘戰列艦,德國不允許有戰列艦。可見二戰前夕的各國多麼重視大艦巨炮。
希特勒上臺後,德國造了卑斯麥號和提爾皮次號巨型戰列艦,更是將大艦巨炮推向了極致。
只可惜不合時宜的卑斯麥號巨型戰列艦被英國從航母上起飛的飛機投下一枚魚雷,便將巨無霸的卑斯麥號送入了海底,提爾皮次號更是停泊在港灣中就被英國飛機給炸沉了。
至此,大艦巨炮的時代徹底終結,今後也不會再有國家在大艦巨炮上浪費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