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贇子曰
-
2 # 鄉鑑
與農村“一戶一宅”政策不同,最近幾年各地針對承包地提出“一戶一田”政策。從字面意思可以看出,一戶一田政策指的是,一戶農民擁有一處農田,乍看好像對農民不利,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今後真正實施承包地“一戶一田”,這對種地農民是非常有利的。
需要注意,一戶人家,擁有一處承包地,這裡的一處承包地,不是指一塊土地,而是根據情況,將捱得較近的某幾塊農田,整合給一戶人家,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大大減少農民種地成本。現在,農村種地的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農,一戶一田政策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種地沒有過去那麼費勁。
雖然,一戶一田政策對農民來說,的確是好事。但要想真正在農村落地實施,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協調和解決。
1。實施農村承包地“一戶一田”,要堅持農民自願的基本原則,願意透過整合分散、零星土地的農民自願參與。其次,農村土地管理法律規定了,承包地大範圍調整需要縣級以上部門審批,鄉鎮無審批許可權,所以要實施“一戶一田”只能在農村小範圍內操作。
2。土地質量差異大的農田。由於土地質量存在差異,有的農民土地質量好,也有質量差的,因此如何解決質量好與質量差的不同農民的土地整合,需要深入研究。
4。一戶一田政策也不是所有農村都適宜,對於平原地區來說或許更有操作性,而山區農村實施起來或許比較困難。
-
3 # 鄉親鄉畔
繼“一戶一宅”政策在農村施行後,“一戶一田”政策又來了。很多的農民擔心,“一戶一宅”收回了多餘的宅基地,那麼“一戶一田”政策是不是要收回多餘的承包地了?其實,“一戶一田”政策並不是政府要收回多餘的土地,而是引導鄉親們自己協商,把每家每戶分散的小片土地合併規整成一片土地。
為什麼要集中土地?因為現在這種小農戶的經營方式成本高、糧食價格又低,滿足不了農業發展的需要。舉例來說,比如一個人想在你們村流轉100畝土地搞種植,計劃採用機械化農業的發展方式提高糧食產量,降低成本。但是要連片承包,這樣牽扯到五六十家農戶,且每個農民想法又不一樣,談判阻力太大。好容易談成了,但是零碎的土地又成了機械化生產的剋星。
前幾年,安徽,廣東等地區就已經開始試點,做法是將各家各戶的土地測量面積,登記花名冊,這樣實行一戶一田之後,給農民帶來以下2個好處。一是將土地連片,種植農民在耕種是不需要東奔西跑,也方便機械化操作,提高效率;二是對土地出租,方便談判和簽訂協議,避免各種糾紛發生;三是能夠有效的對土地進行規劃和管理,便於農村統一的道路建設、環境建設和水利建設。
政策雖好,但是執行起來有很多現實問題。首先是土地對換的標準,因為土地有好有壞、有肥有瘦,好的一分地兌換差的幾分地?旱地和水田怎麼對換?山地和耕地怎麼對換?……,沒有標準、沒有依據,為將來土地流轉分紅留下隱患。二是土地成片後,怎樣後續發展的問題,沒有人指導。因為每塊土地適合種的東西都不一樣,比如張三家以前有3塊地,一塊種水稻、一塊種果樹、一塊是玉米地,現在兌換成一塊了,只剩下種玉米的地了,那張三家不可能靠種玉米來維持生活吧?
三是對於一些農戶自己填湖開荒的地,沒有確權書,無法實現對換,而且農村這樣的地很多。四是因為一些私人的原因不願對換,比如有些人認為自家地裡有祖墳,風水好。有些在土地上有大量投入,花卉苗木、蔬菜大棚、畜禽舍和機井、渠、涵等,對換成本太高。
回覆列表
農村的“一戶一田”方案是區別於農村“一戶一宅”的,因為農村的“一戶一宅”是指一個農戶家庭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而且宅基地的面積在各省都有相關限制,有的省份規定農民的宅基地面積最多為120平米,可適當上浮20平米。“一戶一宅”中的宅基地有面積限制,那麼農村土地的“一戶一田”中有土地的面積限制嗎?
農村的“一戶一田”並不是指一個農戶家庭只能擁有一畝田,而應該理解為一個農戶家庭擁有一片田。傳統的農村裡,農民的田地呈分散式的分佈結構,農民在這塊田裡勞作完後,又要走很長的路程去另一塊田裡勞作。這樣分散式的農田分佈結構,確實給農民的勞作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但是,農民的田地就像一層一層的圓圈把一個自然村給包圍著,因此,農民田地與農民家庭生活場(即住房)所是有距離遠近的。在實行“一戶一田”的過程中,誰都不希望自己分到的田地與自己的家庭生活場所遠,因此,農村在實行“一戶一田”的過程中還要解決農民煩躁的心理問題。
再者,在農村的田地中,只有若干條水渠貫穿在農民的田地中,因此,這就導致了有些農民的田地與水渠也是有距離遠近之分的,畢竟,農作物的成長是離不開水的滋潤的,所以,在農村實行“一戶一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