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是因為害怕趙雲嗎?
9
回覆列表
  • 1 #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這個問題,需要縱觀整個夷陵之戰的背景來看。

    夷陵之戰之前,蜀漢在劉備和諸葛亮等人的經營下,實力蒸蒸日上,劉備和諸葛都有強烈的統一全國的願望,當時魏國實力最強,北化魏國很難取得戰果,只能從東吳開刀了。是以,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由,揮兵東征東吳,取全國之力,氣勢強勁。而東吳方面當時是不想打這場戰爭的,所有孫權幾次派人求和,都被劉備拒絕。

    劉備戰敗以後,趙雲前來救援,此時陸遜收兵,倒不是怕趙雲,主要出於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東吳本來就不想打這場仗,擊退了劉備,東吳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了。

    2、如果和蜀漢死磕,東吳並無實力和把握徹底吞併蜀漢,為免畫蛇添足,不如把握好已有的勝利果實。

    3、其時,魏國勢大,如果東吳和蜀漢兩敗俱傷,對東吳也是極其不利的。

    4、從長遠來看,魏國佔據中原要地,實力強勁,東吳和蜀漢以後還需要長期合作,團結起來才能和魏國對抗。

  • 2 # 笑嘗歷史百態

    我們先看下原著是怎麼寫的

    時趙雲在川中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忽見東南一帶火光沖天,雲心驚,遠遠探視,不想先主被困,雲奮勇衝殺而來。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

    我們可以從原著的隻言片語中瞭解,似乎確實是趙雲嚇走了陸遜,一句“陸遜聞是趙雲,急令軍退”可見一般。

    但是如果結合當時夷陵之戰的背景,我們又可以知道,這裡的陸遜害怕的不是趙雲,而是害怕以趙雲為代表的蜀軍。

    趙雲的到來,預示著蜀國援軍的到來,想要再活捉劉備活捉殺死劉備似乎不太現實了。而關於夷陵之戰吳本身就不想打,在劉備準備討伐東吳的時候,吳曾多次派出使者,想要賠償以求和平。

    但是劉備堅持討伐,才有後來的夷陵之戰。陸遜的目標有兩個,第一,擊退蜀國的進攻,二、活捉活捉殺死劉備。

    顯然最主要的目的達到了,擊退了蜀軍,當趙雲趕到的時候,第二個目標已經不可能完成了,如果跟蜀軍開始消耗拉鋸戰的話,最大的結果就是魏國乘虛而入,不但不能更大程度的消滅蜀國有生力量,還會讓自己背腹受敵,得不償失。

  • 3 # 司馬長史

    不僅是因為害怕趙雲,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原著中八十四回中寫道:“時趙做在川中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忽見東南一帶火光沖天,雲心驚,遠遠探視,不想先主被困,雲奮勇衝殺而來。陸遜聞是趙雲,急令退兵。”從原著看來陸遜是因為害怕趙雲而退兵的!

    但當時的情形來看,陸遜撤退還有其他原因。

    其一、陸遜在返回東吳時,對手下說:“吾料魏主曹丕,其奸詐與父無異,今知吾追趕蜀兵,必乘虛來襲。”從中可以看出陸遜有畏懼曹魏來襲的原因。

    其二、陸遜追殺劉備已經無望,陸遜已經打敗蜀兵,其目的只有擒殺劉備了,但是趙雲趕來,陸遜已經無法擒殺劉備,因此退兵。

    其三、保持政局的平衡。魏、蜀、吳三國,舍一無二,如果吳國想存在就不能滅了蜀國或者與蜀國兩敗俱傷,不然就會被曹魏滅掉,陸遜肯定是知道這個道理的。

    本人才薄,各位勿笑!

  • 4 # 笑談文史

    首先要糾正一下問題裡的小錯誤,不是趙雲援軍一到,陸遜就立馬收兵,而是趙雲趕到永安的時候,陸遜已經退兵了。《三國志》引雲別傳裡是這麼說的“先主失利於秭歸,雲進兵至永安,吳軍已退。”

    但是這一提議遭到了陸遜、朱然等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如果再繼續西線作戰,曹丕很可能出兵江陵,到時候孫吳戰線太長,首尾不能相顧。而且,劉備雖敗,但蜀漢並沒有遭到毀滅型的打擊,尚有自保的實力,與蜀交戰已經不能在短時間佔到便宜了。所以,孫權聽了陸遜的話,見好就收,撤兵回去,安心防備魏國。沒過多久,果然等來了兵分三路的魏軍。

  • 5 # 秉燭讀歷史

    夷陵之戰導火線是關羽敗走麥城,丟了荊州之後。夷陵之戰劉備這方是想趁這個時機順便攻下孫吳之地,而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實力。如果這次作戰成功,那麼會扭轉"魏蜀"雙方的實力差距。而孫吳這邊並不想打這場戰役。陸遜也不是怕趙雲!

    夷陵之戰孫吳"火燒劉備的連營"後,軍事主官陸遜主要目的就是乘勝追擊,最好能生擒劉備,再拿劉備和益州那邊做交易,或者直接殲滅劉備所部,挫傷蜀漢的實力和氣勢。

    陸遜聽聞趙雲領軍前來援助劉備後,撤退是因為"夷陵之戰"的主要目的是保衛戰,而現在又重創劉備帶來侵略吳地的軍力,但蜀方面的根本並沒有完全被傷及,再和趙雲所部交戰下去,"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思想,作為君主的孫權和飽讀兵書的陸遜很清楚。所以即刻返回大本營,重鑄邊防,準備應戰曹魏的進攻。而結果確實如預期這樣,曹魏的三路大軍進犯吳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離開賽場很久的史冬鵬的現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