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在路上帶著靈魂去流浪

    周星馳,外號“星爺”被稱為喜劇大師,但很多寫的卻是一個小人物的無奈,像《喜劇之王》《長江七號》,還有最出名的《大話西遊》,大話西遊我看了不止十遍,但每一遍,所感所悟都不一樣。

    第一遍:很多人第一遍看的時候都感覺很搞笑,本來“星爺”也是無厘頭的鼻祖,看的是熱鬧。

    第二遍:看第二遍的時候,你已經知道了故事的大概情節,你不會那麼著急的想知道結果,你就開始慢慢的品故事的情節

    從情節中就瞭解到細節,星爺電影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戲,因為他是一個非常注意細節的人,甚至對細節有點偏執,,比如“那個人像一條狗”“我的意中人是蓋世英雄,他會駕著七彩祥雲……”品味到這些其中的含義,你就感覺故事裡面說的是你,你就會流淚

    第三遍,當你在在細看時候,你很多細節情節都知道,從一部電影,你就彷彿看到了人生,你就會沉默

  • 2 # 陳令孤

    這就像我們對周星馳的稱呼:

    一開始大家都叫他星仔,以為他和其他年輕人沒啥兩樣,都是來影視圈混口飯吃的菜鳥,誰也看不出他的潛力;

    後來,大家叫他星爺,發現他還真不只有兩樣,而是有很多樣,他的表演開創了一種新的喜劇風格,並且能被觀眾喜歡,多次名列票房榜冠軍,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代表;

    但最後,大家還是叫他周星馳,因為這就是他真正的名字,是要被寫入電影史的,成為後輩們學習、研究和紀念的物件。

    周星馳的電影,從形式上看是喜劇,因為它的情節的確是由無數個段子組成的,透過臺詞的設計、人物的互動和現場的排程,來刺激觀眾的笑點,讓人感到愉悅。比如《喜劇之王》中,尹天仇反覆強調“其實我是一個演員”,就讓人忍俊不禁。所以,看第一遍會大笑。

    但是,看第二遍的時候,因為你對影片的笑點已經熟悉,這部分就不會再刺激你了,你會發現它的電影其實是一個悲劇。故事往往講的是一個個小人物渴望被認可,渴望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卻總是被歧視和壓抑的心酸。比如《喜劇之王》中,尹天仇的那一句“我養你呀”,就讓很多人淚奔。因為這是真實的感情,是植根於生活的心靈觸發。

    而到了第三遍,你就會去研究周星馳是如何拍出這樣的電影的,他的思路是什麼,如何開始敘事,從哪裡轉折,配角人物對主角的作用是什麼。因為你是在認真琢磨,集中精力在領悟,所以不會出現大的情緒波動,但內心是極為佩服的。比如《功夫》作為周星馳電影藝術的集大成之作,從敘事、表演到動作、音樂,幾乎每一個因素都能寫成一篇大作。

    說白了,我們對周星馳的電影從笑到哭再到沉默的過程,就是一個發現大師的過程,也是周星馳電影的豐富性和厚重性之所在。

  • 3 # 娛影劇圈

    不請自來,周星馳是“無厘頭喜劇”的集大成者,華語影視圈唯一的喜劇之王。無論是演技,還是導演功力都很出眾。

    該系列情緒變化的源頭在於,周氏喜劇抓住了電影最本質的核心。具體分析如下,仔細看哦。

    周星馳的電影

    很多觀眾理所當然的以為,周星馳的電影是指所有周星馳參與演出的電影。其實不然,2000年以後,星爺才真正拿起導筒,《少林足球》《功夫》……《西遊降魔篇》才是真正的周星馳的電影

    2000年以前的電影中,周星馳只是一位演員,有參與創作,程度不那麼高。雖然我也是一枚星粉,但講真,星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有老搭檔吳孟達、王晶、劉鎮偉、李力持……杜琪峰、谷德昭等人的一份苦勞在裡面。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

    觀眾從第一遍的笑到第二遍的哭,再到第三遍的沉默,情感是逐漸遞進的,這說明什麼?這說明周氏喜劇極具內涵和層次感,否則不會有這麼多的觀感。而如今的喜劇越來越流於表面,不走心了,如開心麻花的《羞羞的鐵拳》,以及正在上映的《猛蟲過江》,笑點全靠網路段子支撐,笑完就忘了。

    而周氏喜劇有大情懷,大多都是經典,不可超越。看周星馳的電影,你會發現,沒心沒肺的笑和痛徹心扉的哭只是一瞬間,如今的喜劇電影已經很難做到這一點了。周星馳脫離那些老搭檔後,執導的電影也好像沒有做到這一點。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周星馳的電影抓住了喜劇最本質的東西——悲劇。觀眾被感動到哭,就是因為其中的“悲劇”部分。比如《喜劇之王》中,無厘頭的部分有很多,但真正打動人的是,“死跑龍套”尹天仇對“演員夢”的執著,和他與柳飄飄之間的愛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裡1歲寶寶身上長了痘痘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