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小衚衕

    越南的成功在於這個國家的開放的態度,與鄰居鬥而不破,經濟上開而不關。首先這個國家學習中國,模仿中國,利用中國,大力發展旅遊業,極力融入中國經濟圈,這是他聰明的地方。同時在南海及周邊問題上,不斷打擦邊球,爭取利益最大化,一旦對方強大了,他就擇機退縮。另外他善於利用中美矛盾來為自己服務。這是小國的生存之道。但是這種方式只能應一時之急,不是長遠之計,所以要想保持長期穩定地發展,必須形成自己的治國方略。

  • 2 # 李建秋的世界

    越南必然崛起,越南的舉起,不是因為越南有多少資源,有多少人力,而是他們處於儒家文化圈。

    實際上二戰結束後的崛起的國家,大多數都處於儒家文化圈,這是共性。

    二戰崛起了那些國家?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興,歐洲國家在二戰後的實際上是屬於“恢復”而非“崛起”,這是兩個概念,早在一戰之前,全世界諾貝爾獎大多數被德華人納入,美國當時獲得的諾貝爾獎的人數連荷蘭都不如,是戰爭造就了後來的美國崛起。戰爭導致大批的歐洲科學家紛紛逃亡美國,全球的科學中心出現了轉移。

    二戰結束以後,公認的幾個崛起的經濟體只有:日本,新加坡,南韓,臺灣地區,香港地區。他們共同特點:都屬於儒家文化圈影響範圍內。

    有人可能要說,沙特不是發展的很好嗎?朋友,沙特那是靠石油。

    阿拉伯很多國家的崛起,包括卡達,阿聯酋等等都是一樣,都是靠石油。

    智利擁有全世界最大的銅礦。

    這些所謂的“資源類崛起”,其實不算什麼。

    而只有儒家文化圈子內的國家,才完成了真正的崛起,日韓我不說了,新加坡當年屬於馬來西亞聯邦的一員,後來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後的新加坡迅速崛起,而實際上沒崛起的馬來西亞內部,也是華人富裕程度遠大於當地的馬來人。

    實際上這麼多年中國的崛起,也是儒家文化圈崛起的一部分。

    像為什麼會有所謂的“拉美陷阱”一說,拉美地區普遍存在文化共性,很多人容易從資源,從教育,從社會穩定度等等方面去論證拉美的問題,但是文化才是早就他們的真正原因。

    其實大家仔細觀察,會發現這種所謂的“文化圈的崛起”是一個共性,越南雖然地處於東南亞地區,但是很顯然,越南和寮國,緬甸,印尼之流的國家存在非常大的差異,雖然現在越南和印度之類的國家目前還拉不開距離,但是我相信這個國家畢竟經過儒家文化的薰陶,底子是和印度,緬甸,寮國之流的國家是完全不一樣的,未來越南極有可能複製中國的增長,以迅猛的態勢迅速拉開和東南亞以及南亞國家的差距。

    我很看好越南。

  • 3 # 胡家成

    越南自從加入東盟後,依賴東盟大市場和背靠中國的優勢,近些年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雖然現在的一些經濟數字如人均GDP還不是太好看,但潛力應該巨大。越南經濟快速主發展要體現在三種優勢方面。

    第一、制度優勢。也許在30年前,要說一個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肯定是劣勢。當時,西方認為,世界將終結於西方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中國不照抄、照搬西方的體制,堅持自己的道路和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效率高、不扯皮,不搞黨派之爭,一屆接著一屆幹,經濟規劃注重長遠等,這些都是西方所不具備的。而越南完全可以把中國崛起的經驗以及中國模式移植到越南,真正能學到精髓。這是越南的優勢,比如亞洲、非洲等國家也想學習,不能像越南這種深入肌膚的程度。

    第二、位置優勢。越南位於中南半島,勞動力資源豐富。從二戰後看,包括中國在內,凡是崛起的國家,都是產業轉移做的比較好。中國當時的形勢是,日本和亞洲四小龍起飛後,勞動力和土地成本升高,進行產業轉移,注重金融、貿易等科技含量高的行業轉移,也就是說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中國利用成本優勢,順勢接過他們的製造業,這樣鄉鎮企業和三資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產生了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也造就了中國最完善的工業體系。中國現在也處於產業轉移期,越南的位置是最好的“接盤俠”。他們還可以背靠中國14億人口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執行好了,基本上不存在需求約束。

    第三、文化優勢。過去我們很羨慕西方休閒的生活方式。經過世界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發現西方現在之所以經濟停滯不前,就是太注重享受了。儒家文化圈教育大家,只有經過辛苦奮鬥才能取得成功,要先苦後甜。無論是日本、中國、亞洲四小龍,都是經過一代或兩代人的奮鬥和犧牲,才打下雄厚的物資基礎。一個國家就像一個人一樣,幸福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幸福是奮鬥來的。這些在西方文化沒有市場,甚至在非洲也沒有市場,而越南卻很好地繼承這種文化基因,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復聯4》又要重映了,漫威是不是有圈錢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