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文裡也有撞的,創作時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4
回覆列表
  • 1 # 秋楓金色陽光

    韻之古詩詞中的大律。細者處處小心,詩卻沒有佳作可言。反而大家上乘,犯律錯韻險韻不斷。所以,詩無定法,不要太離譜,就好。

  • 2 # 老街味道

    問題:格律詩撞韻怎麼分大小撞?古文裡也有撞的,創作時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前言

    撞韻是指不是韻腳的字(也叫白腳),是韻腳的仄聲字。這個詞是從什麼時候,什麼人口裡第一個說出來的, 老街不太清楚。

    不過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四聲八病,後人說的擠韻、撞韻、連韻 等應該是繼承了當時的四聲八病學說而來。八病分別稱作: 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和小韻、大紐和小紐。

    一、撞韻的詩

    泊船瓜洲_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詩押韻【十五刪】,第三句的白腳”岸“【十五翰】,與間、山、還、撞韻。

    常常用來舉例撞韻的還有韓愈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酥【上平七虞】  草色遙看近卻無。 ◆無【上平七虞】 最是一年春好處, ◆處【上聲六語】【去聲六御】 絕勝煙柳滿皇都。◆都【上平七虞】二、口語押韻與韻書

    前面說了撞韻一詞,老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不過八病是南北聲齊梁時間就有了。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韻書,現在的韻書都是繼承了隋朝的《切韻》。

    因此齊梁時期的詩是按照口語押韻,很多後來認為是鄰韻的字,在齊梁時期都是不分你我隨便押韻的。因此八病也完全是依照口語發音來探討 。

    例如提出四聲八病的沈約詩《梁鞞舞歌 明之君 一》,分別押了後來詩韻的六魚、七虞:

    七梁七百始。天監三元初。 ◆初【上平六魚】聖功澄宇縣。帝德總車書。 ◆書【上平六魚】熙熙億兆臣。其志皆歡愉。 ◆愉【上平七虞】

    可見四聲八病中關於音韻方面的”病“,不一定是後人《平水韻》同一韻部之字的使用才稱之為詩病。因為沈約等人提出八病的時候,還沒有人分韻部,大家覺得讀出來押韻就是押韻。

    三、擠韻與八病之大韻

    日本空海法師的《文鏡秘府論》是唯一記錄了四聲八病具體內容的古籍。八病分別稱作: 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和小韻、大紐和小紐。

    其中的大韻是這樣說的

    大韻詩者,五言詩若以“新”為韻,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鄰”、“身”、“陳”等字,既同其類,名犯大韻。詩曰:“紫翮拂花樹,黃鸝閑綠枝,思君一歎息,啼淚應言垂。”又曰:“遊魚牽細藻,鳴禽瞬好音,誰知遲暮節,悲吟傷寸心。”

    空海在後面做了解釋:紫翮拂花樹,黃鸝閒綠枝,“鸝”與“枝”同為支韻,如此即犯大韻。這是指前九個字不可與韻腳同韻(韻母相同)。

    現在我們所說的”擠韻“,就是空海和尚記錄的”大韻“。不過唐朝也說了,元兢說:大韻不算是影響文章的大毛病,如果注意規避最好,但是如果為了避免大韻而影響文章表達的順暢和準確,就不必在意。

    元氏曰:“此病不足累文,如能避者彌佳。若立字要切,於文調暢,不可移者,不須避之。”四、撞韻與八病之小紐

    八病中的正紐亦名小紐

    正紐者,五言詩“壬、衽、任、入”四字為一紐,一句之中,以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入”等字。如此之類,名為犯正紐之病也。

    就是同音字有不同“平、上、去、入”四種聲調的,不要放入同一首詩的最後一個字,例如:

    撫琴起和曲,疊管泛鳴驅,停軒未忍去,白日小踟躕。

    其中曲(入聲字)、驅、去、躕,犯正紐, 從正紐的規則來看,類似於我們今天的撞韻。但是兩者並不完全相同,撞韻是指同韻母的字,犯正紐類似於同音字的不同四聲。另外犯正紐的字不一定在韻腳上,例如:

    “我本漢家子,來嫁單於庭。”(“家”、“嫁”是一紐之內,名正雙聲,名犯正紐者也。)結束語

    我們今天所說的撞韻和擠韻,和齊梁時期的八病類似 , 都是對於詩詞音律的精益求精 。相對來說避免撞韻就比較簡單了,避免擠韻(八病之大韻)就麻煩一些 。

    至於大撞與小撞沒有聽說過。

  • 3 # 不評不讚非君子

    個人認為撞小韻比撞大韻更影響詩歌的音韻美。我在讀詩或自已創作時,如在同一句中出現與韻角相同韻部的字,念起來總覺得拗口,撞大韻則不會有這種違和的感覺,詞牌中反而有大量撞大韻的譜例,讀起來也朗朗上口。當代人推行普通話,中華通韻只有那十來個,要避免撞韻十分困難,創作者自行把握,不必苛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結婚各種錢鬧的不愉快,這種要怎麼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