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年常青藤

    個人認為:1,不打不罵,不大聲責斥。2,凡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3,樹立良好的形象。4,儘量多陪伴孩子,並多參予親子活動。不老是以父母身份自居,要和小孩做朋友。平時,可以平等地探討很多問題。5,父母也要與時俱進,多學習,跟上時代,提升家教觀念。

  • 2 # 心理學育兒實踐

    常聽到這樣語重心長的對白:“跟你說過多少遍了!怎麼就不聽呢!怎麼就不長記性!如果不起因為你是我生的,我才懶得管你,簡直要被你氣死了,這不都是為你好嗎?”,這樣抓狂的聲音響徹屋內的情景估計大家都不陌生。 但孩子肯定孩子從“為你好”中其實感受不到愛,他能感受到的是來自媽媽的火氣沖天的情緒。這樣歇斯底里的聲音其實只是在發洩自己難以控制的情緒,孩子根本聽不進去,要不就被嚇壞了不再敢反抗,要不就會疲勞左耳進右耳出,任憑家長一次又一次的情緒失控。

    媽媽愛孩子的心是毋庸置疑的,但媽媽這邊傳遞出去的愛的資訊,孩子那邊能接受到嗎,扭曲變形的表達和方式,不要期待一個小小的孩子能解碼出這麼“複雜深奧”的愛!怎麼跟孩子說話孩子說話,怎麼說才能讓孩子感受到愛呢?

    首先需要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試著和孩子調換一下位置,一下小時候,如果自己不小心犯了大錯,心裡忐忑的回到家裡,如果媽媽劈頭蓋臉的一頓罵,外加上一頓胖揍,我們感受到的是什麼?是媽媽的憤怒和火氣,媽媽怪我,媽媽不愛我了,因為我做錯了,我是不值得被媽媽愛的小孩兒。。。”;但如果媽媽不是發洩自己的情緒,而是能情緒穩定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完全可以不怒自威。比如:這個問題很嚴重,你不應該這樣,媽媽真的很生氣很生氣,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這麼做。。。”,我們的感受又有何不同,會不會感受到媽媽在只是對事不對人,媽媽不認同我做的事兒,但媽媽還是很愛我的,我這麼做確實不對,因為我也愛媽媽,所以我願意做出改變。。。

    其次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有共情孩子的能力。 尊重孩子是第一步,他說的話要用心聽,即便他說的嘰裡咕嚕語無倫次,也要耐心聽他說完,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及時做出反應,不能用嗯嗯哦之類的應付。這樣保持與孩子的專注的深入交流,不到能幫助孩子鍛鍊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能親切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久而久之,他也就學會了尊重你,聽你說話。一次認真的對話勝過千言萬語的囉嗦,更勝過有百害而無一利的河東獅吼。

    不管是撒嬌、撒潑、發脾氣、哭鬧,孩子的任何表現背後都隱藏著一個目的和需求,我們學會共情的目的就是感受孩子的情緒,聽懂個看懂孩子的內心需求,然後再有的放矢的互動。 比如孩子過來找你,這時候,不管你做什麼,請停下來,把你剛才腦子裡想的東西清空,轉身面對孩子,把注意力收回到孩子身上,看看他要做什麼,聽聽他要說什麼,然後在做出迴應個互動。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從這種充滿尊重和接納的一個個小的細節性感受到滿滿的愛。 與此同時,不到培養了孩子感受愛的能力,也培養了孩子愛的能力。

  • 3 # 墨與涵

    家長肯定是希望孩子能體會到成人對孩子的愛,最痛苦的莫過於,我這都是為你好,媽媽是愛你的,但孩子就是不理解。其實就是孩子沒有感受的你的愛,你用孩子無法接受的方式愛她是沒有用的。

    怎麼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愛,1、行為語言時候比直接的語言孩子更能體會,簡單的行為包括擁抱,鼓勵孩子的時候配上加油的動作,跟孩子溝通的時候蹲下和孩子在同一個個高度,不要高高在上的感覺。2、表揚孩子的時候儘量用具體的事情,不要寬泛,越具體,孩子越覺得你比較關注她。3、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更多的傾聽,做有效的交流,讓孩子多說,你才能知道孩子想要什麼,而不是一味灌輸你的思想。4、說話時候的語氣也很重要,信任的語氣、尊重的語氣、商量的語氣、讚美的語氣這個真的非常重要,孩子有時候比大人還要敏感。

  • 4 # Veeyn

    發自內心的愛,一定會表現出來,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但是,還是要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輕聲細語。對孩子講話,不要大喊大叫。

    二、說話的時候,注視對方的眼睛,表現出你的真誠。眼睛是最能傳情達意的器官了,家長跟孩子說話的時候,可以蹲下來,跟孩子眼睛平視,懟他說話。

    三、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在孩子偶爾犯錯、鬧情緒的時候,家長一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多不急不躁,態度平和。

    四、能做到跟孩子共情。就是理解孩子的情緒和想法,理解孩子的觀點、態度,這樣更容易達到孩子 的內心。

    心中充滿愛,孩子自然會感受到愛。控制一下自己的壞脾氣,平等和孩子對話,就是最好的辦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看待人類的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