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禕言禕行禕世界

    親,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學習可以先放一放,找專業醫生對症治療,情況好了再去上學,可以先休學調整一階段!有的時候我們會忽視掉原本最重要的的東西,比如說健康,沒有任何事情值得用健康來換!不要捨本逐末!孩子還小,晚幾年完成學業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後果可能會跟嚴重的!

    每一個做父母的在孩子剛剛降生時,對孩子的期盼都是健康快樂的長大,但隨著孩子的成長,我們期盼的就越來越多,希望孩子學習好,希望他有成就,希望他工作好,希望他婚姻好等等,可是不要忘記了,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礎,身體好才能去做別的事情!如果失去了健康,其他東西都是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根本就是虛幻泡影一樣!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

  • 2 # 我說精神

    你好,孩子今年中考,又得上這個病,是挺為難的,但是你要知道,雙相情感障礙是嚴重精神疾病,而暴食症屬於進食障礙,同樣是直接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危險疾病。這兩種哪一種都一定要高度重視,何況共病存在?

    雙相情感障礙和暴食症

    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是中國嚴重精神障礙管理中的6種重大疾病之一,主要表現是躁狂發作、輕躁狂發作、抑鬱發作以及混合發作及快速迴圈等等表現形式。雙相情感障礙的特點就是發作形式複雜、多樣,尤其相較於單相抑鬱症,發病年齡更早,更容易出現自殘、自殺等不受控制的嚴重行為。尤其是初中發病的孩子,因為身處未成年,心理發育不健全,很容易產生激越或衝動的行為,其實普通人瞭解不到的資料,每年的中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自殺的其實不在少數。

    再來說一說暴食症,暴食症是一種進食障礙,它的高發年齡正好在初中階段,反覆發作的暴食症狀並伴隨強烈的沮喪感, 個體在進食時通常感覺失去控制, 進食大量食物, 但與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不同, 暴食者不會採取不恰當補償措施以防止體重增加, 如嘔吐、使用導瀉劑、過度運動等。同時暴食症還有其他特點, 如進食速度比平時快得多、一直吃到感覺不舒服為止、當生理上覺得不餓時也會進食大量食物、因為吃得多, 覺得難堪而單獨進食、暴食之後, 會厭惡自己, 表現出抑鬱、內疚和明顯的悲痛。

    說說你的孩子應該做什麼

    看了上面的介紹,相信你也覺得跟這些比起來,晚一年參加箇中考對你的孩子影響遠沒有這兩種精神疾病來的可怕,對吧?

    這兩種疾病,任何一種對於精神科醫生都是棘手的問題,兩種同時存在於一個初三學生身上,真的必須儘快系統治療,而且是住院系統治療。相信我,我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雙相障礙的患者發病年齡小,往往提示預後不良進而更嚴重的自殺傾向,而中考的學習強度和心理壓力顯然不適合孩子養病,所以為了孩子一輩子的幸福,不要糾結於暫時的升學壓力,一旦得不到及時的治療,可能會延誤孩子的一生幸福,到那時給你個博士文憑也沒有用了……

  • 3 # 汐煒醫生

    收到這個問題,答主想到兩種可能:1,不願去學校,是否存在診斷偏差,到底是不是患有雙相障礙和暴食症;2,如果當真患此病,還是建議暫時停止學業,爭取最早的時間治療。

    確診,雙相障礙:

    雙相障礙屬於重性精神障礙,患病率約為0.6%,通常伴有抑鬱發作,而雙相抑鬱的個體終生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的15倍。而且,很多雙相障礙,發作間歇期恢復到正常水平,但約30%的個體在工作角色上顯示出嚴重受損。

    如果是雙相障礙,以躁狂相為主,那麼確實有一部分的躁狂是共病暴食症的,這就更增加了治療的難度。一方面,有資料顯示,通常雙相障礙在18歲左右發病,往往提示預後欠佳。另一方面,涉及共病,二者需要同時治療,而治療上,最好的方式還是需要住院,這樣就必須休學。

    如何判斷是轉換障礙還是雙相障礙?

    一,從誘因判斷,我說了,轉換障礙根本是焦慮,那麼觀察是否在特定焦慮因素出現的時候加重,雙相障礙是沒有誘因也仍然嚴重。如果是,轉換障礙可能性大。

    二,病程和緩解期,轉換障礙是間歇性的,中間會有好的時候,而且人多時可能反而嚴重,雙相障礙是大多時候都處於抑鬱或者躁狂的狀態。

    三,從症狀特點看,雙相障礙,無論是抑鬱還是躁狂,都會存在疾病本身的核心症狀(具體症狀見本人問答裡面關於“抑鬱”話題和文章裡面的“躁狂,既危險又有趣”)。

    總結,青少年心理狀態波動性大,一定給予足夠重視,但患病一定到專業醫院進行就診,如果是“轉換障礙”,那麼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如果是“雙相障礙”共病“暴食症”,還是需要服用藥物治療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今生活中常用成語大都是古時流傳下來的,大多都有出處,為什麼現在的人造不出成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