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與彬

    誰說沒有成語?看看這些“新成語”,有典故有出處,充分展示了白話文文學的奧義!

    細思恐極:指仔細想想,覺得恐怖到了極點。其用法主要是營造一種遲緩加混亂的效果。多用於形容人的恐懼心情。同於細思極恐。

    不可描述:楚天都市網報道了一篇新聞,內容如下:"23日凌晨,湖北宜昌高警在一隧道內發現停著一輛小車,向車內一看,竟有對男女在"不可描述"。民警敲窗3分鐘,兩人才提著褲子慌張接受檢詢,理由竟是"精神不好,提提神!"後民警對其進行了安全教育後,兩人迅速開車駛離。"

    十動然拒: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來自於2012年光棍節華中科技大學一個男生失敗的表白,他向喜歡的女孩送出了一封用212天寫下的長達12萬字的情書,女孩“十分感動,然後拒絕了他”。

    不明覺厲:雖然不明白你在說什麼,但覺得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男默女淚:來自QQ空間經典美文《男人看了會沉默,女人看了會流淚》,從此成為內涵文學必備標題。

    人艱不拆:語出林宥嘉《說謊》“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生動演繹當代青年一邊崩潰一邊自我欺騙努力生存的荒誕現狀。

    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一個詞語濃縮了四個成語,堪稱白話文的又一次勝利。

  • 2 # 王兆林0309

    成語的形成是千百年來人們習慣運用的認可,並不是你一朝一夕心血來潮的憶造,人們就馬上認同的。

    你比如"不三不四”,三與四,原指八卦中的三爻與四爻。一卦六爻,下邊的初、二兩爻為地,上邊的五、上兩爻為天,中間的三、四兩爻為人。一卦六爻分三層,天地人三界。

    三爻四爻為人界,你雖然是個人形,卻不幹人的事兒,那你就不屬於三爻四爻人界的範疇,所以你就不是三也不是四,就是個“不三不四”了。

    文人說,百姓聽,你傳我,我傳你,時間長了,地域廣了,大家都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能典型的代表一種社會現象和道理,人們都認可了這種語言的典型意義,它也就成了人們約定俗成的成語了。

    成語的形成,它既需要人們意識觀念對它所代表典型意義的認可,也需要長時期歷史的認定,它不是一個隨時隨地的主觀憶造,說它是成語就能成為成語的。

    新世紀的到來,新媒體的拓展,新的網路潮語如“元芳怎麼看”、“毀我三觀”、“膝蓋中箭"等語,隨著人們意識的普遍認可和歷史的篩選,也可能成為以後的成語,而不是現在。

    成語是歷史文化的沉澱,而不是急功近利的現發現賣。

  • 3 # 扶搖中國風

    中國歷史悠久,燦爛的文化博大精深。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典籍中,儲存和記載著無數的成語和典故,這些成語和典故成為了漢語言文學領域最為燦爛的結晶,漢語言中的精華。

    如果說漢語是浩瀚的大海,成語和典故就像大海中美麗的貝殼,以共言近旨遠。形象生動的獨有特點,傳承了中華五千年豐富的歷史文化,更是集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強烈的文學色影於一體,共內涵深刻,妙趣無窮,真實地保留下一段段傳奇往事和歷史遺痕。

    每一個成語和典故的背後都有一個意義深遠的故事,就像貝殼中珍貴的珍珠,經過歲月的打磨,熠熠生輝。時至今日,大量的成語和典故還在現代人的行文中被廣泛使用,散發著永恆的韻味,藝術價值恆久不衰。

    成語和典故能夠讓語言放出光彩,是因為它具有非常強烈的感情色彩。它是久遠故事中的精靈,沉澱了那個故事中最直接的情感,當人們提到“草木皆兵”、“如履薄冰”時,便會想到那個人小心翼翼、擔心害怕的樣子。相反,當人們看到“大義滅親”、“房謀杜斷”時,也會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正直與謀略,這就是成語和典故的魅力。當然也有些在後來的傳承中,感染了人們的情緒,改變了最原始的意義,如“百步穿楊”、“不為五斗米折腰"等。

    漢語中的成語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運用廣泛,民族文化特徵鮮明,要想了解中國文化,就不能不重視成語的學習和研究。另外,在文字表達中,恰當地使用成語,能起到畫龍點睛、生動形象、言近而旨遠的效果,歷來善於寫詩為文的人,為了加強作品的說服力或藝術效果,無不重視成語的恰當使用。而學習和閱讀詩文及其他文化典籍的人,為了較好地理解作品的原意,也需要掌握成語的出處和含義。

    成語故事一般都深具歷史性、趣味性、哲理性、藝術性等,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現代人造不出成語,主要是因為現在生活節奏快,任何事物更新的都很快,缺乏沉澱所以現在更多的是一些快餐詞彙,不能稱之為成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s ok是哪首歌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