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書法第一課堂

    我覺得表面上看著隨性,其實是多年反覆訓練的結果,當然書家也必須要有相當的領悟力,同時,你還能看到書家在隨性的背後那種對筆鋒、結體和章法很強的掌控能力!這點告訴我們,基礎很重要!悟性很重要!境界很重要!

  • 2 # 魯東居人1

    黃庭堅乃我遠宋鄉人。松風閣(鄂州)我年青時也是去過的叫西山!當時並不知道松風閣就在此山上。黃山谷的長卷"松風閣"是中國書法史上不可多見的傑出作品,筆致正如松風閣的意味禪風高月一洗歲月的鉛華,精神氣度詩人本質洞透人生從善如流的堅定意向!字結體伸屈得當,巧拙有度,行筆規矩,陣勢若幽蘭侵襲,又如天牧祥雲款款流淌。至今魅力百品難盡,,,

  • 3 # 書法一孔

    無論王羲之、顏真卿還是黃庭堅,最被後人稱道的都是彼時最能抒發其情懷的作品,筆墨間充滿了書者的喜怒哀樂等真實情感,加之行筆流暢自如一氣呵成,使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過目不忘。黃庭堅此作除上述特點外,還在於其巧妙的詮釋了大字筆法,使後學者可以從中學到好多寶貴的東西。一家之言,歡迎拍磚!

  • 4 # 文娛小筆

    先介紹字帖基本概括和出生典故,再對字帖字法發表個人粗略看法。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釐米 橫219.2釐米,全文計29行,153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遊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松風閣詩”,歌詠當時所看到的景物,並表達對朋友的懷念。《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晚年作品,黃庭堅一生創作了數以千百的行書精品,其中最負盛名者當推《松風閣詩帖》。其風神灑蕩,長波大撇,提頓起伏,一波三折,意韻十足,不減遒逸《蘭亭》,直逼顏氏《祭侄》,堪稱行書之精品。

    《松風閣詩帖》經宋、元、明、清輾轉流傳,宋朝為向民收藏,後歸賈似道,又迭經明頂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內府。清道光年間此帖曾到鄂籍王家璧(孝鳳)手中。王家璧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進土,授兵部主事,任順天(河北)鄉試譽錄官、會試受卷官之職,乘任職之便,有心蒐集到鄂州之故物黃庭堅《松風閣詩卷》和宋代蔡襄墨跡等傳世文物,攜帶回鄂。道光舉人柯茂枝題《黃山谷松風閣詩卷並序》序曰:“王孝鳳武部得此卷於柳君呂臣,蓋元時長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賢十數人詩跋,又常為攜李Teana閣所藏,項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詢希之珍也。尾不署涪翁(山谷)名字,紙色、絹色尚覺鮮好,然神采奕奕,尚非翻身鳳凰。武昌(鄂州)傳涪翁以松風閣一詩,然閣不時廢,詩為世共獨,此一墨寶,歷數朝後復入吾邑士大夫手,山川筆墨之緣豈偶然哉。愛玩之久,為次原韻以賦其事,時咸豐九年(1859年)春三月。” 

    下面對字帖書法進行粗略點評。書法的筆畫,通稱為點畫(劃),正書中點是點、畫是畫;行書、草書中則界限不太分明,點畫還可以相互轉化,如三點水可為一豎,橫可為一點。點畫關係,涉及用筆,也涉及結字,還涉及字勢整體。

    我們來欣賞北宋黃庭堅行書《松風閣詩帖》(1102年作於湖北鄂州西山,年68歲)中的點與畫。“釣”字一眼看去,印象最深的就是長撇和重點,一左一右,遙相呼應。怎麼呼應呢?從長撇往右看,又一個長撇,再往右看,橫折彎鉤,構成一個放射狀。以第二撇為中心,左右筆畫聚集,中宮緊結,如巨象翹起長鼻子。在細看這個點,圖1最下就是切割“點”與周邊筆畫的關係,請注意黑點周圍的空白,計白當黑。不說明會以為這是一個現代的抽象畫,奇妙無比。點的左下出鋒,與兩長撇的出鋒一致。點不出鋒,趣味驟減。最後一點曲終奏雅。

    圖4“載”字,一點點在“戈”撇的上頭,無法想象。平平的字勢一點就出彩。“得”字是左右結構,豎長方形一點就活潑。“洗”字三點水,壓在“先”下部的長撇上,左上部點畫緊結,一筆豎橫彎鉤拉出。“攣”字上部那麼多點,左下斜與右上斜,井然有序,穩穩的擱在“手”上。“安”字的冖變成了兩點,看筆勢右邊的是點不撇。“夜”字長橫變成點。方塊字就是如此,有圓點就活潑,生機盎然。“為”字與“我”字構成字組,圖3中的切割圖,可見上下兩點的呼應關係,也有點現代抽象畫的意味。

    “弦”字真是玄,韻勝!玄旁點的左下挑出鋒,玄旁收筆的右上挑出鋒,上下照映。筆勢雄秀、潔淨而又蘊含禪意,誠可謂已臻“一畫不可移”之妙境。

    由此可見,《松風閣詩帖》被稱為天下第九大行書,不是浪得虛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救了劉邦的人真的是項伯嗎鴻門宴上項羽放虎歸山究竟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