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硬體有多硬

    860系列屬於速龍的產品線,當年確實已經做到了28nm,當初AMD推出這一系列,原本是想用四核心和價格優勢來和Intel的i3進行競爭。

    不過隨著這一代產品更迭,AMD隨後並沒有再推出FM2介面的速龍產品,這裡面的原因有很多。要知道860系列雖然已經用上了28nm工藝,但是一款處理器的成功與否和是否推出下一代,不僅僅是工藝這一項引數,還受到效能、市場表現、研發路線等多方面的限制。

    本文將從AMD的28nm工藝、速龍860系列的效能和市場表現以及AMD後期的研發路線進行解釋。

    速龍860系列之後AMD在沒有推出後續產品

    這一系列共包含五款產品,分別是速龍×4 840、速龍×4 845、速龍×4 860K、速龍×4 870K、速龍×4 880K。同時代AMD主推產品是七代APU,即A系列產品。

    嚴格來說這一代的速龍並不屬於APU,它沒有內建核顯,是AMD在市場上錯位競爭的產品,AMD專門為它起了個名字叫NPU,可以近似看做是沒有核顯的APU。

    這一代共五款產品,但是在下一代AMD只推出了一款速龍×4 950,用來填補純處理器的產品空擋。實際上速龍×4 950無論是工藝和架構都和上一代速龍系列一樣,甚至效能更低!

    可以說速龍860這一代之後,AMD確實沒有再繼續研發下去並推出新產品。

    速龍860系列的28nm並沒有那麼強

    AMD在那個時候一直被看做工藝老舊,這款速龍860系列的產品將工藝升級到了28nm,相比上一代的32nm,確實有所進步。但是和老對手Intel相比,確實還不如對方。

    同時期Intel產品已經使用了22nm工藝

    從2006年Intel公司實行Tick-Tock(鐘擺),即當年對產品線進行架構升級,下一年進行工藝升級的模式以來,產品優勢越加突出,而AMD在市場上的頹勢盡顯,在工藝上也大幅度落後於Intel。

    在2014年速龍860系列上市以來,儘管AMD已經升級到了28nm,但是Inte在同年上市的四代酷睿工藝已經使用了22奈米。事實上Intel早在2012年就已經在三代酷睿i上使用22nm的工藝,AMD一直到兩年之後才用上了28nm,在工藝製程上落後對手兩年以上。

    要知道工藝升級的難度非常大,AMD不可能在短期之內追的上Intel。

    AMD的28nm工藝並不成熟

    按數值來看,28nm和22nm工藝非常接近,但是Intel用的已經是升級過的工藝,在功耗控制上表現非常好。而AMD的28nm漏電率過高,導致旗下的產品發熱比Intel高得多。

    舉個例子,速龍860K雖然是四核產品,但是其絕對效能只能和i3 4130在一水平線上,860K的熱實際功耗(CPU給散熱器廠家提供的發熱瓦數,數值越高發熱越大)95W,而4130只有54W,860K高出了75%。即使同樣四核的i5 4430也只有84W,但是其效能卻大幅度超越了960K。

    而且舉例中Intel的兩款CPU內建了核芯顯示卡,而速龍860K並沒有核顯,換句話說Intel去掉了核顯的功耗之後,純處理器的功耗比AMD更低

    格羅方德工藝進展過慢,轉由臺積電生產又浪費了大量時間

    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半導體晶圓代工廠,在早期曾屬於AMD公司的一部分,但是隨著AMD在財務上的窘迫,只能將格羅方德賣給中東的買家,以期資金流週轉良好。但是在賣掉之後仍舊和格羅方德簽訂了代工協議,AMD絕大多數產品都交由其代工。

    雖然AMD仍舊將28nm的訂單交由格羅方德生產,但是如上一段所說,相比Intel的工藝仍舊差距非常大。為此AMD不惜向格羅方德支付高額的違約金,也要將訂單轉移到工藝成熟的臺積電生產。

    但是臺積電的後柵極工藝工藝與格羅方德的前柵極工藝不同,AMD為適應這種工藝不得不花費時間為產品進行調整。要知道AMD那時候市場中心在於A系列,不得不削減速龍系列產品以保證A系列的正常供應。

    速龍860系列的效能和市場表現未達到預期

    除了上文中28nm工藝進展緩慢的原因之外,AMD不再推出這一系列產品還和市場表現不好有很大的關係。

    採用模組化設計導致其效能不給力

    這裡要簡要說明一下CPU的模組化設計,在推出模組化推土機產品之前,AMD預期未來多核心才是市場重心,並且認為浮點運算的工作會逐漸轉由GPU來進行,模組化的構想由此而來。

    它將兩個計算核心封裝為一個模組,並共用一個浮點運算單元,這樣可以方便的堆疊核心數。但是市場並沒有按照AMD的預期發展,單核效能仍然是重點,而AMD產品由於少了一部分浮點運算單元導致單核效能比較低。

    速龍860系列的產品就是採用後續改性的這一架構(壓路機),和同時代Intel產品相比,四核速龍還不如雙核四執行緒的i3,而且後者發熱更低。

    以速龍速龍×4 860K和i3 4330為例,兩者的引數對比:

    然而實際上i3 4330無論是軟體測試還是實際表現都比 860K更強。

    出日常應用之外,由於遊戲更傾向於單核效能,兩款CPU在實際遊戲體驗中差距更大。

    AMD對此當然知道,所以速龍系列的定價和i3相差甚遠,基本和Intel的奔騰系列相同,而奔騰系列只是一款雙核產品!

    市場表現不佳

    速龍860系列的產品線過多,而且銷售區域涵蓋全球,我們無法單獨計算出其銷量到底如何,不過可以在那些年AMD市場佔有率上一窺端倪。

    由此可以判斷,速龍860系列產品賣得並不好,即使AMD將旗下產品的價效比提的非常高(四核產品和Intel雙核同樣價位),但是仍舊擋不住Intel在市場上節節攀升。

    如果一款產品效能比不上對手,銷售的狀況也不盡如意,那無論這款產品有多少理由繼續推出,AMD也不得不壯士斷腕,放棄研發後續產品。

    AMD放棄現有架構,將重心壓在了“銳龍”系列產品

    由於AMD在處理器市場上節節敗退,公司不得不進行大規模的整改,甚至在短時間之內更換了四屆CEO。

    從事後的角度來分析,AMD在2012年是一個轉折點,雖然在其後數年內並未改變下滑的趨勢,但是有兩個重要人物加入了AMD陣營。

    一位是蘇姿豐女士,由於市場表現不佳,AMD花費重金從飛思卡爾挖來了蘇姿豐,2012年1月蘇姿豐加入AMD,擔任重要職務,並於2014年擔任CEO。

    另一位是Jim Keller,這一位是晶片設計屆的大神級人物,早期也在AMD工作過,成功推出過K7、K8架構,幫助AMD一度對Intel形成打壓優勢。2012年Jim Keller重新入職AMD,負責AMD新一代架構的開發

    由於上一代的推土機包括其後續架構基本以失敗告終,蘇姿豐重新調整戰略,在最重要的CPU領域急需一個大殺器。

    這就是我們後來熟知的ZEN架構的銳龍處理器,幾乎可以說AMD在CPU領域將寶壓在了這一架構的成功。同時也放棄了以前的速龍系列和A系列的產品,2015年推出的新產品只不過是為了填補市場空白期而已。

    隨著後來銳龍系列的大獲成功,速龍860系列自然也就不會在繼續研發和推出。

    後續的速龍APU系列

    雖然目前AMD仍在推出速龍產品,但是和860系列那代完全不一樣,所有的速龍均為內建了核顯的APU,其核心採用的是銳龍架構,內建的核顯也改為了Vega。

    在市場上已經推出了銳龍APU情況下,目前的速龍A系列主要是作為銳龍產品線的補充,定位於低端產品,價格在四百元以內。

    可以說AMD雖然沒有放棄速龍系列,但也只是掛了個“速龍”的名號,無論是CPU和GPU 核心都是和銳龍系列同一個架構,只不過是效能更低而已。

    總結28nm的速龍860系列雖然工藝有了提升,但是和Intel的22nm相比仍然處於劣勢。代工廠格羅方德的28nm工藝並不完善,AMD轉而交由臺積電代工之後又佔用過多時間,產品的更新換代受到擠壓,所以速龍860系列後續只有一個型號,並且是上一代換馬甲的版本。速龍860系列的效能和Intel相差比較大,而且在市場上表現不佳,AMD在下一代產品上重點更新A系列。至2016年以後AMD著重於推出銳龍系列,精力並沒有放在更新速龍產品上面,隨著銳龍的成功,AMD事實已經放棄了原來速龍產品。新推出的速龍APU實際上是銳龍的核心。

    從分析情況來看,AMD在前期是沒有過多的精力研發和更新速龍860系列,而到後期銳龍成功之後,AMD已無必要再為上一代的速龍續命。

  • 2 # 微電腦也瘋狂

    CPU 大小沒變,但裡面工藝架構變了就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如圖所示,,銀APU 銳龍的表現不是之前老款可比的哦,

  • 3 # 啟航者電腦科技

    說句實話AMD就是被以前老架構的APU搞咂的,還好他們現在使用了Zen2的架構才贏來了他的春天

    目前AMD已經失蹤了7nm而現在Intel還是要用老的技術14nm,可想而知AMD怎麼會再去研發28nm的處理器呢,那豈不是再把自己往火坑裡推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618買手機在那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