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懂兒方知如何愛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的具體運算能力是在7-12歲左右發育的,正好是中國大部分孩子的小學階段。

    此前的孩子為了學好數學,應該打好數量感的基礎,也就是儘量從實物中獲得原始的數量感。孩子早期的估算能力可以預測他未來的計算能力,他們加工數量的一般能力在他們開始能進行計算之前就已經出現個體差異了,父母可以在早期訓練孩子的估算能力。比如把六顆豆子放進罐子,然後拿出兩顆,問孩子還剩幾顆在裡面。

    德國開發的一套玩具,叫做邏輯狗,對於在家庭中訓練和評估孩子以數學和語言為主的各種邏輯能力很不錯。適合3-7歲的孩子使用,貝貝媽媽推薦5歲的孩子可以嘗試。

    懂才是愛-When parents know, children grow.

  • 2 # 元元媽聊育兒

    而目前我們的入學年齡是六歲,五歲的寶寶應該還是幼兒園大班,因此,這個階段更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導。不妨從孩子感興趣的角度入手,比如唱歌,走路,玩耍,買東西甚至吃飯等途徑都可以達到學習數學的目的。

    一是在唱歌的時候,有好些歌詞裡面含有數學知識,如數鴨子、兩隻老虎。還可以教他一隻青蛙四條腿,兩隻眼睛一張嘴;兩隻青蛙八條腿,……就這樣的練習。

    二是在走路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跟你一起數步子,看誰數的又多又準確。

    三是在玩耍的時候,重點是堆積木,數有多少積木,都是什麼形狀,能夠搭成什麼形狀。寓教於樂,讓孩子在玩樂中學習,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是在買東西的時候,問孩子什麼東西多少錢,帶了多少錢,夠不夠?還能剩下多少錢?一開始當然從簡單的問起。

    五是吃飯的時候,問孩子多少人吃飯,拿幾個碗,多少筷子。

  • 3 # 一個碼字工

    感謝悟空邀請。我家閨女目前就5歲,根據個人經驗,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我認為教這個年齡的孩子學數學,不在於讓孩子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而在於引導對時間、空間、數量、形狀等產生興趣,採取隨機教育的方法,從生活和遊戲等著手,慢慢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知識的慾望。

    2.和孩子一起用數學。比如,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可以讓孩子按熱菜冷盤、葷菜素菜等分類,並數出來各有幾個;帶孩子外出遊玩時,去公園踏青,用簡單的數學描述花朵的顏色、形狀分類;孩子玩積木時,和他一起認識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形狀,幫助孩子增強對幾何形狀的理解;和孩子玩簡單棋盤類遊戲,讓孩子數數、認識數字等等;逛商場時,和孩子一起討論多少錢能買多少東西,等等。

    3.培養孩子對時間和空間的認知。比如,早上起床時,讓孩子在一段時間內穿好衣服;看著時鐘的秒針和孩子一起讀秒;把日常生活中一些固定的事件和時間聯絡起來,用“午飯後”“晚飯後”“睡覺前”等來形容;這些都有助於讓孩子感知時間的流逝。再就是可以讓孩子在一些大紙盒子中爬進爬出,或者在各種傢俱中進出、上下、繞行等等,讓孩子在其中體驗空間感。

    4. 父母要主動共同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耐心和孩子溝通,發現孩子在不經意間用數學時及時給予鼓勵,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學習能力的目的。

    總之,只要不斷嘗試和探索學習的方式方法,慢慢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一定能夠把學習數學時的枯燥無味變成充滿樂趣的愉快。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無時不在。家長應試著和孩子一起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譬如:春天到了,”又如,剝毛豆時,抓起一把來和孩子一起猜有幾顆,比一比誰猜得準。像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感受數學,孩子就會逐漸像你一樣擁有一雙數學的眼睛,學會用數字表達自己的思想。其實這就是數感,對今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讓孩子親近數學,自然也就樂在其中了。

  • 4 # 傑才育兒

    1.帶孩子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教學建議:引導孩子發現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數。比如電話、檯曆、時鐘,商品等。引導孩子觀察一定規律排列的事物。按規律排序。

    2.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

    教學建議1.利用實物帶孩子感知常見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細等量的特徵學會比較2.教會孩子手口一致點數物體說出總數。3.在遊戲是可以發球玩“按數取物”的遊戲。4.在生活中孩子遇到數學問題時,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5.多讓孩子實物操作和情景理解"加"和"減"的實際意義,

    3.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

    教學建議1.引導孩子感受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形狀和特徵,並學會描述。如感受和識別盤子、桌子、輪子、地磚等物品的形狀。2.鼓勵孩子用積木、紙盒、拼板進行搭建和遊戲。3.帶孩子收集玩具並觀察圖形特徵按照形狀分類整理物品。

  • 5 # 陌上嬛嬛

    教孩子數數可以在生活中對孩子潛移默化,比如:帶孩子爬樓梯時數樓梯。平時吃水果,吃零食的時候問孩子有幾個。問孩子家裡有幾個人等等,這些都能夠在生活中教孩子。但是,孩子答不出來的時候就不要去教育他,這樣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倦心態。還有一種平衡狗或者平衡猴子的玩具,可以讓孩子感知數與量。

  • 6 # 小數課代表

    數數遊戲

    因為數學是比較抽象的學科,家長不能直接拿著書本去給孩子教學,應該借用一些教具或者道具來進行教學,把數學這種抽象性給孩子具象化的表現出來!

    家長可以買5個蘋果,然後再給孩子2個蘋果,這時候可以問孩子:媽媽一共有5個蘋果,給了你2個,媽媽還剩多少蘋果?還可以在買來之前先讓孩子去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蘋果!就是類似這樣的方法,生活中可以慢慢對孩子進行引導!

    唱兒歌

    平時可以教孩子一些兒歌,主要還是偏向於數學方面的,比如門前大橋下,遊過一群鴨,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這樣的兒歌能夠培養孩子的數字概念;

    益智類遊戲

    讓孩子玩一些益智類的遊戲,比如七巧板,堆積木,魔方,拼圖形遊戲,歸類遊戲都可以幫助孩鍛鍊數學思維能力,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很有幫助!

    專業培訓課程

    家長如果沒有時間的話還可以讓孩子參加專業的培訓課程,比較建議選擇線上的模式,比較方便在家就可以學習;感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火花思維,在國內這方面是專業的,是全面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課程,適合3-12的兒童!

  • 7 # 家庭教育心法

    0~6歲的孩子是種種子的關鍵期,在兩歲的時候是數學敏感期,他見了東西就要有數的慾望,他開始把萬物和數字對應起來,數學是什麼?數學就是對萬事萬物的抽象性的語言,它是一種宇宙的語言,他是最抽象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寶寶在兩歲以內認識了物品以後就需要一個表達,就有了這方面的需要,那如何引導寶寶建立數學思維?

    在0~3歲的時候要建立物與數之間的對應關係,讓他見到物就去數,比如說爬樓梯的時候1階、2階、3、4、5,走路的時候1步2步3步4步5步。吃東西玩玩具,所見之物都可以用數字來表達,這就是物和數的對應關係。

    到了5歲的時候,孩子的數學除了認識數字以外,就開始有數的分和合,比如說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4和1,10可以分成5和5等等,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數學就是一個驗證和推理的過程,小孩子的學習數學,主要是驗證,比如說,我我吃了5個蘋果又吃了1個一共6個蘋果,我有5個蘋果分給小明2個我還有3個等等,生活中完成數的分解和合並。也就是說在教5歲孩子學數學的時候,要生活化,生活即教育,比如說我吃饅頭的時候掰開了給你1/2,給我1/2,我吃黃瓜的時候,它是圓柱體,給你1/2,給我1/2,我疊被子的時候,疊起來成了1/2,再疊起來成了1/4,這樣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中,無不和數學相關相聯絡,就是數學教育的生活化,遊戲化,來達到數學教育的目的。那麼在教的過程中注意教者有心,學者無意,就是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而學者是無意識的學習的,不要把他小學化!不要強求什麼形式!任何形式下都可以,邊玩邊學,因為幼兒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一心多用。

  • 8 # 數學有理有據還有趣

    教一個五歲的孩子學數學,基本上就是數數就可以了。

    女兒今年上一年級了。前兩年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經常開始數手指頭了。面對面的數一數,兩隻眼睛兩隻耳朵。去散步的時候,我們一邊走一邊開始數步數,也可以數一數路邊有幾棵樹。數一數汽車有幾個車軲轆,去買饅頭的時候也要數一數買了幾個饅頭。當然也包括我們來數一數去買了幾個泡泡糖。甚至於散步的時候我們也去認車牌號,順便認識了數字和字母。我們做遊戲的時候玩個積木啊,雪花片吶,也經常會數一數的。甚至於用積木或者雪花片拼出數字的形狀。總之數學是無處不在的。我們兩個人一邊聊著天,一邊就學習了數字。

    到女兒上大班的時候,我會讓她自己買拿錢去買饅頭,我在饅頭房外邊兒等著。讓她明白一塊錢可以買到兩個饅頭,兩塊錢應該買到四個饅頭。偶爾饅頭房的阿姨,收兩塊錢給五個饅頭,她高興壞了。這個時候就開始讓她自己去超市裡買泡泡糖了。一塊錢可以買到五個泡泡糖。交給她五塊錢,讓她自己算還剩下幾塊。讓她去買一袋鹽或者是醬油醋都可以計算一下的。如果去買東西的時候允許買一塊錢的泡泡糖,孩子還是非常開心的,而且不會因為去算這個數,心裡不高興,對於孩子而言,這就像個遊戲。

    當然吃飯的時候也可以數一數有幾隻筷子,有幾雙筷子。讓孩子明白一隻和一雙的區別。

    春天的時候可以數一數路邊的鮮花。秋天的時候可以去數一數秋天的落葉。出去聚餐的時候,數一數一共有多少人來吃飯。或者一共有上了多少盤菜。

    總之,有太多的東西我們可以教給孩子。到處都有可愛而且有趣的數學呢。即便是買了串糖葫蘆也可以數一數有幾個山楂呀讓孩子在生活當中學習數認識數。知道數學,是無處不在的。甚至在玩積木的時候,不止數字還有形狀。圓柱,長方體,正方體都可以接觸。孩子是天生的一張白紙,教什麼就會什麼的。

  • 9 # 秋子晚城

    五歲的小孩讓他玩,隨其天性,凡是讀小學之前就對小孩加壓學習小學內容的,多半後來高中都難考上重點。學生髮力應該在初二之前保持中等以上成績就行了。

  • 10 # 使用者298276808778

    其實我在寶寶出生後,在給他做輔助操的時候就數數給他聽,在一歲多點,每天都會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告訴他這是一棵樹兩棵樹,還比如數臺階,數巧克力,很多與數字有關的,隨著他逐漸長大,會把生活裡的東西有時增加有時減少,等到他5歲時,對數字已不陌生,在教起來,就輕鬆多了,如果是從5歲才開始,就從他感興趣的開始數,比如喜歡小汽車,就讓他數小汽車,加一輛或減一輛,多引導,讓他喜歡上數字,在教數學就簡單了。

  • 11 # jshmyb

    才5歲的孩子,有這個必要嗎?數學是極度抽象的語音。大學數學系的學生也不敢說自己懂數學。5歲的孩子,培養他感知身邊的數,感知生活中的數,就行了。家長們又不是教育行家,還不是瞎弄。

  • 12 # enming688

    我覺得應該從小就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我兒子兩歲兩個月開始識字,數數。不到三歲10以內加減法張口就來,那時侯就是從他玩玩具,做遊戲,生活中的點點讓他學的,慢慢的他邏輯思維越來越好。上小學時數學基本沒有不會做的題,非常省心,現在上初一,這幾次考試都是因為粗心扣了1分或2分的所以我覺得學數學應該先讓他有興趣很重

  • 13 # 最美不過少年時

    看到這個話題時,內心似乎瞬時有了一種共鳴。我家也有一個孩子今年剛好上一年級,對於他的學習一直是我非常頭疼的,在不斷的升級打怪過程中,我們彼此都在成長。無論中間的過程如何艱難,我們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堅定,和孩子一起探討學習的方法,讓孩子改變對學習的抗拒態度,用擁抱去表達對他們的安慰和愛,用和善的語言表達對他們的理解,剋制自己的脾氣和情緒,努力做到和善而堅定,慢慢的你會發現你的孩子因此而成長的更健康,更快樂,親子關係也會更親密、更融洽。學習自然而然的就會越來越成為一種常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家輝和劉青雲相比,誰會在《廉政風雲》的同臺飆戲中更勝一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