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州禪武
-
2 # 大學生小夥砸
一膽二力三功夫。體力和力量固然是很重要的。能夠把體力和力量練上來,再去練習傳統武術,更容易把握勁道,後期會比一般練習的基礎更紮實,學習其他武術也更快。
-
3 # 鳩磨空
古人農民多 ,其他行業也有很多重體力勞動,就算書生只要不是富裕到騎馬坐車也有很多步行。所以古人普遍力量和體能很好,學習武術只要少加訓練,本力轉化為功力很容易。現代人走幾步路都要打車 ,體能不經過惡補根本就不行。
-
4 # 紫雲觀濤
不請自來客。
系統科學的鍛鍊體能和力量後再練傳武會怎麼樣?
筆者的回答是會練的更好。甚至可以打一打。前提是不會練偏。
傳統武術尤其是“內家”功夫。其實入門前照樣要打熬筋骨。和練外家功夫一樣。這些都是基本功。沒有出眾的體能和強大的本力作為支撐,那練“內家拳”就真是花架子了。
可能會有一些大師認為筆者是胡諏。內家拳不練力,用氣、意打人。偶不,其實那是發人。打不了人。
好吧筆者人微言輕。那就抬出前輩來說事。
李書文前輩。
李書文習拳練槍到了痴狂的境界。每天晚上在師門練習一個時辰。每次往返的路上,他不像別人一樣正常趕路,而是一步一拳,一步一掌,一步一肘練著走。在家附近捋樁靠樁,碗口粗的棗樹、槐樹多被他練拳腳震死,成為他的練功樁;練習打沙袋,從50公斤到300公斤的沙袋,他掌擊、肘頂、肩撞、背靠,不知打爛了多少條;習練大槍,“抽撤”、“纏拿”之槍力把大門框劃爛,將門前屋後的棗樹全部劃死。
八極拳第一層:一練拙力如瘋魔。有幾個當得起?自己練拳靠死幾棵樹,心裡有數嗎?
再來一位,楊班侯。
楊班侯,楊露禪的次子。自幼隨父習太極拳術,終日孜孜苦練,不間寒暑。但是露禪課督嚴厲,不使少息,經常受體罰,幾乎想逃跑。 據《河北永年縣誌記》載:楊班侯像貌清瘦,富有臂力,幼承嚴父真傳,學武悟性極高,騰挪跳躍,象猿猴一樣,尤其擅長太極大杆技術,掌握了太極拳的奧秘。他繼承了乃父衣缽,武功卓絕。
不曉得楊露禪如何教他兒子,相比也不會是站站樁,運運氣,盤盤架子,推推手就了事的吧。
練拳吧,身體長期沒有經歷過距離運動,身上肌肉鬆散,內臟贏弱。一站一練先擠內臟。這樣練會貪睡,貪坐,懶於走動。長期這樣就造成了氣機衰弱。氣虛血不足。練什麼拳!
看那些“大腹便便”的拳師……別說騰挪閃轉了,就是彎個腰吧,都費勁。
恩,就這樣吧。
祝身安體泰福壽安康。
-
5 # 麗子140049207
其實傳統武術一直強調對體力耐力爆發力的練習,沒有這些如哈克敵制勝,真正的太極拳技擊是要練三百斤的太極石球,用兩手按住或者扣住做內外旋轉的,練習開合勁,抖太極大杆,練習70斤的太極水球一共十三個大式39個變化從空球練起空球重三到五斤,一直練的70斤為止,分三段做,每個動作練習五十到一百下,用一指半寬的牛皮筋用紮帶疊紮起來,綁到書上或者一根柱子上練習太極擒拿,一共一百零八個動作,一般學習36個就可以了,最多的時侯一邊十股,最後要一根一根全部拉斷,指力腰馬力腕力就都練好了,還有一個單獨練習的大石球,放在一個大槽盤裡,重約350斤用兩手左右旋轉練習臂力指力腰馬力,最後就是練習太極短打,將三個招式透過合理的搭配組成連招反覆練習練成自己的絕招,一般有個五六個組合就夠用了,最後才是大量的對抗性練習增加實戰經驗,唯有如此,太極拳才能技擊,否則就是花拳繡腿,但是現在有幾個人這樣練習,要場地要有明師指點才行,不練習這些功法和技術的人,就不要說自己是練習太極拳技擊的,因為他們連門都沒有入,長期練習太極拳的這些功法,自然可以形成抗擊打能力,甚至比專門的抗擊打訓練效果還要好,只用適當的排打一下使氣息均勻一些就可以了,因為內氣充盈自然會有一定的抗擊打能力,而且還有恢復和保護功能,再配合打坐站樁,是如虎添翼。
回覆列表
系統科學的鍛鍊體能和力量後再練習傳統武術會有兩種結果,一種更深入使用傳統武術,另一種完全放棄傳統武術。
傳統的招式,真是浩如煙海,估計有上千種套路,而每一個套路都有幾十個動作招式,如果有了現代科學的體能和力量,使用這些招式,將會是對手雲裡霧裡,有些動作搏擊擂臺上沒有人使用過,也沒有人體驗過,奇特的動作一出手,對手一定有點悶。
另一種是會放棄傳統武術,大多傳統武術動作都複雜,沒有具體的練習方法,包括動作、練習的組數、次數、負荷、中間休息多久、肌肉的解剖原理、神經的募集調動、格鬥的心理變化、內分泌系統的改變、營養學的跟進,統統都沒有具體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