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教自學自強超級教育
-
2 # 古墓派蛋黃派
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
正好昨天刷抖音的時候,看到這樣一個短影片。一個華人將高考英語卷子拿給英華人看,英華人說了一句:這太難了,在現實生活中根本不會這樣說話的。
語文閱讀題也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不會做題,但是並不影響理解整篇文章。甚至年年都有將高考題拿給原文作者做的新聞,準確率都不高,百分之七十左右吧。但是如果一篇閱讀只答對百分之七十,這樣的準確率基本上就告別名校了。
這裡其實揭露了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考試就是考試,它只是一種選拔機制,選擇的標準不一定是對的,但是身處其中的人,要想在這個系統裡爬上去,就要按照它的規則來。
因為自己一直做的是補習行業,所以平時的工作基本上一部分就是研究各種試題,總結規律,歸納套路,形成模式,幫助學生獲得高分。因為這個工作就是非常功利性的,必須要見成績才行,所以我們總是在強調套路,答題模式。一說這個很多人馬上就跳腳了,說套路模式根本不管用。呵呵,誰說套路就是一層不變的呢,專注命題規律,得分要點才是重中之重,會得分才是關鍵,套路也是在不斷變化的。一句話,考試就是考試,和什麼智商啊素養啊,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的。深一點的東西,對人能產生本質影響的東西那是學校該給予的,不是補習能夠提供的。所以,這個世界再怎樣變化,補習可以消失,但是學校不可以,因為那是國之根本。
一道語文閱讀題,它的問題型別其實非常有限,答案也一樣。在網上一搜就可以找到一堆模板。但是有模板才只是第一步,懂得運用變化得分才是難的。很多孩子,特別是高中的學生,做閱讀題的時候全憑心情,總是在強調讀不懂,所以做不對。其實,讀不讀得懂有什麼關係呢,讀得再明白,也超不多原文作者,可是原文作者也只有百分之七十的準確率,那絕對不是高分學生的目標的。讀不懂也要儘量少扣分,這才是關鍵。在現實的考試中,經常在模擬考的時候出現這樣的情況,一篇文章幾乎沒有孩子能讀懂,可是得分卻有高有低,這是為什麼?難道要說是語文素養麼?!
套路,套路啊!套路玩得深,玩得溜,沒有不高分的!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也說意圖!
O。是。
因為作家和出題人在寫作和出題時的讀考物件,角色心理,目的任務,思維方式,時代環境等完全不同。
一。讀考物件不同。
1.作家寫作是要面對自己的靈魂和讀者的感悟,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和自己眼中的客觀世界,及其矛盾運動呈現出來,與人分享,幫助自己和讀者更深刻地認識和感悟主客觀世界。
2.出題人出題卻是要面對考試機構和考生,把自己對作家和作品的理解及問題羅列出來,與人共析,幫助考生深刻而精準地理解,感悟和把握作品,從而更好地檢測和應試。
二。角色心理和思維方式不同。
1.作家寫作是為讀者閱讀而寫作的一種高階精神產品的創造和生產的過程,是一種精神和靈魂層次的高階勞動,此時的心理活動,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以主觀表達和客觀再現為主。
2.出題人出題是一種為應試徵題,而在理解和分析原作基礎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其心理活動是要分別站在作家,考試機構和考生的立場上去體會,判斷和猜測,去認真理解,深入分析,細緻量化,精準答案,以邏輯思維為主。
三。目的和任務不同。
1.作家寫作的目的和任務,是要根據自己的處境和所處時代讀者的心理需求,寫出好作品,與讀者分享和共鳴,以達到文以載道,教化社會的目的。
2.出題人出題的目的,是要根據某場考試的目的和要求,命出好題,完成命題任務,儘可能地給測試機構和考生提供正確,準確,精確,具體,適度,適時和適考的考題和儘可能正解,準確,精確,合題,切題,有序,定性和定量的標準答案,以達到高效優質地檢測教學和學習,以及選拔人才的目的。
四。時代環境不同。
1.作品常常是一種跨越時代的情感表達和心理渲瀉,有永久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2.考題卻常常是一種滿足應試的作品解析和考試快餐,只是給考生提供的一種考試過關和應試晉級的敲門磚而已。
3.作家寫作時,常有‘’為時而作"和"為事而著"的心理,大多根本不會考慮到其作品會為試題之材料,所以,很多以作家自己作品為材料的試題,作家也不一定能全答上來,即使答上,也不一定是命題者心目中所謂的"標答"!
4.對歷史上的作品,出題人常是當代後輩,常要直面現實,借古論今,所出的此類題目,自然是作家打死也不可能想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