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胡楊聊生活

    答:孩子多動不一定是注意不集中,孩子多動是階段性的,三歲以前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概只有幾秒或者一分鐘,再大一點集中的時間就長一點。

  • 2 # 威威媽du

    孩子多動不一定是多動症,注意力是他對一件事情的專注力有多長,專注力根據孩子年齡專注的時間長短也是不一樣的,多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比如說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去打擾,讓孩子專注一件事情做完之後你再去和他說話,千萬不要孩子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會問寶寶要不要喝口水或者是寶寶要不要吃蘋果等等,這樣的做法就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希望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 3 # 瑞克叔叔的玩具星球

    “覺得寶寶注意力不集中”大概是家長帶孩子世紀大難題之一。經常聽到這樣的言辭,“醫生,我家寶寶注意力特別不集中,是不是多動症?”“寶寶做事情三分鐘熱度,總也坐不住!”“給寶寶講故事,他總是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家長總感覺寶寶注意力不集中,殊不知這有可能是寶寶先天氣質問題。

    嬰兒氣質來源

    “嬰兒氣質”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由心理學家Alexander Thomas和Stella Chess提出的。他們發現: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就在對周圍環境作出反應和表達自己的意願等方面表現出各自不同的特徵,而且有時這些不同會一直持續到兒童時期。(戳這裡《寶寶從小就有氣質,不同氣質的寶寶該如何教養呢?瞭解嬰兒氣質的9個方面:

    注意力分高低,過於集中也不好

    嬰兒氣質的9個方面中包括注意分散程度,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專注力,也叫注意力。我們常常會說寶寶注意力差,總感覺注意力集中的寶寶學習好,殊不知注意力高的寶寶也有需要家長擔心的一面。

    寶寶的注意力從小就能區分

    家長髮現寶寶注意力不集中,多是在寶寶要上幼兒園或者即將上幼兒園的階段,家長才開始擔心。因為與寶寶先天氣質有關,所以寶寶的注意力從小的時候就能夠區分。家長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寶寶注意力是集中還是不集中:

    1、寶寶因尿溼或身體不舒服而哭泣的時候是否可以用玩具或是摸手、拍腳等方式轉移他的注意力,進而安撫他的情緒?

    2、寶寶有情緒的時候,是否容易透過其他方式逗他開心,還是持續悶悶不樂?

    3、上課時能專心上課,還是容易受外在事物影響?

    4、聽爸媽或者老師講故事時,寶寶會融入故事情境還是東張西望?

    專心寶寶的教養方法

    如果寶寶屬於專注型別,在嬰幼兒時期困擾家長的可能就是哭鬧不止。這樣的寶寶哭鬧時,家長要先了解寶寶哭鬧的原因(是否有需求,或者寶寶有什麼不舒服),滿足需求之後還是哭鬧不止,寶寶可能是藉此發洩精力。上學之後,這類寶寶往往可以專心學習,不受外界打擾。但是過於專心的寶寶,比如呼喊不應,或者對周圍危險事物沒有絲毫察覺。家長一定要多提醒寶寶,留意周圍環境變化以及培養寶寶的危險意識。

    不專心寶寶的教養方法

    這個型別的寶寶,想必家長都很常見,也很頭疼。家長在教育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1、進食的時候,將寶寶感興趣的玩具拿走也不要開電視,儘量避免外界干擾;

    2、寶寶的學習環境儘量簡單;

    3、因為寶寶集中注意力時間很短,可以採取分段學習的方式。(芝加哥洛約拉大學發展心理學的副教授Kathleen Kannass在一項研究中發現:2歲半左右的孩子可以專注在一件玩具上大約4分鐘,至4歲則可能延長到約12分鐘)

    在遊戲中鍛鍊寶寶的注意力

    以下游戲,無論注意力高還是低的寶寶都可以玩耍。

    1、讓寶寶自己使用湯匙。13~15個月的寶寶,訓練寶寶使用湯匙,剛開始家長可以將食物放置在勺中讓寶寶自己將勺子送到口中。這可以鍛鍊寶寶的協調能力,有助於提高注意力。

    3、玩穿針引線的遊戲。準備一條粗線,以及紅、黃、藍三種有孔的串珠,引導寶寶用線將串珠穿起來。已經有顏色意識的寶寶,家長引導寶寶按照一定的順序將串珠穿起來。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寶寶的專注力和手眼協調能力,還可以訓練邏輯觀念。

    4、閉上眼睛傾聽和表達這個遊戲適合大一些的孩子(3歲以上),家長可以跟寶寶一起。閉上眼睛或者戴上眼罩聽聽音樂,或者在戶外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注意力作為氣質的一部分,雖然是先天特徵,由遺傳基因決定,但受環境、人際關係、接受刺激和活動條件的影響,也會有一定的變化。告誡各位家長的是,不要過度干擾寶寶的行為,不要用成人的眼光評價寶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懷孕三十五週了,要怎麼準備生寶寶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