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穿梭者

    蕭何這個人獨具慧眼,在劉邦還沒有發跡的時候。他就看出來劉邦器宇非凡。之後便跟著劉邦一起打江山了,所以他的心思可以說是很縝密的。所以當劉邦處理了英布,彭越之後,他就感覺到了威脅。接下來就是他和張良,而張良專心道法,沒有威脅,所以劉邦不會動張良。因此他就明白自己處境有多麼危險。所以他就整理對策。

    首先,他幫助劉邦清除障礙。於是他把韓信騙到皇宮,由呂皇后殺死。這也就是成為蕭何,敗也蕭何。其次他又支援劉邦,劉邦獎勵他萬貫家產。為了幫助劉邦出征,他變賣家產幫助劉邦打仗。所以此等心機不可謂不厲害啊。之後假裝糊塗,明眼人都知道劉邦給他安排五百士兵是為了監視他,而不是保護他。但是他假裝不知道,然後又以朝廷正值用人時候推遲掉。

    第二點京城的治理都是蕭何一手操作的,所以他在京城的威望甚至超過了天子。蕭何怎麼做呢?給自己抹黑,到處買東西欠錢不還,讓自己的名聲越來越差。這要是現在就是仗勢欺人,典型“黑社會”啊。於是就有人去告狀了。誰知道劉邦知道了,並不生氣,反而笑了。蕭何這樣做,對於朝廷沒有什麼壞處,也不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只是蕭何他自己名聲壞了。劉邦何樂而不為呢,於是蕭何這才進入了相對安全的境地。

    韓信戰必勝,結果還是不知道人心。太過驕傲,鋒芒畢露最後害了自己。而蕭何刻意抹黑自己,反而最後得到善終。

    這就是蕭何的智慧,你學會了麼?

  • 2 # 長島男爵

    既能功成名就又能善終的功臣多了去了,漢朝開國143功臣,也就兩個叛徒死於非命,一個淮陰侯韓信,另一個陽夏侯陳希

  • 3 # 紫飛魚

    蕭何作為漢朝的開國重臣,第一任丞相,無論能力和威望都是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漢高祖劉邦曾明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比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比韓信。”

    可以說,蕭何是經過皇帝官方認證的治國良臣,正因如此才會位列“漢初三傑”。

    劉邦在滅掉項羽建立漢朝之後,接連發生了張良退隱、韓信遇害之事。這些不得不令蕭何注重,更何況他本身就是誅殺韓信的參與者之一。

    作為一個智商、情商都極高的人物,他自然能想到劉邦對自己也是不放心的。為了解開劉邦的心結,蕭何所採用的辦法就是“自汙名節”。他安排人去劉邦那裡檢舉自己,主動給自己安上了諸如貪汙、強佔民田等一些罪不至死的罪狀,藉此塗汙了自己完美的形象。

    果然劉邦聞言後頓時寬心,覺得蕭何並非完美的聖賢,也只是個抵抗不了誘惑的凡人而已。況且因為這些蕭何主動奉上的“把柄”,讓劉邦覺得擁有了處置蕭何的主動權。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反倒愛惜起自己的形象,不想留下一個殺功臣的罵名。這樣一來,蕭何也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和地位,得到一個善終。

    同樣的情況在秦國名將王翦身上也曾發生過。

    王翦作為一個戰功赫赫的將軍,也擔心自己會因為功高蓋主而惹來殺身之禍。因此在出征伐楚之際,向秦王索要良田、美宅。當時秦王笑著問他:“老將軍為國征戰,難道還怕過不上好日子嗎?”

    王翦答道:“我們做武將的,就算是功勞再大,也不可能封候。還不如趁著如今能為大王效力的時候順便求賞,好為子孫後代掙一塊寄身之地。”

    秦王聞言,心中大慰,認定王翦除了打仗,並沒有什麼大志向。

    這就是有名的“王翦請田”。

    以上兩個案例說明了:一個臣子的能力、威望出現了壓過君王的勢頭,必然會使君王心存芥蒂。任憑哪個皇帝,也不會對一個能量巨大的臣子完全放心,哪怕這個臣子謀反的可能性只有萬分之一,但為了自己的江山穩固,也是可以毫不猶豫地殺掉的。所以作為臣子,在體現自己價值的同時,還要適時地表現出一定的弱勢,這才是萬全之策。

  • 4 # 嶽劍

    因為他對於自己什麼時期應該做什麼事情有著清楚的認識,就是說,這個人情商和政治覺悟都很高,有遠見。

    當劉邦取得天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帝位,對跟隨自己的開始清除,蕭何為了確保自身的安危避免自己和其他功臣一樣的被殺的下場,他開始想辦法消除劉邦心中的顧慮與對他的猜疑之心,不惜毀掉自己辛苦經營的名氣來向劉邦表明沒有謀反之心,在看到他失去了民眾的追捧與認可後,劉邦表現的十分開心,如此蕭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這所有的一切應該建功於他的為臣之道,就是不驕不躁,功成時不貪心權勢,退身時不依戀名利,在被劉邦懷疑之時,他毅然放棄所有,決定遠遁他鄉,也正是因為這份氣度和風度讓他能夠功成名就且獨善其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從選材立意來點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