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01481786170

    鐵山摩崖刻經

    位於鄒城北郊鐵山公園內,鐵山之陽巨大花崗岩石坪上。刻經南北長66.2米,東西16.4米,總面積1037平方米。刻經正上方陰刻巨龍、雲氣、佛光,下有雙龜對踞的圖案。中部為佛教《大集經·海慧穿菩提品》,左側為《石頌》跋語,下部為《題名》。現存佛經17行,795字,(原944字),字徑60釐米。其場面博大,氣勢恢宏。佛經書法以隸為主,參以楷法,開張險峻,寬闊空靈,創造出書法史上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石頌》在刻經西部,12行,字徑22釐米,現存476字,駢體文。內容記述了鐵山刻經的地理位置、時代背景、經主、刻經年月及對書法藝術評價,其中“如龍蟠霧,似風騰霄”是對佛經書法的高度評價。《題名》部分原有10行,現存6行45字,內容記載經主及佛經書寫者姓名,第六行有“東嶺僧安道壹署經”,這對研究鄒城乃至山東北朝時期刻經具有重要價值。1988年鐵山刻經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崗山摩崖刻經

    崗山在鄒城北郊2公里處,與鐵山一澗相隔,其山勢嶙峋,巨石相疊,松槐掩映,景色幽深。刻經在山陰蘭花谷內,自東向西散刻在三十餘塊花崗岩石壁上。依內容與鐫刻形式分作五部分:一、散刻大字《入楞伽經·請佛品第一》,字徑40釐米。二、小字《入楞伽經·請佛品》,字徑20釐米。三、《佛說觀無量壽經》,字徑15釐米。四、《佛號》、《佛名》。五、《題名、刻經年月》。由於山水沖蝕和地震,有少量刻經倒匍傾斜,大部分刻經儲存完整,刻字清晰。《題名》中記述崗山刻經刻於北周大象二年(580年),較鐵山刻經晚一年。其書法藝術風格與鐵山刻經差異較大,《佛說觀無量壽經》以隸意為主,樸實豐茂,圓腴敦厚,神韻飛動。《入楞伽經·請佛品》則楷意結體、方正規矩。散刻《入楞伽經·請佛品第一》則隸楷相間,筆鋒外露,奇譎瑰麗,富有變化。崗山刻經1988年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葛山摩崖刻經

    在鄒城東北14公里北葛山西麓,佛經刻在整幅花崗岩石坪上。刻面東西長20.6米,南北長8.4米,共173平方米。刻石為兩部分組成:一、佛經大字,十行,420字,字徑40-60釐米,第十行署刻經年月“大象兩年……”。葛山刻經隸楷相間,立意奔放,富有神韻,與鐵山刻經筆意相通。二《題名》部分。位於佛經右下部,由於風化過甚,僅存六字。葛山刻經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尖山摩崖刻經

    在鄒城郊東6公里尖山東側,因山上刻有“大空王佛”四大字,故又稱大佛嶺。其刻經內容共七種:一、《經主韋子深題跋》,二、《徐法仙題名》,三、《文殊般若經》,四、《經主唐邕妃題名》,五、《般若波羅密經》,六、《安道壹等題名》,七、《大空王佛》。此外,還有散刻的佛經偈語數種。刻經字徑50-60釐米,唯“大空王佛”四字最大,每字2米左右,包世臣謂“大字鼻祖,榜書之宗”不為過也。刻經字型隸楷相間,筆畫凝重、渾穆蒼古,與鐵山刻經書風相同,其書法亦同出自高僧安道壹之手筆。尖山刻經刻有紀年:“北齊武平六年”(576年),刻經的經主是西漢丞相韋賢的十九世孫韋子深。1960年當地村民開山採石,將全部刻石破壞殆盡,實為千古憾事,今山東境內有拓片儲存。

    在鄒城東南6公里嶧山上。刻經兩處:一處在五華峰“光風霽月”石上,另一處在山腰烏龍石妖精洞側。五華峰刻經縱2.5米,橫6.2米,7行,共98字,由於風化殘損,現存72字,內容為《文殊般若經》。妖精洞刻經,面東,豎高4.5米,寬3.1米,經文7行,98字,現存75字,內容為《文殊般若經》。右上角有題字一行“斛律太保家客邑主董珍陀”,考《北史》、《北齊書》均有斛律太保記述,證明嶧山刻經刊刻於北齊武平三年(573年)。刻經書法以隸意為主,結體嚴謹,雄渾簡穆,端整古秀,是北齊刻經的上乘佳作。嶧山刻經現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動物園

    展出近幾十種哺乳動物和禽類,植物種類豐富,景色宜人。其中不乏有國家級保護動物,展出近30種近百隻動物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3025aafa40f4bfbdd0a6e9c044f78f0f636181b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返鄉創業做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