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3
回覆列表
  • 1 # 正在學歷史

    說起這個問題應該是漢代,因為只有漢代是大將軍和丞相同時存在的,秦代雖有丞相,但沒有大將軍,漢代以後有大將軍,但是沒有丞相,而是錄尚書事。明代只有朱元璋時期的胡惟庸一任丞相,之後就不再設了,清代沿襲明制,初設大學士,後設軍機大臣代替相位。說完了職位的設定,再講講官職高低,漢初,大將軍的位置是韓信,韓信之後,漢武帝時期是衛青擔任這個職位,而丞相則是常置官,所以,漢代前期,丞相的權力要大於大將軍。自漢宣帝時期的霍光開始,大將軍加大司馬名號,總管天下兵馬,又掌管尚書的權力,而且大將軍基本上都是外戚所任,所以,後期的大將軍的權力要高於丞相。至於品級,則兩者相當。

  • 2 # 九五人生

    大將軍位在丞相之上,是因為丞相在三公之內。此制由漢成帝將丞相、大司馬、大司空分為三公為始。東漢沒有丞相,權力分由三公,行政權歸尚書檯。在大將軍掌兵權,兼錄尚書事的情況下權勢甚重。

    曹操的情況是徹底罷黜三公,將丞相的權力恢復到漢武帝以前的百官之首,而非只是恢復一個名義上的三公職位。先前曹操以司空行車騎將軍事就是一兼領文武的形式,轉任丞相不過是將總領文武的大權名正言順化。這樣即加重曹操的地位,又更簡化了權力的分配。三公和尚書檯的出現本就是為了分相權,曹操將權力迴歸到丞相中,難道不是將行政變得更簡單的嗎?

    東漢的大將軍無論權勢再高,通常錄尚書事的大臣會有三到四個之多,權力並沒有盡歸於大將軍之手。何進雖很早就擔任大將軍,但他錄尚書事還在劉辯登基以後,還是與太傅袁隗共同輔政。曹操擔任丞相的時候領四州事務,朝中和地方官員多出自丞相府,朝廷除了名義上的詔令外,基本沒什麼權力,曹操的丞相幕府如同另開一個小朝廷。

  • 3 # 瀛史拾貝

    曹操以後,丞相幾乎成了權臣篡位的一大臺階。皇帝出於忌諱,平時不再設丞相一職,而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名義行使宰相職權。直到南宋元朝才恢復丞相稱號,明初又廢除。綜上所述,魏晉到隋唐的丞相≈皇帝,一有丞相就意味著快要改朝換代了,除了諸葛亮。

  • 4 # 古今縱橫談

    大將軍與丞相,哪個官職大,這要看該職位在君主眼裡的作用和地位。

    將軍這一職位,是古代軍事常設官職,為一軍的最高長官。而類似於兵馬大元帥或者說三軍總司令職位的“大將軍”,最早見於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但這一職位的功能,要算是起源於晉國伐楚國城濮之戰前夕。

    當時的晉國國力強盛,出征前,晉文公將軍隊擴編為三軍:上軍,中軍,下軍。上軍的一把手稱為上將軍,副手稱為上軍佐。以此類推,還有中軍將,中軍佐,下軍將,下軍佐,其中以中軍將為尊,所以為便於區分,又稱中軍將為元帥,也即三軍總司令。

    而在齊國,兵馬大元帥則是“大司馬”,如春秋齊景公時期,任命田穰苴為大司馬。

    大將軍與大司馬,在漢朝以前,或者說在漢武帝早期以前,功能一樣,只是稱呼不同而已(秦國還叫大良造楚國叫令尹呢)。

    漢武帝以前的大將軍這一稱謂,基本只見韓信這一稱號,但卻不是最高官職,百官之首乃是丞相(有的諸侯國又稱相國)。

    而漢武帝早期,由於漢武帝年幼,掌管朝政的是以丞相為首的百官大臣,以及太后。但百官勢大,朝政基本是被丞相左右的。

    而太后一干女人們,以及漢武帝長大後為了收攏自己的權力,只好用自家親戚,也就是俗稱的外戚。外戚大量干政,就是始於漢武帝。

    漢武帝為了令出於己,始設內朝官,這些內朝官與以丞相為首的外朝官對應,簽發政令的叫尚書令,對應丞相,管軍事的叫大將軍,對應太尉。

    也就是這時候起,丞相地位開始下降了。

    到漢武帝的外戚雙星衛青霍去病威震匈奴,立下赫赫戰功,令漢武帝的內朝官更有話語權更有分量了,除了掌管軍事外,還能入朝參與朝政,輔佐皇帝了。

    於是,漢武帝也就開始打壓丞相,這也是為何漢武帝時期的丞相大多下場都不好的原因了,漢武帝要從傳統的三公手裡收權啊:

    竇嬰,竇太后侄子,只因替灌夫求情就被漢武帝咔嚓了,這是藉機剷除;

    田蚡,漢武帝的舅舅,因陷害灌夫和竇嬰,也讓漢武帝給處理了。除了公孫弘老死任上,石慶嚴謹敦厚,薛澤沒什麼作為,別的丞相都讓漢武帝給殺了。

    反觀大將軍衛青,大司馬霍去病,地位日漸隆勝,是高於丞相的。

    此後,大將軍大司馬的職位,基本都是有由外戚擔任,地位比丞相高,且替代了丞相的部分職能。

    到了東漢時期,丞相等三公職位,就直接成了虛職榮譽稱號了,直到曹丞相和諸葛丞相,“丞相”這一職位才恢復榮光,成為百官之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最委屈的時候,你最想跟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