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嗎哪777

    會有負罪感,都是善良惹的禍,其實啊,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力,拒絕別人的追求特別是別有用心的追求何嘗不是在保護自己。

  • 2 # 阿超重塑之路

    也要看環境和物件吧。

    如果當前的環境下,對方的要求是:臣妾做不到的範疇,內心的負罪感應該會低很多吧。

    如果對方是我付出很多的物件,我應該也會負罪感滿滿吧。

    總的來說,拒絕總有原因,世界大多普通且善良。既然做不到拯救世界,那就好好過好當下,做好自己吧!

  • 3 # 芋見黎

    一開始有的。

    你會擔心自己的拒絕,會不會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

    直到後來發生的事,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問題。

    當時好友約我去唱k,因為怕他們說我不合群,所以我沒有拒絕,硬生生把手頭的工作丟在一旁。

    結果當天唱完歌之後,他們覺得沒玩夠,於是又逛了半天的街。

    等回到家裡已經是夜裡十一點了,那些資料鋪滿了整張桌子,回來之後的自己因為太累,便沉沉睡去。

    之後週而復始。

    後來,我實在不想去了,便小心翼翼地對朋友說:“我能不能不來啊?”,結果對方立刻掛掉了電話,足足一個月沒有聯絡我。

    事後才知道,她交了新的朋友,有沒有我,都一樣。

    你看你以為自己很重要,你以為拒絕別人不好意思,可對方真的在意你的感受嗎?

    如果你真的做不到,就適當地拒絕吧,吃力不討好的事,不做也罷。

  • 4 # 大克力

    會有負罪感。但是,不得不說,有時候的拒絕會讓你自己更加舒服。負罪感分兩種,第一種是因為我們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我們甚至害怕因為自己的拒絕而是自己的朋友變少,所以拒絕後我們心理會有鬱悶,但這隻會是暫時的。而且,要知道,有時我們幫助了別人,會給自己造成麻煩,這時候雖不會有負罪感,但我們的心情也不見得會有多美麗。第二種是對於我們非常在意的朋友,由於自身原因我們無法提供幫助,也會產生負罪感,但這更多的是愧疚,是真情的體現。這時候你就要知道,你的朋友她是會理解你的,拒絕的存在,並不干擾友誼的小船。

  • 5 # 靳老師不姓勒

    來,這個問題可以好好說說了

    首先,為什麼我們在拒絕他人的時候,心理會難受,會有一丟丟甚至比較強的愧疚感和不開心。而且隨著關係親密程度的提高,這種愧疚感也會隨之加強。

    比如說拒絕一個介紹陌生人,這可能很容易,但是如果你想拒絕自己的父母,另一半,或者你很好的朋友,這個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我先總結一下結論:我們在為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這是一種不健康的邊界感。

    這裡提到一個名詞,叫做邊界感,這是一個心理學的名詞

    從前,有一堆刺蝟,互相靠近想要度過寒冷的冬天,但是離得太近就會扎到對方,離得太遠又會覺得冷,就這樣不斷的試探,最後找到了一個雙方都滿意的距離。

    這個故事是叔本華講的,雖然現實中的刺蝟不是這樣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從這裡面看邊界到底是什麼:太近傷害,太遠孤獨。

    那我們看一下不健康的邊界的常見表現(Cole,2012)

    1為了討好別人,放棄自己的權力和價值觀

    2時常想拯救你親近的人,為他們解決人生問題

    3期待別人自動滿足自己的要求

    4拒絕別人時感覺心情不好,比較愧疚

    那什麼是健康的邊界呢,簡單說就是:自己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並且不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

    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接受我們的選擇所帶來的結果,也能確保我們讓別人為他們自己的生活負責。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的男/女朋友每天都要求你給ta打電話,其實你不喜歡這樣,覺得ta阻礙了你的自由,但你又害怕不打電話ta就生氣,這時你的個人邊界就被侵犯的,如果你沒有覺察到這一點,你拒絕ta就會讓自己難受。但是如果你打電話是因為愛ta,而不是處於義務或者應該,你自己想要這樣做,那就沒問題。

    關鍵之處在於,是你想要這麼做,而不是你感覺有義務這樣做或者害怕不去做會造成什麼後果。

    行為只有在它們不帶期望地被實施時,才是正當有效的。

    如何建立健康的個人邊界呢?

    1,知道自己有建立個人邊界的權力

    2,別人的需求和情緒不一定比自己的更重要

    3,學會拒絕

    最後一句話,我們就像一顆顆的雞蛋,你只能要求一個人和你做一個籃子裡的雞蛋,而不能要求你們成為同一顆雞蛋

  • 6 # 凝聚才華

    會有負罪感,但是沒辦法,自己都沒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去用自己的善良去幫助別人,自己的工作完成不了,那就是得不償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助聽器防水嗎?防水等級最高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