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兩歷史
-
2 # 二掰說天津
與其說這是個歷史問題,不如說是個學習問題。
想要把歷史內容記得又多又快,就要先理解歷史學科的本質,和有哪些內容需要記憶。總的來說,需要記憶的內容分成這麼幾種。
第一類,歷史事件。歷史事件是歷史內容的核心,是我們記憶的重點。在實踐中還包括地點、人物、經過、時間等等。第二類,歷史分析,包括時間的原因、影響、意義等等。
這兩類內容,因為記憶的性質不同,就要利用不同的記憶方法。
先說第一種歷史事件。歷史事件的本質是什麼呢?其實就是故事。當你看了一個電影或者一個動畫,或者是聽了一個故事,並沒有覺得特別難記憶,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大腦天生喜歡故事,喜歡形象化的東西。
那歷史也是由一個個故事組成的。所以,我們再記憶歷史事件的時候,應該按照記憶故事的方式來記憶,甚至可以在腦海中把這些事排演一遍,增強記憶。
當然,記憶歷史事件有兩個難點,一個是記憶專有名詞,比如人名、地名。另一個就是記憶年代或時間。為什麼這兩點會是記憶的難點?因為這兩類資訊都很抽象,所以不容易積極以。其實呢,記憶這兩個點也是一樣的,就是把抽象的內容轉化成形象的內容。
比如,英國大使馬嘎爾尼1793年來到中國,希望和清朝皇帝達成協議,開拓中國市場。我們就可以把馬格爾尼和1793這兩個關鍵點提取出來,再把抽象的內容轉化成形象的內容。先說馬格爾尼,咱們可以利用諧音法來記憶。你可以閉上眼想象一批馬正用小刀割下一個人耳朵上的泥巴,越誇張、越奇特記憶效果就越好。
那年代呢?也一樣。17諧音儀器,93諧音酒山,連起來變成一個故事:一匹馬拿小刀割下一個人耳朵上好多的泥巴,然後放到一個儀器裡,儀器產出了成堆的酒,堆成了一座小山。這就是馬格爾尼1793年來英國訪問的故事。
好了,這是第一類內容的記憶方法。那麼第二類歷史分析的內容呢?如果是太過抽象的內容,也可以利用我上面說的方法,把抽象內容轉化為形象內容來記憶。當然,我還是建議學習這類內容可以自己多分析,多思考,然後再和書上的內容相互補充,對照,這樣既能記住歷史內容本身,也能形成自己的思考。如果說非要再進一步找方法的話,可以把內容按照不同的框架來記憶。
比如按時間線劃分:早期、中期、晚期。按照國內、國外來劃分。按照直接原因、間接原因來劃分。按照政治、經濟、技術、文化來劃分等等……也可以把歷史知識總結成圖表,這樣也能增加記憶效果
當然,如果書籍之類的實在看不進去,可以在豆瓣上搜一些評價很高紀錄片 電視劇,甚至漫畫和電影都可以。雖然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的記錄不完全準確,但可以激發我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我們記憶歷史內容的效率,不失為一種方法。
回覆列表
這個,我覺得就因人而異了,每個人經歷、學識、精力不一樣,方法也就不一樣。
如果你是準備考試的學生,那麼學習歷史知識做多、最快的方法無疑是藉助資料總結,歸納後早晚進行閱讀,反覆背誦。
背誦的口號很多,一定要找到自己熟悉順口的。比如,我初中時,戰國七雄就一直傻傻分不清,總是背不齊全。後來,有一次,按照“齊、楚、燕、韓、趙、魏、秦”的順序記了一遍,發現一下子就記住了,可能這個順序發音適合我大腦的記憶。
當然,如果我們沒有要考試的這種硬性要求,那麼想記住歷史知識點最好的老師就是興趣。
剛開始接觸歷史時,大多數人都會感覺到枯燥無味,因為上面涉及到很多古老的朝代,裡面的故事人物又多,流傳下來的文言文讀起來更有難度,所以很多人都會發怵。
但是,當你放下這種心裡的牴觸,試著去走近歷史,瞭解歷史,會發現歷史其實很有趣。
三顧茅廬,將相和,胯下之辱,背水一戰,精忠報國,鉅鹿之戰,每個歷史故事,都豐富多彩,讀起來讓人回味無窮。
歷史,當然不只是有戰爭,它還有科技、文化、陸游、建築等等方面。讀到古代四大發明,你會無聊嘛?顯然不會,你一邊醉心於瞭解各大發明的過程,一邊暗自感嘆古人的聰明。四大園林、徽派建築、萬里長城,等等,古人在建築上面的造詣也同樣會讓你折服。
所以,興趣才是最大的老師。我平時,也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是我喜歡歷史,愛好歷史,所以比如今天,我看到這樣一個歷史問題,就很開心的回答。這兩天還寫了,一篇大約5000字的關於岳飛的文章,有興趣的歡迎點選進我主頁閱讀,同時給予我寶貴的指導意見。寫岳飛這篇文章,跟我從小家裡就有《說岳傳》這本書是分不開的,裡面岳飛精忠報國的一生波瀾壯闊,可以說,說我是岳飛迷一點都沒錯。
主頁置頂的第一篇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