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蔚卿
-
2 # 行走雲中
童年時以物易物的交換,不是很多,但是還是有幾回。想一想還是滿有意義的,提起這個青梅竹馬的年代,讓我著重講三個小故事。
首先就是第一個,就是一年級唯一一次打架,也許你讀到會說,已經跑題了。沒有!就請我慢慢道來。那個時候才八歲,看什麼都那麼的新鮮,提到上學我反而很高興,至於去幹什麼?自己一點也不清楚,時間久了也忘記了,怎麼就到了學屋,提到“學屋”而不是學校,應該多說一句,那時候還是人民公社生產隊解散的第二年,村裡借了人家的三間土坯房,作為一二年級的共同學校。
不覺間秋季入學,已經到了冬季了。有一天下午,坐在後三排的二年級同學,是個二年級很厲害的刺頭,說今天我代替你老師檢查作業,並且指點我腦袋,扔我的作業本,也不知道我那來的那麼大勇氣,兩拳打在了他的下巴上,這下太好玩了,他捂著臉哈著腰跑回去了!這時老師也來了,說;下課。
我揹著老爸花兩角二分錢,給我買的當時很時興的帆布書包,一跑一顛的回家了。晚上掌燈十分,一個不經常打交道小老頭,到我們家串門,寒暄幾句對我爸爸說,你家兒子是不是你給他請了拳師?把我家二小子打的,掉了二顆牙。說到這裡,我爸也不信?那個二大爺也不信,可是一臉的不高興,真的漲紅了臉。後來我爸給他賠了不是,二大爺說:都是小孩的事,與大人沒有關係,只是你家這小子,人不大那來這麼大的力氣,我們家那個“瞎大個子”哭著說,再也不去上學了,你管教一下,下次不能再打了!
看起來我像是賺了便宜,二大爺走了,那一頓鞋底讓我聽到聲音很響,才知道什麼叫做害怕。原來父親發火是很厲害的,以前從沒有見過……
也許你會說跑題更遠了,其實不然。打那以後我就變得膽小怕事起來,記得同桌欺負我,我也不敢反抗,怕我爸爸揍我。
不過最近老犯愁,放學怎麼回家?有幾個大學校學生老放學打我,躲也躲不開,臉都青了,我撒謊說,是我跑著玩自己摔得。
一天早上,我的同桌拿著一把小刀向我顯擺,那是一把舊一點老式剃鬚刀,這已經是不開多得的耍酷道具了!我也有,一個全班唯一,只有我才有的陀螺,我的同桌羨慕很久了,對我說咱倆換,行嗎?一股可憐巴巴相求,最後我還是同意了!我想可以削鉛筆,還是蠻划算的,你會說,買個鉛筆刀不就得嘞,其實鉛筆刀那時候,還是有的,只是很奢侈五分一個。不過自從這以後,我們就成了好朋友,誰要是欺負我,他第一個不答應。
某天放學回家,大學校的三年級的三個學生,截住了我,抬腳就踢,還拿出一把小彎刀,嘴裡還說:給你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我大聲說:我也有!可是比人家的要小一點。人家不害怕,我想他們穿著棉襖那麼厚,他要攮我,我應該剌他哪裡呢?那就是脖子吧!回家捱揍也顧不上了,那種小刀是我平時磨地很鋒利,兩面光光的發亮!於是我也準備舉起小彎刀,這時誰也不讓誰,其他兩個也嚇的跑到後面。
這時對我們兩個人來說,奇蹟出現了!他的奶奶不知怎麼出現了,離我們兩百米就沒有好腔調的喊,“千萬別動手,你那是造業啊!看你娘回來揍不死你!”這時那個人小子慫啦!這樣簡單楞幾秒,她奶奶跑到跟前,使足了勁惡狠狠的扇了她孫子一把,把他拽走了!
打哪以後,一年級也再沒有人欺負我,路上也沒有堵截我了!這是我第一次給別人以物易物的換了東西。
其它兩個就不講了,都是小同學好玩的,只是這一次,比較特殊驚險。那時候才八歲半,自己上學自己回家,沒有現在的孩子嬌氣。
如果,沒有他奶奶出現,恐怕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要說小孩過家家式的換東西,與長大成年的社會,雖然比較理性有法制觀念,那套叢林法則還是一樣的。因為篇幅太大,就不在贅述了。
回覆列表
孩子會透過物品的交換來結交朋友,拓展人際關係。
在這個階段中,孩子自己會慢慢的思考和發現,他每次交換玩具後,自己的對新玩具的想法和態度。孩子的心情也會隨之變化,交換新玩具後的喜悅,想念原來玩具時的難過,交換某玩具後的後悔。所以,我們常常看見,孩子和朋友交換了一件玩具,過段時間,他可能會後悔和對方交換了,或者後悔換了某樣物件,孩子也可能想要換回原來的東西。
在這些感受中,孩子會自動能夠摸索出一些交換的規則。比如,新的東西要換回新的東西,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換回自己更想要的東西。這種交換物品的價值,與物品本身價格是不同的,只有需要的人才能判斷和衡量,這些都要靠孩子自己去經歷和感受。這些經歷不僅是個遊戲,更是成長的過程,每一次的交換,都為他下一次與別人的交往積攢了經驗值。他會慢慢發現自己的能力和魅力,甚至,在不需要物品的情況下,他的魅力也可以結交到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