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雪堂主人

    賈誼絕對是一位西漢早期的大才子,也有治國理政的想法和思路,可惜生不逢時。文帝還算一個好皇帝,文景之治是歷史上第一個兩位皇帝命名的相對穩定安樂的時代。賈誼的才華難以施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下。首先,漢初的統治者信奉黃老思想,主張無為而治。也許賈誼的治國主張與此不對路吧。其次,賈誼個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讓他在與最高領導人的交往中溝通不順暢吧。自古以來,才子因才而性格古怪奇特的不少。要麼恃才傲物,要麼桀驁不馴,要麼眼高手低,缺少圓潤和變通等等。性格決定命運,不好的性格,對人一生影響巨大。

    所以,賈誼的悲劇,在某種程度上是古代大才子悲劇的縮影。再上溯之,孔子和屈原何嘗不是遭遇了同樣的困頓,遇到了類似的悲劇呢。

    所以,賈誼之悲,被後人反覆提及,被同情,還有共情的詩人呢。試舉例來說,如李商隱,寫了一首詩《賈生》,錄於結尾共享。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 2 # 抱香樓主

    賈誼,是西漢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後世多以賈生稱之。少有才名,漢文帝時任博士,後升遷為太中大夫,仕途順利。他為官時上書針砭時弊,上《論積貯疏》,主張重農抑商,提倡發展農業生產,加強糧食儲備,預防饑荒。在政治上,他提出遣送列侯離開京城到自己的封地,也因此受到公侯和士大夫的嫉恨。

    賈誼能力突出,政治表現優異,所以漢文帝想重用,擬提拔擔任公卿之職。受到周勃、灌嬰和東陽侯等人的誹謗。後來,賈誼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期間,寫下了《吊屈原賦》和《鵩鳥賦》,為漢賦的發展開了先河。三年後被召回京城,但是依舊沒有得到重用,只做了梁懷王的太傅。後梁懷王墜馬而亡,賈誼自認為身為太傅,沒有盡到責任。深深自責、哭泣,心情十分鬱悶。第二年,賈誼在憂鬱中死去,年僅三十二歲。

    在中國古代,年輕才俊輩出,可以說是群星燦爛。但是,其中有一大部分都沒能發揮出自己的才能。有的英年早逝,有的卻終生不得志。像前面的賈誼,還有初唐的王勃,晚唐的李商隱等等。其實,這是和社會制度,還有人類的某些劣性分不開的。社會文明的進步,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在封建社會,人才的命運和君主的開明程度是聯絡在一起的。如果一個君主沒有識人之明,那麼就會有許許多多的人才被埋沒了。在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就有“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這樣的句子。其實,即便是有聖主,也不會百分之一百地重用人才!再有,社會發展中,社會制度的進步也是漸進的。像人才舉薦制度,在漢代初年,或許有進步意義。但是到了世家把持政治的南北朝時期,就嚴重的制約了人才的選拔。當時的才子鮑照,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同時,當權者的心胸,也決定人才的成長。如果有奸臣把持朝政,人才被壓制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曾經有故事,說濟公諷刺秦檜,有藏頭詩為“久佔都堂,閉塞賢路。在古代,人才的選拔制度的不健全,也是埋沒人才的重大弊端。

  • 3 # 橙哥雜說

    中國古代上千年,才子們的不幸遭遇無非屢遭誣陷、懷才不遇、含恨而終,可謂悲劇收場。而賈誼的不幸恰恰是才子們遭遇的縮影。

    少年得志,屢屢升遷

    作為才子,賈誼少年得志,十七歲就以能誦詩善文聞名當地,輔佐河南郡守治理河南郡,政績顯著,時評天下第一。二十一歲被漢文帝委以博士之職(在朝上對皇帝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一年之內又升為太中大夫(掌議論)。

    當上了太中大夫的賈誼,馬上就開始針砭時弊,為漢文帝出謀劃策。鑑於賈誼的優異才能和表現,漢文帝有意再提拔賈誼,讓他擔任公卿之職,當時賈誼只有二十二歲。

    遭逢誣陷,流放長沙

    可是,這時周勃、灌嬰等人心生妒忌,向漢文帝進言誹謗賈誼“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由是漢文帝逐漸疏遠賈誼,也不再採納他的意見。兩年後,賈誼被流放到離京師長安有數千裡之遙的長沙。

    召回京師,詢問鬼神

    三年後,漢文帝又想念賈誼,於是把他徵召入京,但並沒有對賈誼委以重任,只是命他為梁懷王太傅。當時漢文帝最關心的不是蒼生,而是鬼神之事。

    唐代李商隱有詩云——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梁懷王死,憂鬱而終

    賈誼在三十三歲就英年早逝,他的死,跟梁懷王之死有關。他三十二歲的時候,隨梁懷王入朝,不幸梁懷王墜馬而死,賈誼感到自己身為太傅沒有盡到保護的責任而深深自責,經常心情憂鬱,第二年就憂鬱而終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梯的基本結構可分為哪四大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