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咕咚

    看孩子寫作業怎麼才能做到不生氣不發火?

    輔導孩子寫作業真的是會讓家長頭疼的事情。本來孩子態度好點,認真做就完事兒了的,可偏偏劇本不按這樣走。

    箇中辛酸,不親自輔導過孩子作業是沒辦法體會的。我現在只能是儘量不發火,但該生氣咱還是生氣,先憋著,不然這作業不知道啥時候才能寫完。

    現在寫作業之前會把規矩立好,這樣因為一些寫作業期間的小動作而產生的矛盾就沒有了。然後,對於孩子不會做的題,現在的流程是,一直教到會為止,比較現在還小,我還能勝任。而且得讓他學會舉一反三,這樣才叫真的學會了。

    有時候他自己多次都沒搞對,會急的哭起來,這個時候我也只能等他平復了情緒再繼續了。我每次都這樣想,在家能多教就多教吧,不然到了學校別的孩子都會,就他不會,他會更著急的。

  • 2 # 教育新時論

    首先你得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把作業看得過於重,以平常心對待即可。想想不就是一次作業嗎,幹嘛非要讓自己生氣,和自己過不去呢?

    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沒做好都是因為自己的學習習慣問題,比如拖拉磨蹭,馬虎大意等等。我以前看著孩子不寫作業,做作業拖拉,作業老做錯等等,內心就有一種莫名的煩躁,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真的搞不懂,為何自己都不急,一副消極的情緒,這時,我便會開始吼他,看著他很無辜的樣子,真的又有點於心不忍。

    後來想明白了,不再不斷催促,把道理給他講明瞭,作業自己做,如果你沒完成,第二天被老師罰站或抄寫課文,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跟家長無關。

    之後,孩子的作業,我還是陪他一起,平常有什麼問題還是給他相應的指導,但是我不再像之前那樣喊了多遍還不做,時間我給孩子規定好,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那就不要做了,如果因為自己的拖拉而到了晚上10點了還做不完,所有一切後果,都由自己承擔。

    有好幾次,他都因為完不成作業,被學校老師批評,我也和老師講了他的現狀,老師表示理解,給了他適當的懲戒。

    之後,因多次被批評,他似乎有所愧疚,慢慢地開始改變自己,我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養他個人習慣和習性上,之後的表現還是不錯的,終於能做到能不拖拉,自己獨立完成和複習了。太不容易了,這裡面真花了自己不少精力。

    所以,自己要有方法和策略,不要急,急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要相信方法總比問題多。

  • 3 # 莎莎嘉嘉站起來

    之所以生氣發火是因為對現實不滿意,不滿意、著急進而產生焦慮。

    焦慮的解釋就是:事物原本的樣子以及和我們期待的樣子之間的差距。

    期待和現實兩者差距越大,不滿意越多,越生氣,越焦慮。

    儘管焦慮生氣於事無補,但是不生氣不發火可能要求高了點,暫時也達不到。所以還是來談談現實可行的路子,從少發火少生氣開始。

    既然焦慮是事物原本的樣子以及和我們期待的樣子之間的差距,那麼我們就儘量縮短這兩者之間的差距。

    1、降低期望值

    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適當降低自己期望,設定一個可行的標準。孩子的習慣,性格,學習所需要的專注力,書寫速度,理解力,表達力究竟如何?先摸摸底,再結合作業情況來合理設定期望值和標準要求,比如孩子自制力都比較差,你卻一上來就要求速度和質量,這就不太現實了,為難自己,為難孩子。自制力專注力比較差,那就多陪伴提醒,多點耐心。如果孩子上課吸收知識沒問題,只是書寫速度慢一下,那就多給孩子點時間。沒必要面面俱到,奢望一次解決所有問題,做得又快又好。又或者給孩子講一些他不懂的題,稍微不懂家長就容易著急上火。這就起了反作用。你乾脆不會還好些。

    家長其實面對作業普遍的問題是操之過急,拿自己的標準去對標孩子,當然看哪都不順眼羅。

    2、提升孩子學習表現

    找到作業問題根源,從作業中反應的問題倒推到學習過程中,去各個學習行為中找原因,然後再步步跟進。這才是一個治本的事情,在學習之初,給孩子立規矩,更要多示範。而不是拋下一個冷冷的規定就冷眼要求。特別是小學低段,正是學習習慣養成最初的黃金時期。孩子從預習,聽課,練習,作業等等方面,哪個環節出的問題,家長要心中有數,這樣就不至於太容易在最後一環---做作業的時候發現問題包圍而情緒失控了。

    以上兩方面,兩手一起抓,差距縮小了,焦慮減輕了自然沒那麼容易失控了。

  • 4 # 薇薇細語

    作為家長,看孩子寫作業,應該是沒有不生氣、不發火的,即便是託管班的老師看孩子寫作業也很難做到這樣。

    作為家長在看孩子寫作業之前,先給自己做足夠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要生氣發火,因為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

    在孩子寫作業之前,要先跟孩子溝通好,寫作業的時候應該注意的事情,讓孩子也有一個心理準備。

    看孩子寫作業,一般都是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如果家長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發火,只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沒法專注於作業,更加寫不好。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寫作業的習慣。

    我女兒寫作業之前,我都會問她寫作業的內容是什麼?她打算用多長時間來完成,用計時器設定好時間,做好這個時間計劃後,按這個計劃,嚴格執行。

    如果孩子遇到不會的數學題,就讓她去看當天課堂上講的書上的內容,去慢慢回憶知識點。如果她實在想不起來,那麼我會給她講解。

    如果語文作業遇到不會的生字或組詞,就給她準備一個新華字典和詞典,一般小學1、2年級老師會在課堂上教如何查字典?

    我很少直接告訴她答案,因為被動的接受沒有她主動學習得來的深刻。

    例如:當孩子問我這個字怎麼組詞的時候? 我就說我不會,你去查字典,查完以後記得教我啊!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是帶著使命和責任感去查字典,當她查到了以後,還教會了媽媽,她就會有成就感,還增加了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 5 # 龍門木魚

    孩子一開始學習,肯定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應,家長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供積極的指導和幫助。

    家長越著急上火,孩子的學習效果越差,正所謂適得其反。

    第二,孩子的知識水平與家長的差距特別大,家長要充分認識到這種差距。

    常常聽到家長訓斥孩子,這麼簡單的問題也不會,真笨。其實由於孩子與家長知識水平的巨大差距,家長認為很簡單的問題,對孩子而言,未必簡單,家長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決不能犯想當然的錯誤。認為自己覺得很簡單的題目,孩子也一定會感覺很簡單才對。

    比如會使孩子覺得自己很笨,時間長了,會產生自卑心理,對他的健康成才極為不利。

    還有,家長如果經常生氣發火批評孩子,孩子會逐漸對學習失去興趣,久而久之,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

    再有,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過程中發火生氣,還會影響到正常的親子關係。

    認識到上面的危害之後,家長在看孩子寫作業時就應該多注意。首先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這樣孩子也會精神放鬆,少些壓力,學習效果自然會變好。孩子出現問題,應該以鼓勵和支援為主,在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培養他(她)的自信心,不斷通過個人努力,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困難。

  • 6 # 陪伴孩子成長1314

    一、我不建議盯著孩子寫作業。自己完成老師規定的作業,為什麼家長非要看著,陪著呢?家長必須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獨立完成的習慣。再有,如果有人盯著你工作,像監工一樣,你舒服嗎?

    二、孩子有不懂的地方,需要我們輔導,最好讓他自己先思考,學習。然後再考慮給他講解思路,並讓他學會總結經驗,舉一反三,而不是講完就結束。

    三、對調皮的孩子,即使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我認為更需要鼓勵孩子,而不是著急上火,甚至動武。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力。不能因為一時的沒有完成作業,而被家長一頓批評,甚至威脅。這樣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出現問題。

    四、孩子做的好的地方,我們要及時表揚和肯定。做的不好的地方,幫助他分析原因,找到問題,鼓勵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和諧有愛的環境是孩子們成長的沃土。

    我自己的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一直以來都是獨立完成作業,學習也不錯。個人經歷和體會,僅做參考。

  • 7 # 陪娃成長為最好的我們

    非常重要的第一點你要明確看孩子寫作業不可能不生氣、不發火,大部分家長都是跟你一樣的狀況,這樣心理就會平衡很多,不至於很生氣。

    5―6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0-15分鐘;

    7-10歲時,兒童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15-20分鐘;

    10-12歲時,注意力集中時間約為25-30分鐘;

    12歲以上能超過30分

    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本來就很短,在面對學習,寫作業,甚至是有點難度的作業,這些不是孩子興趣所在,注意力集中時間也會大打折扣,況且孩子都是好奇寶寶,寫作業以外的任何事情都比寫作業有意思,都能吸引他,所以孩子寫作業時惹家長生氣的種種行為也都可以理解了,其實孩子也想對家長說:寶寶好難的,誰讓寫作業這麼無聊,其他事情這麼有趣呢,我也想控制我自己,可寶寶辦不到啊。

    所以說家長們放平心態,孩子寫作業出現的種種問題不是隻有你家孩子這樣,大部分家長都是天天在家逗神獸,來日方長,不要著急,說不定以後還有更讓你的生氣的事情。

  • 8 # 一隻皮皮象

    看到孩子寫作業,一些家長可能會因為孩子的一點小錯誤而感覺易怒或者敏感。其實這都是因為父母很在乎孩子的成績,反而造成的極端現象。但是作為家長要認識到,這個現象是正常而且普遍的,但是一定一定要認識到這樣的態度是不對的,容易讓孩子造成不健康的心理,我們要要努力的改正自己的態度。

    那麼要如何改掉父母的這個壞毛病呢?

    首先每當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想要發脾氣時,應該給自己充足的心理暗示。深呼吸,先停下自己本來想要說的對孩子的指責,先思考一下自己這樣說是不是正確的,是不是會太偏激。養成不斷暗示思考的過程,會對自己將要脫口而出的話做出一個事先的預判,往往會制止一些不好的結果發生。

    其次,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是否因為年紀還小,或者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 又或者是逆反心理等等原因和方面去客觀的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發火,而是要去探究孩子在寫作業時犯的錯誤的原因所在,耐心認真的去幫助孩子一起改正。畢竟一味地發火,的確是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家長應當深刻的認識這一點。希望您的狀況可以通過以上這些辦法得到改善!

  • 9 # 二級心理諮詢師老黑

    望子成龍是我們家長的最大的心願,而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往往是我們大多數家長關注自己孩子的一個較主要的方面。特別是在做作業上,它是我們能觀察到孩子在學習表現上的直接提現。所以,孩子做作業的表現就會直接關顧的家長的心願是否能達成。所以很多的家長在看孩子的作業時就很容易被孩子的表現給激發出來。一有點錯誤,或是拖延就會有激烈情緒,讓自己很生氣。

    其實這種生氣也是正常的人的情緒體驗,它在傳遞一個資訊,提示我們要對孩子的學習採取一些措施,否則這樣下去就要影響孩子學業的成長。

    而我們很多家長在採取激勵孩子提高學習的效率時使用了一些不佳的方法和手段,並不能有效改變孩子的學習事態,使得被挫敗的情緒疊加而表現出強烈的和破壞性的情緒和行為表現,這時的生氣的情緒往往會形成惡性迴圈成了家庭中氛圍的破壞性的因素了。

    所以,對於孩子的作業時,要關注自己能為孩子完成作業上提供哪些有利支援,你的支援是否有效,如果效果不好,就該尋有幫助找到有效的效果。這樣我們家長就進入一個可控的行為活動中來,就會減少對孩子做作業時無助感的焦慮和擔心,對孩子的情緒就會平和下來,不會總是一看孩子做作業就生氣了。

    #諮詢師說#

  • 10 # 傳奇貓

    因為擔心孩子學習不好沒有出路,所以,當孩子出現錯誤時,家長就非常緊張。這是家長對孩子未來掌控不到而產生的焦慮,本質上是家長自己內心缺乏安全感造成。孩子其實只是誘因。

    其實,犯錯+改錯才是真正的成長過程。每一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的機會,關鍵在於家長如何看待和引導。不接受孩子犯錯,只看到錯誤帶來的壞的結果,看不到成長的機會,這是很多家長的誤區。

    孩子一犯錯,家長在潛意識裡立馬聯想到: 蠢,笨,沒出息,被人比下去,不認真,貪玩等等各種負面資訊;很少會冷靜的想:問題在哪兒?我怎樣幫助孩子發現問題和改善問題?前者,家長在乎的是犯錯結果帶來的羞辱感;後者,家長看重的是孩子能力提升的機會。一個是負面情緒的發洩,一個是正面理性的引導。兩種不同的態度,也會讓孩子學到兩種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如果家長意識到這一點,看到孩子犯錯還會非常生氣嗎?

    孩子寫作業惹家長生氣,可能是因為磨蹭拖延,半天寫不出一個字。也有可能是孩子沒有學會做不出來題。比較多的情況可能是講過幾遍的題,孩子還不會做。

    無論是哪種,給父母的建議:

    1.孩子做作業時,需要一個身心放鬆的環境。家長不要虎視眈眈的在背後盯著;也不要指指點點的嘮嘮叨叨。這種情況下,孩子只會更懵,沒有任何幫助。

    2.孩子不會做題,向父母請教時,一定讓孩子先講,這樣家長才知道孩子是卡在哪個環節。不要上來就按自己思路講,解題思路有很多,興許孩子思考點跟家長不一樣,要肯定孩子思考對的地方,再啟發她新的思考點。這樣既保護了孩子的主動參與性,又幫助孩子找到問題點。

  • 11 # 教育探索ing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是:能做到不生氣不發火的家長真的存在嗎?也許真的有,但那是極個別的神一樣的存在,絕大部分人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我的觀點是:生氣發火當然可以,但是要發到點子上。

    一、輔導孩子寫作業前,做好心理暗示。一定要暗示自己:我今天的首要目標是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生氣不能解決問題。如果非生氣不可,就先沉默幾秒鐘或者先起身喝杯水再生氣。其實,過了這個緩衝期,氣已經消了一半了。二、生氣之前,先問自己:在這個問題上,我生氣能解決問題嗎?如何能,就可以生氣,反之,就不要生氣。

    例如:

    這道題孩子不會做,他說沒學會。——生氣無效,解決辦法是:重新複習鞏固知識點。

    孩子偏科,喜歡的那科作業做得又快又好,不喜歡的那科拖拖拉拉,老是出錯——生氣無效。解決辦法是:問清楚孩子不喜歡的原因,與老師溝通,一起尋找提高學科的辦法。

    什麼情況家長可以生氣?就是孩子也覺得他理虧,你對他生氣,他心甘情願接受,而且家長已經提醒過幾次還是屢教不改的時候。

    例如:孩子做作業時小動作太多。一會肚子餓,一會要上廁所、一會要削鉛筆。這時先別忙著生氣,耐心等待孩子把這些做完,並告訴他:接下來不可以再隨便走動了,要等到作業寫完才能做其他事。如果提醒幾次無效之後,家長必須要生氣了,不生氣的話孩子就以為這是被允許的,接下來就會變本加厲。

  • 12 # 格格親子

    對於家長來說,看著孩子寫作業是份艱難的事情,沒辦法在看到孩子磨蹭的寫作業的時候,心裡還能夠平靜的下來。更何況,會有的家長曾遇到過孩子一寫作業就得磨嘰大半天的情況,真是讓做父母的愁壞了。

    很多時候,真是沒有把孩子的問題解決好,家裡的成人間就變得意見很不一致的情況。像老人會認為孩子年齡還小,凡事還是需要有個過程,太過心急也是使不得的。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像關於孩子寫作業這件事,該怎麼處理才會比較好呢?像看孩子寫作業怎麼才能做到不生氣不發火?可以說,對於有孩子的家長來說太重要了。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聊聊吧。

    我們都有所瞭解,就是欲速則不達的道理。從這句話中,可以明顯地知曉到,做什麼事情都不能夠操之過急,需要給自己一定的時間,當然過於講究速度也未必能夠達到我們所預想的好效果。

    自然,普世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也是一樣。需要做家長的不僅僅給自己去慢慢學習、去適應做父母的時間,也需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學習也不會例外。

    往往,做家長的放下過於著急的心態,自然自己放鬆下來,就不會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也更能觀察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其實,這樣的心態也能夠影響到孩子,讓孩子不受父母的過於急迫的心情所影響。這樣的話,自然家中就會更加和睦一些了。

    02、做家長的要給孩子樹立好習慣的榜樣

    家長的榜樣作用是很大的,對於孩子的影響更是潛移默化,在不知不覺間就影響到了成長中的孩子。因此,作為父母的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給孩子做好榜樣的作用。

    像不工作的日子裡,也要抽出部分時間去看書,精通業務,不能夠成天手把這手機,玩電子遊戲、刷小視訊等娛樂活動。當做父母的能夠沉下心來,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時,自然這樣的好習慣就會影響到孩子。

    孩子也會慢慢懂得,學習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在放學的時間段裡,就應該將學校留給的課業任務認認真真地完成好。當然,對於父母的督促也會更樂意聽進去。

  • 13 # 玲玲在法國

    我是寶媽,也是老師。我來具體分析一下每個字的含義。

    1. 思 :就是思路,培養孩子學習的思路。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是有思路和方法的。首先回到家先讓孩子放鬆10分鐘,吃點東西,喝點水,然後畫畫兒,不看手機,這樣讓他情緒穩定下來,心情好了,學習效率也高了。接下來要寫作業時候,先定時間,比如25分鐘,告訴孩子,每一次作業就是考試,開始寫之前,5分鐘要把書拿出來複習一下今天學過的知識點,然後開始寫作業,記住要問孩子,需要媽媽陪嗎,如果孩子說需要,那麼媽媽在旁邊,要拿本書,就和孩子說,媽媽也有作業,我今天工作沒做完,我們一起加油吧,要溫柔地告訴孩子,先自己做,不會的,先跳過去, 媽媽就在旁邊,等做完了,拿給媽媽看。媽媽幫你解決不會的問題,讓寶寶放心。

    2.通:溝通的通。遇到作業問題要坐下來和孩子好好溝通。是粗心大意了?還是知識點忘了?還是知識沒明白?如果是粗心大意的毛病,你就哈哈笑,說,媽媽小時候也像是個馬虎的孩子,後來有個好辦法,改了這個毛病,我要向警察叔叔一樣,仔細堅持作業,裡面問題要剷除。要讓孩子覺得好玩。出了錯,媽媽不要緊張,反而要哈哈笑,高興起來,告訴孩子,恭喜你,你又獲得漲知識了,如果都會了,沒機會學習成長啦,孩子膽子大了 ,對自己有自信,上課敢發言,很多孩子是怕出錯,不敢發言。不敢發言,上課注意力就不會特別集中,記不住。

    3.省,就是反省。接受孩子的建議、家長反省自己的發脾氣,衝動,如果有時候制不住,發脾氣啦,就在孩子睡覺前,要誠懇和和孩子道歉,自己也要努力有耐心。睡覺前我爸爸媽媽愛!你讓孩子安心睡個好覺,第二天才有精力學習。

    感恩提問,感恩分享,巴黎喜鵲的視訊有我的教孩子,如何愛上寫作業的技巧。

  • 14 # 希望2006220

    想想生氣,大吼大叫的後果吧!

    寫作業時被家長大吼大叫的孩子通常學習都不好,並不是孩子笨,而是大人不會教而已。

    換位思考,當你在學習一項新東西時你也會有不會的時候,這時老闆衝你吼叫,你心裡是不是特委屈,特難受,說不定就放棄了呢。就拿考駕照來說吧,沒有幾個沒被師傅罵過吧,想想那時的心情。

    孩子也一樣,被大吼大叫後,有了情緒甚至都不被允許發洩出來,哪還有多餘的精力用來學習啊!

    首先家長要有個正確的認識,學習嘛!肯定有不會的地方,不會的慢慢教,耐心點,孩子總有開竅的那一天啊!

    家長生氣也要去覺察為什麼會生氣,是不是心裡並不願陪伴孩子學習?

    我小時候數學很好,記得開始時弟弟還願意來問我問題,我一見他做錯,我就很火,罵他,衝他吼,幾次後弟弟再也不來問我作業了,他的數學成績也一直不怎麼好。後來輔導自已孩子作業時,想起來這些心裡也挺懊悔的。

  • 15 # 育兒心科學

    9點建議,能解決“陪孩子寫作業喜歡發火”的問題。

    1、

    每次陪孩子寫作業前,先給自己打好預防針,期望值不要太高,一般希望越大,隨之而來的失望也就越大,所以,為了讓自己保持平常心,不要給孩子“一廂情願”的增加一些必須要達到的要求。

    2、

    陪孩子寫作業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有耐心的事情,這一點要有思想準備。

    3、

    告訴自己發火不僅對自己的身體不好,對孩子的教育、性格的形成也不好,多跟自己強調幾次。

    另外,作業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重要。你要問自己的是:我是不是願意花時間陪孩子?如果是我自己願意,我該以什麼心態去跟孩子交流,所以如果把重點放在陪孩子上,那麼對於作業做不出來的關注點會弱化很多。

    當你是專注於陪孩子,那麼孩子遇到困難時,你一般會耐心的跟他一起解決這個困難。

    所以,趁自己還看得懂,調整心態,好好教孩子,吼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應該慶幸:我居然會這些題目

    6、

    孩子在某個題目上卡殼,一般是知識點理解不全面,家長可以試試用孩子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給孩子講解。

    7、

    多想想自己小時候寫作業的情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8、

    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要一動不動的盯著孩子,首先沒人喜歡被人盯著,被指手畫腳;其次,如果你專注於盯著孩子,你就忍不住要挑刺,忍不住要發火。

    試著慢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作業做完後統一解決做錯或不會做的題目。

    如果以上這些建議都止不住你的怒火,那就默唸3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 16 # 小林子啦啦啦

    孩子與大人之間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的,想要讓他隨時跟上家長與輔導人員的步伐是一件極具挑戰的。

    很多時候輔導孩子作業都是媽媽、爸爸、奶奶、爺爺等,耐心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怎麼做到輔導時不發火不生氣,這是需要真的耐力耐心做鋪墊。

    這讓孩子有了相應的日常任務量,也讓孩子有了生活的小壓力,這從某種程度上是一件好現象,但有時也會有其他反面現象發生,家長需要多加註意。

    1.開心時一種狀態;

    2.失落時一種狀態;

    3.失望時一種狀態;

    4.發怒時一種狀態等。

    耐心是一種長時間的調整與自我狀態修煉,對於脾氣火爆的父母或是輔導人員來說,作業前要做到如下幾種自我暗示:

    1.平心靜氣;

    2.對孩子負責心理;

    3.父母的職責的狀態;

    4.彼此尊重的氛圍等。

    當孩子遇到問題或是同一個問題重複很多遍,還是會忘記或是弄錯時,這裡就會引導父母發火或生氣的現象,當父母在生氣或不在輔導狀態時,多次說的話或輔導的內容這時的孩子基本是聽不進或害怕狀態,輔導人員要儘快調整:

    1.說話的語氣;

    2.輔導的內容簡化;

    3.耐心要提升;

    4.說慢且讓孩子先練習等。

    一旦出現輔導中有不開心,聽不進,哭鬧等現象,這裡要直接做到:

    1.暫停;

    2.調整氛圍;

    3.彼此尊重等。

    輔導時遇到的問題,在生活裡也會遇到。這裡要多做一些引導與提示,可以結合作業與生活:

    1.家務中相關數量相加;

    2.出門指示牌文字指引;

    3.多動手多引導思考等。

  • 17 #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

    獲取新知識本來是件快樂的事情,但孩子每天看到的是父母生氣、發火的面目。一個“看kan”字,真正的“剪不斷理還亂”。如果父母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自立”,那麼氣從何來,火又從何來?

    對於此問題,我的觀點是: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課題,“放手”是父母最佳的解決方案。

    那你可能就要問了,為什麼?為什麼要讓孩子自己去學習?

    我有6個理由,且聽我一一道來:

    理由一:當父母“看kan”著孩子寫作業時,學習這件事事實上已經由孩子身上轉移到了父母身上。干涉他人的事情,是很多關係產生矛盾的根源。

    理由二:父母要明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課題”,基本上只能由孩子自己解決。否則,越幫越忙。

    理由三:孩子不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望而去學習,他的成功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再往遠了看,父母無法為孩子的人生負責。

    理由四:當孩子看到父母在為自己的學習著急上火,指手畫腳時,他會認為學習是父母的事情,與自己無關。

    理由五:父母強迫孩子學習,孩子便會產生逆反心理,如果進入青春期,逆反程度會更加強烈。這個方法其實是不管用的。

    理由六:孩子不會在父母的監督下學會自立和承擔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父母只是每天在焦慮中完成了一個作業問題,對於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幫助。

    中國教育改革的領軍人,北京十一學校的總校長李希貴說:

    教育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自立”。

    說一千道一萬,最後每天還得面對孩子寫作業的問題,那我們應該怎麼辦?

    建議一:再次強調——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這是孩子在成長階段必須面對的課題,只能由他自己解決。如果孩子沒有向父母尋求幫助,那父母最好不要妄自行動。

    建議二:定規矩。學習是有計劃有安排的行為。父母需要協助孩子制定一個“日常行為慣例表”,讓孩子把日常的學習生活狀態納入一個有規律,有計劃的安排之中,最終形成一個習慣。

    建議三:固定時間答疑解惑。比如說,每天晚飯後有一個小時時間,在孩子的要求下,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就解決問題提出思路。

    建議四:在父母要給孩子提出學習的建議前,要細心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一到兩週,然後再有的放矢的給出相應的意見。

    建議五:孩子如果不寫作業或者拖拖拉拉的,那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明白這樣行為的自然後果——第二天孩子自己面對學校老師。

    建議六:父母要放棄過去的批評、責罵、說教的教育方式,事實證明這也是不管用的方式。建議改用鼓勵、給孩子勇氣的教育方式。

    建議七:父母不要再拿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自己的孩子,這樣起不到激勵作用,只能不斷的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建議八:如果孩子抱怨學習的事情,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傾聽,少說話,給孩子發洩情緒的機會。

    建議九:如果父母必須要干涉孩子的學習,那就幫助孩子找回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總結一下,我們都知道只有“感覺好了,才能把事情做得好”。估計很少有人可以在一邊生著氣,內心翻江倒海的狀態下還可以靜下心學習,何況孩子。

    另外,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說:

    幾乎所有的人際關係上的麻煩都始於“對別人課題的介入”。

    但即使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還是會干涉。我想只能提醒這樣的父母,當忍不住要干涉孩子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我願意每天都被別人控制和干涉自己的生活嗎,即使這個人是為了我好。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 18 # 夏工的左左右右

    希望孩子成功,是我們父母最大的願望,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往往是我們大多數父母關注他們的孩子的一個主要方面。尤其是在做作業時,它直接提醒我們可以觀察孩子的學習表現。因此,孩子們在家庭作業中的表現將直接決定關顧父母的願望能否實現。因此,許多父母在看孩子的作業時,很容易被孩子的表現所激勵。一個小小的錯誤或延誤,會導致強烈的情緒,這讓你非常生氣。

    事實上,這種憤怒也是正常人的情感體驗。這是在傳遞一個資訊,我們應該採取一些措施來提高孩子的學習,否則會影響孩子的學業成長。

    然而,我們的許多父母卻用一些不好的方法和手段來鼓勵他們的孩子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這並不能有效地改變他們孩子的學習狀況,使沮喪的情緒重疊並表現出強烈的和破壞性的情緒和行為。此時,憤怒的情緒往往形成惡性迴圈,成為家庭氣氛中的破壞性因素。

    因此,對於孩子的家庭作業,我們應該注意我們能為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提供什麼樣的有利支援,以及你的支援是否有效。如果效果不好,我們應該尋求幫助,找到有效的結果。這樣,我們的父母進入將會進行一項有控制的活動,這將減少他們的焦慮和擔心他們的孩子在做作業時的無助,並且他們對孩子的情緒將會平靜下來,並且他們不會總是因為看到他們的孩子做作業而生氣。

  • 19 # 溪悅親子慢生活

    看孩子寫作業,是尊菩薩都會發火,太可氣了,同是爹孃,可以理解。

    有一天我兒子說,媽媽,你只是想讓我寫作業才陪我的嗎?當時我嚇了一跳,孩子的感覺真的很敏銳。確實是按捺住情緒,又有點命令的狀態跟他說話,想讓他快點完成作業,我就解放了。我自我反思了一下,是我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他已經很好了,我期待他更好。我並不信任他,不相信他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他在這個過程,沒有成就感,一直在挫敗,是我在破壞孩子對學習的興趣。意識到這個事情,我就慢慢放手。只要他自覺開始寫作業,他自己的事就讓他自己獨立完成。

  • 20 # 我的小姐有個娃娃

    看孩子做作業怎樣才能做到不發火。這是很多家長想做而很難做到的事,以下是一些我個人的觀點。

    首先,從孩子有學習意識的時候開始,認真對待,不要以為孩子還小,隨便學的,無所謂,這個懵懂時期才是最最關鍵的,這個時期孩子對學習是既好奇又迷茫的,我們家長要給他足夠的空間和安靜的氛圍,正確的引導,在孩子自主學習的時間不管做的好不好不要打擾,家長可以在邊上安靜的看書。從簡到易循序漸進,固定學習時間,例如每天上午九點到九點半,孩子適應過程中也要隨機應變,比如發現孩子有一點坐不住了,再堅持一兩分鐘,告訴他,今天的學習圓滿完成了,並加以簡短總結。這樣,讓他學習有一定的理解,並且保持熱衷。

    其次,對於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一定要堅持原則,開始做作業前讓孩子做好充分準備,需要的東西整齊有次序的擺放,學習時間除特殊原因不允許離開書桌,尤其不可以吃東西,中間休息時不可以玩手機之類。做作業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問,但家長不要主動干擾,做錯了可以等結束後再討論。是“討論”不是責備,不要一下子就說這兒錯了,告訴他,做完後要檢查,讓他自己去發現。完成後必須自己收拾文具書本。孩子做不到必定是家長不夠堅守原則。

    家長髮火的原因無非就是,認為孩子做的不夠好,而發火正是導致他越做越不好的原因,所以,從根源上認識到原因,就會發現沒什麼好發火的,孩子學習路還很長很長,養成好習慣才是目前最好的培養,題做錯了可以改,習慣沒培養好,越長大越難改。放下身段,坐下來,商討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針對目前教育現狀,教師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