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青衣

    京劇著名老生譚富英是一位文武雙全、全面發展的表演藝術家,民國時期就以精湛的演唱藝術聞名於戲曲界。說起他的家世,更是赫赫有名。他的曾祖父譚志道,是與京劇藝術的奠基人程長庚同時的老旦演員,嗓音高亢,人稱“叫天兒”。

    他的祖父譚鑫培是京劇史上老生行當承先啟後的重要人物,藝名“小叫天”。譚鑫培在京劇第一代老生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王九齡等人的基礎上,創造了風格獨特、影響深遠的譚派藝術。

    以至當時,社會上有“無腔不學譚”的說法,公認他是“伶界大王”。梁啟超曾寫詩讚揚譚鑫培“四海一人譚鑫培,聲名卅載轟如雷”。可見,他在戲曲界影響之大和威望之高。

    譚富英的父親譚小培是譚鑫培的第五個兒子。他唱老生完全宗法譚鑫培,嗓音也同他父親相似,摹擬譚鑫培的腔調也是很有功夫的。譚鑫培的許多拿手劇目,他都能唱。

    譚富英雖然出生在這樣一個梨園世家,但從小並沒有在家學戲。譚鑫培和譚小培為了把他培養成為一個出色的演員,要讓他受到嚴格的訓練。因此,譚富英從小被送到著名的京劇科班“富連成”學藝。

    譚富英在“富連成”科班跟隨蕭長華、王喜秀、雷喜福等老師學老生。譚鑫培在演戲之餘,也經常到“富連成”來教授譚富英和其他學生。可惜時間不長,譚鑫培就去世了。

    譚小培為了讓譚富英把譚派藝術繼承下來,下了很大的工夫,對他學藝要求非常嚴格。在譚富英出科以後,譚小培還經常給他說戲,並且讓他拜餘叔巖為師。

    譚富英在“富連成”科班以及譚小培、餘叔巖的精心培養下,年輕時在唱工和武功方面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有一副好嗓子,音色和他的祖父很相近,嗓音清脆圓亮。

    譚富英的唱腔在譚鑫培和餘叔巖唱腔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嗓音清亮的特點,形成一種酣暢淋滴、樸實大方的演唱風格。為了區別譚鑫培的“老譚派”,一般稱譚富英為“新譚派”。

    譚富英擅長一些以老生應工的“靠把戲”,為了使這些戲演得逼真,譚富英在揣摩人物、設計唱腔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使我們在舞臺上看到了栩栩如生的黃忠、花雲等歷史人物。這類戲的主要角色,不注重猛翻猛打,而講究唱唸和工架。

    譚富英在《定軍山》裡扮演的黃忠,武功是繁重的,但並不因此而影響唱工。他以身手矯健、乾淨利落的舞蹈表演和清脆詠亮、跌宕多姿的唱腔,成功地塑造了黃忠那種“人老雄心在”、“年邁志氣高”的英雄形象。

    譚富英的演唱,腔調不追求花哨,用氣很足,無論高或低,收或放,都顯得那樣乾淨利落、飽滿有力,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含混不清。這種唱腔,在樸實爽朗之中顯示出一股真摯和懇切的感情,貌似平淡,實則動人。

    譚富英還擅長扮演善良諄樸而又帶一點呆氣的書生,比如《問樵鬧府》、《打棍出箱》裡的範仲禹。《問樵鬧府》、《打棍出箱》是繁難複雜、唱做都很吃重的戲,也是譚派名劇。譚富英在戲裡,不僅把許多複雜的身段演來舉重若輕,而且唱得也很出色。

    譚富英是繼承和發展譚派藝術很有成就的藝術家。譚派藝術源遠流長,在京劇藝術發展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俗話說“無生不譚”,譚氏一門數代都唱著京劇老生,一代傳一代,相傳不絕,這是京劇史上的一段佳話。

  • 2 # 不止看戲

    譚富英,是集文武老生大成的譚門繼承人,也是譚門裡天賦很好的。19世紀30年代,譚富英就蜚聲梨園菊壇, 與馬連良、楊寶森、奚嘯伯被譽為“四大鬚生”。他的膛音和腦後音、口腔共鳴都好,他的快板非常有名,比如:《戰太平》中懷中抱定小嬌生;《斬馬謖》中帳下跪定小王平;《定軍山》中我主爺帳中把令傳等,在譚派劇目中也是屢見不鮮,老年的時候他的唱腔更加純熟韻味濃厚,不僅用氣仍舊充實,而且更加洗練樸實。 翁偶虹曾經評價他是“唱做念打無不老練精到、膾灸人口、舉重若輕,顯示‘風能扶水立、雲欲帶山行’的內涵功力, 展現的舉重若輕。” 新中國成立之後,譚富英的同慶社和裘盛戎的戎社合併後成立了“首都太平京劇團”,之後又過度到“北京市京劇二團”。在那個年代,譚富英也是曉大理通大義。1953年,譚富英還參加了赴北韓的慰問演出。 說到去北韓的演出,還有一件趣事兒。當時部隊的首長問他們在生活上有什麼要求嗎?譚富英說想吃一碗蛋炒飯。當時部隊開車跑到丹東才搞到幾顆雞蛋,譚富英並不知道當時北韓是沒有雞蛋的。他說,要是知道就不吃了。 譚富英沒有徒弟,這一點在京劇界也是個特殊現象。他有三個原則:不娶小,不做官,不收徒,正正派派老老實實,唱戲如此,做人也如此。 譚富英有心臟病,最後他病重住院的時候還勸醫生不要給自己用那些進口藥了,最後他安靜的與世長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樣能讓員工站在老闆的角度去考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