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源
-
2 # 落尾讀書
這就叫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人與人是不同的
有的人在別人舉手投足間找缺點
有的人在找毛病,不在於人
關鍵在有的人
內窺,自我檢查,認識接受一個真實的自己
-
3 # 竹林吟曉1
謝謝邀請,我來回答。常言道“人貴有自知之明,”這既說明“自知之明”的可貴,也說明“自知之明”的困難。人確實常常指別人的缺點,而自已有同樣的缺點卻不知,這實在是糟糕的事情。要改正就是反省,在看到別人的缺點時也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設身處地的想自已那個“此時此刻”是否也會一樣,會發現是否有這個缺點。二是虛心聽取別人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但這要把有意攻擊或汙衊與善意批評分別開來,而且要認真分析判斷,這種批評是否正確,不要叫別人牽著鼻子走。
-
4 # 葉好古
當局者迷!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就是這個道理。當我們評價別人的時候,當然是置身於外的,別人的缺點毛病都可以透過具體的事例而認識的清清楚楚。
可以一旦輪到自己的時候,我們就有些迷糊了。究其根本,還是我們每個人在潛意識深處都遵循著保護自我的本能,我們傾向於肯定自己而不是否定自己。一個人能夠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就是在於其存在價值,在於其對於社會的作用。
當我們去反思自己的時候,下意識的就會替自己的缺點毛病找藉口,從而肯定自己。而這一找藉口,那麼毛病和缺點就被遮掩過去了。
-
5 # 王松林
只知道批評別人,不知道批評自己,這種人就是對別人馬列主義,對自己自由主義。
而且這種人大有人在。我們在批評別人的時候,更重要的還是要自我批評。
人與人來往,都有批評別人的權利,同時也要準備聽取別人的批評。面對別人的批評,人應該反省自己的問題與不足,進而都有自我批評的義務。作為社會主體的人負有社會的責任,應該負責任地批評別人,同時也負責任地接受別人的批評和進行自我批評。觸及靈魂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人與人的相互砥礪和人對自我的超越。
平常我們所說的批評是批評別人。批評的實質在於指出別人的缺點或不足。如果這種批評是實事求是的,能夠使被批評者認識到自己問題所在,那麼就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受益者是被批評的人。相對來說,真誠的批評者是情感與理性的付出者、奉獻者。被批評者只要通情達理,就會由衷地感激批評者。每個人都有缺點,因而是不完善的。如果我們願意使自己更接近於完善,那麼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克服自己的缺點。而要能夠克服缺點,首先就要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能夠自覺意識到自己的缺點,有意識地透過自我批評、自我改進達到自我完善,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但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人們常常自以為是,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點。所以,能夠從別人的批評中發現自己的缺點,對於改正缺點、完善自己至關重要。
從積極的意義上看,批評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砥礪,是透過思想交鋒,分清是非,改過向善。由批評引起的自我批評,如果確實發自內心,帶來明顯的進步,無疑是人的自我超越。以理性地接受別人的批評為契機,敞開自己的胸懷,從善如流,是情感和思想上的昇華。一個襟懷坦蕩的人,是樂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虛心之所以使人進步,就是因為能夠接受批評、聽取意見、集思廣益,把事情做得更好。具體的批評意見即使不一定都正確或可行,也不應拒絕,而應採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
毛主席說: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達到“團結——批評與自我批評——團結”的目的。要“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提出批評,滿腔熱情幫助同志,既團結了同志,也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
事實證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別人才會口服心服。
-
6 # 吟墨散人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知人易,知己難。言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些人性的弱點,全在乎評判他人的參照物及標準是自己而不是客觀真理。以己度人,難免有失公允,以己鑑人,必然以偏概全。
故賢者為人,不言人過,常省己非。孔聖人日三省吾身,唐玄宗有三鑑之明。苛於人者必刻薄其心性偏狹其胸襟,無察人之明容人之量,何足以成大事?責於己者必襟懷坦蕩心底無私,必律己唯嚴成人以善,此以資立大德為大賢成大事者也。
揚人之善,補己之缺。養德以修身,何言人非,唯善是寶,不掩己過。言人是非,何益於己?莫如以人之短警策自己提升自己。
最近一直有個困惑,發現好多人(有時也包括自己),給別人提意見或評價時說的有理有據,但返觀其自身,給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中所述問題缺點兼可或多或少從其自身發現,但本人並不自知,有時別人與他說了也意識不到,有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如何破?
回覆列表
多以對方的眼光來看自己,設身處置為他人著想,不斷學習修養提高自己的知識思想品味,儘可能提高認清事物本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