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常態金融

    應該說四大行都有智慧存款這一產品的,但一直沒大範圍推廣,也不願意大規模推廣,主要還是成本問題,屬於殺敵八百,自損一千,自我殺傷性太大。主要表現在:

    第一,智慧存款對現有的活期存款替代性較強,規模推廣,就會導致大量的活期存款轉化成智慧存款,大大增加了成本。

    第二,國有四大行成立時間早,網點足夠多,客戶資源雄厚,對吸收存款比其他銀行具有無可比擬的先發優勢。所以,也不需要依靠智慧存款來吸儲。

    第三,國有四大行的金融業務比較全面、綜合,在各種業務之間的存款自然留存和沉澱就佔了相當比例,如果是大規模推廣智慧存款,這部分低成本存款的成本立即增加。

    第四,也正是因為國有四大行其資產規模大,所以利率調整的彈性有限,小額的利率增幅都會大幅增加其利潤或成本。

    所以,國有四大行真的不願意大範圍去推廣智慧存款。

  • 2 # Makun馬上贏

    國有銀行諸如工農中建交,這些畢竟都是國家層面的保障機構,絕對不能肆意妄為的去參與過激行為,或者是嘗試一些未能證明的新興產業化工具等,對於國家繁榮富強安定來說,這是對的!

  • 3 # 財來不會晚

    國有銀行為什麼沒有智慧存款?

    這個問題問的好呀,那要從為什麼會有智慧存款說起,智慧存款之所以在存款前面加個智慧,是因為可以靈活取現卻拿長期存款利率,簡單的說就是活期拿定期利率,這明擺著讓利的事情銀行為什麼還要做呢?很顯然是要拉存款,資本金不足,銀行無法開展業務,必須想方設法拉存款。

    國有大銀行拉存款的利器是大額存單,高淨值人群是大銀行的目標客戶,對流動性要求不是很高,期限長一點,利率上浮比例高,三年期就可以拿到4%以上利率,這利率相對來說還可以了,關鍵是沒有比這個更安全的了。

    股份制銀行的大額存單一般會在利息支取上更便捷一些,比如按月付息,還有就是結構性存款,結構性存款也是規模大一些的銀行攬儲利器,一年來結構性存款的規模屢創新高,已經超過貨幣基金很多了。

    智慧存款,只要小銀行,小的民營銀行才會如此“喪心病狂”的攬儲,他們是沒有辦法,畢竟大家對民營銀行還是不信任,而且民營銀行的線下網點太少,面對使用者不足,跟大銀行爭奪線下儲蓄沒有任何優勢,只有在網上做出爆款才能吸引更多儲蓄資金。

    總結一下:民營銀行智慧存款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產品,被逼出來的創新,否則沒有生存之路,給銀行業開了個好頭啊......

  • 4 # 立馬財經

    都有的呀,智慧存款一般都是智慧通知存款或者上浮類的產品。

    不管是什麼存款名字,其實也就是一個稱呼而已。產品的收益率取決於盈利的空間和規模。

    民營銀行能夠有高收益的存款,也是因為其少有物理網點,攬存壓力大,所以做出來的產品。

    像是餘額寶一樣,當初收益非常的高。等大家都進去之後,因為規模太大,收益不也降低到非常低的位置上。

    那麼,銀行有什麼類似智慧存款的產品呢?

    第一:智慧通知存款

    個人通知存款與智慧通知存款的區別

    智慧通知存款無需指定“一天”或“七天通知存款”的型別,我行則能幫客戶智慧選擇計息。 不會因實際資金使用情況而只能得到較低利息;

    計息週期為每月末最後一天至次月末倒數第二天,系統會記錄每日“智慧通知存款”賬戶餘額;

    開通“智慧通知存款”後,賬戶不再參與原活期賬戶的結息。

    第二:結構性存款

    一年期收益率在4%,跟很多理財相比,收益率已經差不太遠,而且是保本的存款,現在也是受到大家的追捧。

  • 5 # 萬雙老師

    首先,他們不是沒有智慧存款,靠檔計息的方式是智慧存款重要特徵之一。

    智慧存款面對的主要是一般的儲蓄型客戶,相對金額比較低,這些客戶多數是城商行和農商行爭奪的客戶。大銀行有自己的客戶定位和產品定位,在得零售者得未來的戰略引導下,已經越來越重視這類客戶,相應的產品也在服務客戶。

  • 6 # 樹人財經

    智慧存款是一種提前支取完全按活期計算的產品,而是選擇實際存期內最大化的定期存款利率靠檔計息。

    比如,五年期定期存款,在1年零1個月時支取,則實際存期按1年計算,利息按1年期定期存款計算。這種既便利綜合利息又高的產品對於投資者來說可以說非常有吸引力。

    據我所知,除了民營銀行外,其他國有銀行都退出了類似產品。比如工行的節節高系列產品、建行惠存通等都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pop和hip-hop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