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婷223951921

    社交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或多或少都會有遇到排斥的階段吧,無論什麼性格,總會遇到不想參加的局,其實也未必是恐懼,只是一種不願意,不情願和不想要。

    我是性格偏內斂的人,可我也有喜歡的圈子,喜歡的飯局,但只是相對比較少。因為本身性格很慢熱,有點孤僻,喜歡獨處和思考,能聊得來的場合比較少。

    相對來說,開朗的人應該是會比較多場合適合,因為首先開朗一次來源於喜歡接觸的圈子比較廣,喜歡接觸的人的型別比較多。所以會覺得社交比較多。但是其實,你如果讓他去參加門薩或者棋類競技,一些比較偏理性和內斂人群的聚會,估計多半也會覺得“恐懼”吧。

    所以社交恐懼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恐懼,也沒有完全的不恐懼。

  • 2 # 健康養生之鐵葫蘆

    社交媒體平臺層出不窮,可是社交恐懼(也叫社交焦慮)彷彿成了時代病。

    在路上看到熟人不知道是該打招呼還是裝沒看見,打招呼又怕對方沒看到自己好尷尬,不打招呼對方看到了又很不好,最後內心掙扎一番默默繞路。

    聽到電話鈴聲第一反應是好煩,超級不想接,尤其是陌生電話。內心OS“這是誰?找我幹什麼?好突然,有急事應該會再打過來吧,先假裝沒看到來電。對。”

    一些讓你不舒服的小事發生時,你暫時不會表達負面感受,大概覺得沒必要,想盡量減少社交活動。於是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會因為一個很小很小的事件徹底爆發,別人就會覺得你心胸狹窄、莫名其妙,你也有苦說不出。

    跟不算太熟的人主動說話前,在腦中無數次模擬談話內容。“我這樣說,她會不會誤解?她會回答什麼?如果這樣的話,我要說什麼?”每一場談話都像在準備面試一樣有沒有,然而模擬了好久,有時候還是沒說出口,尷尬癌發作。

    會覺得別人在針對你,過度分析一些不重要的小事。“你發的那條狀態不會是在說我吧?”“為什麼你不再回復一下?怎麼不發個表情?”內心的一系列複雜活動只有自己知道。

    到新的環境,結識新朋友的時候好慌張,擔心別人不喜歡自己,談話進行不下去。尤其三個人的時候,兩人交談甚歡,自己無所適從。

    不喜歡演講辯論這類的活動,不僅是緊張,還可能會臉紅髮燙、手腳冰涼、心跳過速、胸悶頭痛、呼吸急促等等,伴隨各種不適。擔心很多沒發生的事,總是把事情想糟。“我會不會在presentation上出醜?” “我要是緊張得說不出話怎麼辦?“

    你的七大姑八大姨突然來串門,沒有提前打招呼,好像裝作家裡沒人不想開門。對於這種強加的突然,哪怕是驚喜,都會覺得很要命。

    你可能或多或少會有些上面這些社交恐懼的表現,但這並不足以說明你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只有醫生可以做專業診斷。

    不過通常來講,社交恐懼會有這樣的幾種思維模式:

    “我有讀心術” – 大家一定都是像我這麼想的,而我想到的常常是負面的結果。

    “我預知未來” – 事情還沒發生,我就已經預演好了最壞發展路線,我就知道到時候我會超級緊張,超級焦慮。

    “天災要降臨” – 如果大家看出來我的緊張焦慮,會覺得天塌下來了一樣。

    “焦點在我這” – 感覺別人總是在注意著我,分分鐘覺得自己“被中心”。

    如果你常常像上面這樣想,對不起,你社交恐懼了。

    任何人都會有社交恐懼,但是這都可以克服。

  • 3 # 職場火鍋

    我朋友小林就是一個非常外向的人,人稱“自來熟、人前瘋”。前不久,她很苦惱很焦慮,問我,“怎麼感覺有些人開始不喜歡我了呢?”所以說,外向的人,也會產生社交焦慮,對外人對自己的評價也很敏感,情緒也會大起大落,具有討好型人格,沒有存在感的時候就會焦慮。

    內向和外向,沒有性格好壞之分,在社交上也是各有利弊。

    內向的人,社交面比較狹窄,不熟悉不信任的人,不想過多打交道。別人不理他,他也不在意,反正我也不理你。內向的人,喜歡獨處,沒有熱鬧的社交,也能活得很好。

    但是,外向的人,喜歡與人打交道,害怕寂寞,害怕獨處,沒有人喧鬧,自己就覺得沒有存在感。那麼,不可能任何時候都有人圍著你轉吧,不刷存在感的時候,就會感到焦慮,遇到孤獨的時候,遇到別人都排斥的時候,反而走向極端,走向抑鬱。

    其實,外向的人,分為兩類。

    一類是真外向,具有樂觀積極的性格,遇到困難或逆境,哈哈一笑,不放在心上。

    另一類是假外向,表面上看很樂觀,交際很廣,其實,一個知心朋友也沒有,遇到難事,表面上嘻嘻哈哈,但內心很害怕很焦慮。人前笑,夜裡哭。

    前不久,她居然抑鬱了,差點跳“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不是藥神》讓你想到了什麼?有哪些片段戳中你的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