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12089736555

    摘要鶉舍:建造鶉舍光線要微暗,夏季通風要良好,要防止狗、貓、鼠等危害,並安裝有照明裝置。飼料:儘量採用纖維少,營養豐富的食品,品種宜多樣化,一般由豆餅、魚粉、胡羅卜、骨粉、碳酸鈣、玉米麵、麥麩、米糠、苜蓿草、白菜、食鹽等組成。喂料:喂乾料,另設飲水裝置,或者是喂溼料,將乾料與水混合。

    一、鵪鶉人工養殖技術

    1、建築籠舍

    可採取竹木結構建築,寬50釐米、高30釐米、籠長80釐米,搭架分層飼養,夏季通風要良好,建議設在清靜通風、向陽、光線好而保溫的房屋安置,保持冬暖夏涼,適當調節溫度,嚴格控制畜禽,防止狗、貓、鼠等危害或人為騷擾。夜晚須有光照度,需要安裝照明裝置,以提高母鵪鶉的產蛋率,飼養的密度按籠舍的單層計算,每平方米可養雛鶉100-150只或成年鵪鶉60只左右,籠舍內如果是喂乾料,還要配置飲水器、料槽,如果是喂溼料,則需要將乾料與水混合。

    2、飼料

    儘量採用營養豐富、纖維少的食品,品種宜多樣化,食物要保持適口性良好、具有一定的蛋白質,不能隨意變換,以防影響產量和減食。常見的配方有玉米50%、麥麩29%、菜籽餅3.7%、豆餅8%、魚粉6%、骨粉1.5%、粗糠1.5%、食鹽0.3%,還可加一些抗菌素、複合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3、日常管護

    (1)籠舍要勤掃,及時清除糞便(每天清除糞便一次,至少兩天一次),經常刷洗槽具,防止汙染、潮溼,保持和乾燥衛生。

    (2)0-4日齡的鵪鶉常會表現出逃竄的野性,在喂水、加料時一定要當心,防止飼料被扒食濺失,防止飲水沾溼絨毛。

    (3)鵪鶉在飼養40天后即可上籠,適應產蛋時的籠養環境,冬季要生爐子,保持溫度在16℃以上,夏季要保持通風良好,防暑降溫。

    (4)產蛋期要有充足的光照,在天黑後可補充光照4小時左右,母鶉的產蛋通常是下午的2-4時,6時結束,要隨時撿蛋,防止啄碎、踐踏。

    (5)要勤於調整和檢查室內溼度、溫度、光照、通風,防止各種啄癖、應激、獸害、鼠害和煤氣中毒的發生。

    (6)定期稱測體重與檢查羽毛生長情況,做好各項的記錄和統計報表。

    4、配種繁殖

    春季的配種時間是在3-5月,秋季的配種時間是在9-11月,公母鵪鶉搭配為1:4,一般每隻公鵪鶉一天會交配一隻母鵪鶉,過多的交配會影響到種蛋的受精率,在進行配種時將公鵪鶉放到母鵪鶉的籠裡,自行交配即可,在配種結束後,將公鵪鶉捉出。

    5、育雛

    (2)要適時給鵪鶉開食,在小鵪鶉出殼1天后,喂些蒸熟的蛋黃和碎玉米,一週後飼餵混合飼料,一天喂5-6次(包括夜間的2次),飼料保持用手捏能成團而又鬆散為宜,應勤喂些冷開水,通常養50天左右成熟,開始產蛋。

    6、強制換羽

    利用第2個產蛋週期,需實行人工強制換羽,實施的方法是停料4-7天,保持黑暗的環境,迫使產蛋的鶉迅速停產,開始脫落羽毛,結束後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復產蛋,一般從停飼到恢復開產僅需20天,期間必須要淘汰病、弱個體,飲水不可以中斷。

    7、疾病防治

    (1)白痢:症狀是由沙門氏桿菌引起不食、排白色有惡臭稀糞等,可以在飼料中拌入痢特靈連喂3天,然後停喂2天再喂3天,等到糞便正常即停喂。也可以在飼料中加入土黴素連喂6天,或是用磺胺嘧啶按0.5%的比例拌入飼料內連喂3天,停2天再喂3天。

    (2)胃腸炎:症狀是由飼料黴爛或飼養不當引起虛弱、腹瀉、昏迷等,可以在飼料中拌入木炭末或痢特靈連喂3天,停2天,再喂1-2次,或是在飼料中拌入土黴素,連喂5天,也可以使用磺胺二甲嘧啶或磺胺咪唑拌入飼料中每天喂2次,連喂5-6天。

    (3)脫肛和難產:主要是由早產或產蛋期營養不良等引起的,防治方法是保持飼料營養全面,防止母鵪鶉過肥和預防輸卵管疾病。在母鵪鶉出現難產時,可以用手輕按腹部助其產蛋。而脫肛時,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沖洗肛門直腸,然後輕輕送回體內即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唐貴妃楊玉環真的死於馬嵬坡嗎?為什麼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自稱是楊貴妃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