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如意麻麻

    想教育出孝順的孩子,首先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必須以身作則,你們應該知道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在此,我講一個我們家的故事,怎麼說呢,算家醜吧

    是我親外婆家的事情,外婆對我舅舅真的是寵愛有加,可惜舅舅不孝順,以致於外婆出殯那天都有同村的親戚跟我說:你舅舅真不是東西!結果,報應就是這麼快啊,現世報,外婆去世五年後,舅舅身患腸癌、肺癌和肝癌三種大病,且,舅舅家的大女兒是我們本地人民醫院的護士,因為舅舅的催婚,已經很久不回家了,所以並沒有及時發現我舅舅的突然暴瘦,結果,查出來後,我大表姐又帶我舅舅去做了手術,切除了一些重病組織,術後20天左右,舅舅去世,直到舅舅去世,舅舅家的另外兩個孩子才從外地趕回來參加葬禮…

    轉回頭來說說我爺爺奶奶,爺爺奶奶有四個孩子,分別是大姑姑、我爸、二姑姑和我叔,我大姑姑六十多歲了,我爸爸58了,叔叔今年也55了,都是爺爺輩兒的人了,到現在,我爸說話,我叔也乖乖聽著,不敢反駁,爸爸也是爺爺奶奶的守護神,爺爺前兩年突然的就去世了,八十多歲的人了,全家痛心不已,現在家裡還有奶奶在。我偶爾的會跟弟弟妹妹們打趣我爸,說:我爸爸就是《都挺好》裡的蘇明哲本哲啊!我奶奶說什麼就是什麼,立刻執行!

    (害,我家故事多,想聽改天繼續講~)

    我覺得你想讓孩子孝順你,首先你自己要做到孝順父母,無需刻意耳提面命,孩子會看到,會學習!還有一句話不是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嘛,這是最主要的!

  • 2 # 夏工的左左右右

    首先,讓孩子吃點苦,讓他明白父母不容易

    讓孩子吃一些苦,嘗試一些體力勞動和家務活動,讓他了解父母的困難和生活的困難,讓他能感受到父母是多麼真誠和無私地愛他。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才能更早理解父母的意圖和努力,並心存感激。

    第二是成為最好的例子

    許多父母正在做這樣一件矛盾的事情:當他們拋棄家中的老人時,他們也敦促他們的孩子要孝順。事實上,父母永遠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榜樣,他們的行為已經成為孩子生活中最大的模仿。

    當父母給老人搓背時,孩子們也會試著給父母搓背。當父母為老人洗腳時,孩子也將學會為父母洗腳。當父母給老人寄錢時,孩子們也用零花錢給父母買一些零食。

    第三,讓孩子有機會表達他們的孝心。

    這非常重要。真正的孝道應該通過實踐來培養。平時,孩子應該分擔一些家庭事務,讓他承擔責任。遇到困難的事情,告訴孩子們,讓他們想出主意和方法。老人生病了,告訴孩子該做什麼並採取行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孝道會在孩子身上紮根。

  • 3 # 長天紫燕

    孝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順的孩子誰不愛,但是教育培養出孝順的孩子不易。

    首先,要從小進行教育。孩子就像小樹苗一樣,從栽植下去之日起,就得按時澆水,修理枝叉,不至於長歪。現代家庭都是獨苗,孩子從小嬌生慣養,怕磕怕碰,對長輩沒有尊敬的意思,就像小祖宗。這和平時的教育分不開的,父母只重視灌輸知識,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所以對孩子要從小進行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教育,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恆。

    其次,父母要以身示範,起到表率作用。若父母對自己的老人不孝順,孩子一定會跟著學。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對老人的態度,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作為家長一定要對自己老人盡到孝心,父母養我們從小到大不容易,孝敬老人是應該的。

    最後,學校開展孝敬長輩活動。孝順也要從尊敬長輩做起,學校的平臺要比家庭平臺豐富的多,班主任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比如關於孝順的主題班隊會,徵文比賽,文藝節目等等。

  • 4 # 陳老師在囧途

    你好,我是有著22年教齡的小學老師,並長期致力於德育、班級管理、家庭教育、習慣培養等的研究與實踐。雖平日鮮有談及“孝順”這個話題,但教育的原理是一致,相通的。

    我給你兩個建議:

    1.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身教重於言傳。

    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性格外向的父母絕不可能擁有內向的孩子;出手闊綽的家庭,孩子不可能有節約的習慣;經常“出口成髒”的父母,絕沒有文明的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的家長,孩子也不可能有自信。也許家長會說:唉,我說話很小心,在孩子面前從來沒表現出來啊。但是你別忘了,語言只是一種表達和交流方式,而人體有七大感官:嗅覺感官、觸覺感官、視覺感官、聽覺感官、觸覺感官、直覺感官、第六感官。尤其是未成年人,他好奇心強,敏感度高,他完全能感受得到你言行的真實用意,也就是你很難長時間用語言欺騙一個孩子。所以要想他孝順你,那你先做個榜樣吧。

    2.自理能力和責任心❤的培養。

    自理與孝順有關嗎?試想一下,如果他連自己的事情都理不順,就算有心但有能力來孝順你嗎?如果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還能做一些諸如掃地、洗碗、整理房間、洗鞋襪等簡單的家務,這其實就是孝順的行為,因為這很大程度減輕了家人的負擔。我現在帶一年級的學生,在一次“家庭教育茶話會”上,一位母親透露了她的育兒祕訣:懶+傾聽。她在家中享受著"女王"的待遇,7歲多的兒子在課業之餘,幾乎做了他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如幫媽媽穿襪子(圖1);我要求本週每個學生家務是洗碗,"女王"把中午自己吃飯的碗也給他留著,所以他邊洗碗邊感嘆:“人生處處是陷阱”。(圖2)所以,自小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孝順的前提。

    在我的班上還有這樣一個現象,自理能力差的學生通常責任心都較差。你覺得一個責任心差的人會孝順嗎?要知道,自理能力和責任心是相輔相成的。在訓練自理能力的過程中,有助於責任心的培養。因為只要你是家庭的一員,你就應該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承擔一份責任,哪怕只有幾歲。

    總之,要想孩子孝順並不難,但宜早不宜遲。首先,自己要做個孝順的榜樣;其次儘早培養他的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家庭的事儘量做。如果你做到了這兩點,想他不孝順都難。

  • 5 # 孕爸安緣

    家庭是孩子教育最重要的一環,不僅因為孩子呆的時間長,有比學校多的時間進行教育,更因為孩子和父母家人比較親密,家人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更容易讓孩子無形之中接受。

    孝順是中國傳統美德之一,從古時候流傳下來了許多孝順的故事和名言,逐步累積從未斷層,也逐漸成了我們的道德底線之一。如何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呢?我認為應該通過幾個方面:

    1. 最重要的,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自己要做到孝順長輩,平時生活要尊敬長輩,讓孩子要聽長輩的話。如果孩子有對長輩不尊重的舉止,要及時制止並教育。

    2.平時多買一些書籍或者多講一些故事給孩子聽,故事是孩子最愛聽的,也最容易接受的,是孩子建立三觀的啟蒙。講故事的時候,要問問孩子故事裡的人物好在哪裡?為什麼會有美好的結局?讓孩子建立起孝順是好事的觀念。

    3.可以適當的帶孩子聽一些講座,如弟子規、三字經等,裡面有很多都會說到孝順。

    4.學校的教育。學校的思政還有一些守則都會談到教育,這也是重要的一環。我把學校的教育放在最後不是因為學校的教育不重要,而是因為學校現在以知識教育為主,德育方面的教育為輔,德育方面還是以家庭和社會的教育為主。

    我們慶幸的是中國傳承至今,並沒有因為其他文化的衝擊而迷失。家國和道德依然是一脈相承至今,所以我認為孩子的孝順只需適當引導即可。

  • 6 # 妙音雪

    真心讚歎,您能有這種智慧的覺悟,想要培養出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結合我自身的成長經歷,以及我的整個育兒過程,跟您分享幾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身教、以身作則

    有位智者說過:家庭是影印機,家長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所以,我們家長每天的言行舉止都是在為孩子做表演,孩子也在觀看的過程中進行模仿。如果你本身把孝道做出來,孝順父母、恭敬公婆,這就是最好的示範。孩子耳濡目染中,很自然就做到了,而且孩子會覺得做人就應該這樣。這就是我們所謂的“正己化人”。你自己行得端正,自然能感化他人。

    從小到大,我爸爸從來沒有教育我們要孝順,或者要求我們要孝順,但是我爸爸真的是一個屈指可數的大孝子。小時候不懂得這叫做孝順,只知道爸爸很愛爺爺奶奶,然後我們很自然也就做到了,就覺得對爺爺奶奶好,是一件很正常的親人間的情感表達。我的內心從小種下這種良善的種子,養了一份仁愛之心,所以從小對老人有一份憐愛。出嫁之後,自然對公婆也會有一份起碼的尊重。

    所以在育兒過程中,我會帶著我的丈夫和兒子一起落實孝道。雖然我們一家三口居住在廣州,親人全部在老家,但是隻要有心,總有很多盡孝道的方法。

    有一次公公住院做手術,我們特地回家照看,凡事親力親為,孩子也在旁打打下手;

    有一年冬天,公公來廣州小住,得知公公怕冷,我特地為他買了一雙厚棉鞋,準備一床厚棉被,每天晚上端熱水給他泡腳(然後安排丈夫和孩子為公公按摩),臨睡前為他準備好兩個熱水袋暖被窩(有時候太忙,就會請孩子去準備熱水袋)。在整個過程中,我會讓丈夫和孩子一起參與,他們也心甘情願。

    所以說天下女人有一個偉大的天職,那就是助夫成徳、育子成才!

    《論語·子路》中,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父母品性端正,你不用下命令,孩子自然能夠做好;相反,如果父母品性不端,雖然你下了命令,孩子也是不聽從的。所以身為父母一定要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所以父母要先學習孝道,先去啟發自己的孝心,跟自己的父母進行真正的心與心的連結。放下曾經對父母的誤解和怨念,真正看到父母對自己的那一份深愛,從內心深處感恩父母對自己的生育之恩、養育之恩、教導之恩、關愛之恩。

    人常說:養子方知父母恩。身為父母的我們,更真切地體會了這句話。想想自己對孩子的那一份深愛,那麼我們的父母,對我們何曾不是這樣一份深沉的愛呢?

    所以,家長做到了,孩子自然也能做到。

    (二)言教、言語教化

    (1)跟孩子分享落實孝道的意義和好處

    “百善孝為先”,孝是天下第一善。當我們落實孝道的話,就是在修天下最大的善,我們會感召好的結果,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福報。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你的孝心孝行是善的作用力,那你的反作用力必然也是善的。

    行孝的過程,我們的內心是感恩的、幸福的、歡喜的,而且上行下效,我們的兒女也會很孝順。所以說落實孝道,得到最大利益的是我們自己!

    (2)跟孩子分享親朋好友真實的故事

    分享親朋好友真實的、感人的孝道故事,以及他們最終得到的善報,讓孩子對自己的家族老人多一份敬畏和效仿;也會分享一些關係相對疏遠的人的不孝故事,以及他們因此而得到的惡果,讓孩子明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道理,一切都有因果報應,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一定要學會敬畏天地,遵循人間正義大道,好好做人,做個頂天立地的好男兒。

    (3)讓孩子觀看相應的書籍和影視作品

    比如中華德育故事,弟子規(孝孝)動畫片……這些都有相應的書籍和影視作品,展示的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精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

    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可以有很多互動方式,比如我讀給孩子聽,或孩子讀給我聽,或我陪著孩子一起觀看……好的作品震撼人心、浸潤心靈。

    身為父母,我們總是想給到孩子最好的、最健康的東西,比如我們會很慎重地為孩子挑選食品或用品,但是我們有沒有慎重地為孩子挑選精神食糧呢?

    養孩子,養心最重要!養他一顆仁愛、豁達、孝順之心,那他的未來必將不可限量。因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說天道對於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無私,無厚亦無薄,但上天又常常無意識地暗中幫助善良的人們。

    老子這句話的真實意義是說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順應天道的人,所以天道總是與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猶如神助,順風順水。

  • 7 # 小白鶴

    怎麼能教育出孝順的孩子?

    但有些遺憾的是,我的回答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答案。

    因為我壓根就沒想著讓我的孩子對我“孝順”。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如下:

    一、 父母與子女是平等的

    作為父母的,將子女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有義務將子女養大成人。孩子出生的一剎那,最快樂的一定是父母,這快樂是誰給的?是孩子給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所有為人父母的人都曉得,養孩子不易,傾注了多少心血只有自已知道,對子女的付出是一種多麼快樂的事情。是孩子,給了父母釋放愛心的機會。善良的人都有一種感覺:付出愛心的快樂遠遠大於得到的快樂。

    二、“你不孝順父母,你的孩子將來也不孝順你”。——這種教育是錯誤的!

    這是赤裸裸地將感情商業化,且有威脅的意味。

    我孝順父母,不僅是我的義務,更重要的是父母對我有恩。而且自私地講,孝順我的父母,我可以從中獲得快樂。我為什麼不孝順呢?

    話說回來,如果我孝順父母是為了換取我的子女對我的孝順,那這裡面還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的,有誰敢確定地講,你孝順你的父母,那麼你的子女一定會孝順你?

    如果這個回答是肯定的,那麼,在一個宗族中,只要有一個孝順的,那麼一定可以推出,上下幾十代都是孝順的。可能麼?

    三、 我只教育我的子女,讓子女愛身邊的人,愛這個世界。

    《弟子規》有講道:“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前

    半句“親愛我,孝何難”很容易理解,但後半句“親憎我,孝方賢”就顯得很扯淡了:父母可以很憎惡孩子,孩子仍以孝示賢。

    這是有悖於人性。因為現實中我見過多個這樣的例子。我就想問一下句,父母憎惡孩子的行為算什麼行為?還要求孩子“孝方賢”?有平等的意識嗎?沒有平等就不有文明,你養孩子難到是在是蓄奴?

    三、“養兒防老”有錯嗎?沒錯!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人生歷程,誰也繞不過去的。

    含辛茹苦將孩子拉扯大,無慾無求,就為了老有所依,不該將孩子孝順嗎?應該的。但凡對孩子好的父母,孩子一般都對父母好,這是大概率事件。經常對子女說“我是為了你好”的父母,你確定不是為了自已?

    我們也許見過,對孩子嬌生慣養,就差沒將生命給孩子了,但最終孩子非常不孝,是何因?也許,你對子女所有的愛歸根結蒂還是為了你自已。表象可以用眼睛看,但內心的想法只能用心去感受。

    四、“孝順”的邊界很模糊。

    什麼是對父母的孝?

    讓父母吃飽穿暖?讓父母快快樂樂?讓父母旅遊休閒?但沒有心與心交流的“孝”是沒有靈魂的,但心與心怎麼交流?至少要兩個同樣用心的人,缺一便是殘缺的。

    所以,“孝順”難嗎?易嗎?自在人心。

    五、或許,“愛”的教育比“孝”的教育更有意義。

    最後,祝願天下所有老人快樂度晚年,希望天下所有子女有一顆愛父母的心。所有的人都成為一個有愛的人,讓世界更美。

  • 8 # 姐弟仨的成長日記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需要長輩以身作則,影響孩子,讓孩子明白孝順父母,尊重長輩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做人原則!

    建立合理的長幼有序的家庭關係現在不少家庭中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全家成員都是圍著孩子轉,在這樣顛倒的成長環境中,孩子很難發展出關心他人孝敬長輩的好習慣。在一個家庭裡,家庭成員相互尊重的基礎上,應當建立一種合理的秩序,即父母理所應當是家庭的領導者,孩子則需要尊敬父母,在父母的指導和幫助下生活和學習,因此,我們要讓孩子明白自己與父母的關係,知道父母是長者、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顛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裡逞強胡鬧。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身體力行,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很容易發展出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在孝敬長輩方面,父母做比說更管用,尤其對於小孩子,他們常常難以理解大道理,而是更喜歡看著父母怎樣做事。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要把這些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就應當從日常小事抓起。如關心家長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問候下班回家的父母親;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孩子應承擔必完成的家務勞動,哪怕是吃飯時收拾桌碗,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做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該為他們多做事。

    在日常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可以經常給他講一些關於孝順老人的故事和一些不孝順的故事,讓他去比較那個小孩做的更好,他就會慢慢地明白孝順是美德。

  • 9 # 育兒教子

    前兩去去朋友家裡玩,發現他剛上一年級的兒子,突然懂事了許多——這個7歲的男孩,看到爸爸下班回來,很累的樣子,立即從冰箱裡拿出一瓶冷飲,遞給爸爸,還說:“爸外面很熱吧,你趕快喝瓶飲料吧!”

    “咦,你家這孩子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懂事啊?”我說。

    “哈哈,你不知道吧。我兒子就是變懂事了,因為這段時間我們經常帶他去看望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於是他也跟我們學會體貼人了。”

    “哦,明白了。你這叫以身作則培養孝順孩子啊!”我說。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不養兒不知道父母恩。”作為年輕的父母,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才大後能孝順我們,體貼我們,那麼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體諒自己父母的對自己的辛苦付出,然後尊重他們、孝順他們,才能換來孩子對自己的孝順與尊重。雖然父母不要求我們回報,但孝順雙親卻是我們做人的良知。可是現在社會,湧現出的“啃老族”,卻越來越多,讓很多老人慾哭無淚,一輩子辛辛苦苦,到老了孩子還知道感恩。其實,發生這種“啃老“情況,多與小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有關。

    有話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表現怎樣全在家長的教育。想讓孩子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父母還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平時多做出一些感恩的行為給孩子看。比如,經常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有好吃的要先給老人吃,如果老人不在身邊要經常打電話,有時間就常去探望,逢年過節多給老人送禮物等。父母對上一輩的孝順行為,就是孩子心中的一盞明燈,會引導著孩子也去孝順自己的父母。只要做好這5點,不怕孩子不孝順:

    1、從小讓孩子分擔家務

    家是我們和父母共同的,愛護它、美化它也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所以,做家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這種責任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雖然平時父母總是不讓我們做那些又髒又累的家務活,因為他們對我們總是非常的疼惜和愛護,但是隻要我們力所能及就應該孝順父母,儘量替他們分擔一些家務,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樣才是父母的好孩子。

    2、加強孩子道德行為

    當孩子意識的良好的道德行為會得到成人的稱讚時,他往往會積極的履行這種行為,做做出更多有道德的事蹟。所以,當孩子做好事時,爸爸要及時的稱讚,以提升孩子的道德水準,比如,你能把好吃的給爸爸吃,真是個孝順的孩子。”如此,孩子往往會更樂意表現這種行為。

    3、培養感恩之心

    一個人心存感恩之心,才能心中有愛,才能照顧他人,關心社會,關愛國家。所以,那些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才能心中有愛,才能知恩圖報,才能孝順父母,尊重他人。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與人為善、才能樂於助人,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才能活得更健康更快樂。

    4、不要溺愛

    溺愛的孩子往往沒有感恩之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的人生將會孤獨而寂寞的。因為他不知道孝順父母,不知道尊敬老人,不知道關心朋友,更不知道感恩於社會,報效於祖國。試想一個連親愛的父母也不知道關愛的人,他還會關心什麼呢?

    5、大人以身作則

    作為家長,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爸爸媽媽既要各自承擔家庭的責任和義務,又要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平時,自己要孝順父母和長輩,關愛家裡每個人的需求。而不要把孝敬老人,變成了孝敬孩子。要知道,感恩的心是一種美好的心理能力,它不僅讓孩子懂得回報,也讓孩子在感激他人的時候獲得了自我幸福感的提升。

  • 10 # 曉曉日常生活記

    孩子孝順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讚。但現今社會獨生子女身上這種美德越來越缺失,孩子難勉出現“小氣"“霸道"等現象,家長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徵,允許孩子表現出與孝順相悖的行為,以避勉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而孩子的情感又是與認知相結合的,情感的產生受知識經驗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豐富孩子有關孝敬長輩的知識,多給孩子講述《孔融讓梨》之類有關愛心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謙讓是一種優良品德,鼓勵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孔融學習。

    必苟求孩子將來大富大貴、出人頭地。孩子將來幸福快樂、自食其力,那麼我們的任務就完成了,就昰成功的父母。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漸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多年沒有聯絡的同學、同事、朋友突然找你借錢,你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