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軍觀歷史

    相對於清朝滿漢之間禮儀的繁瑣,一些少數民族的禮儀要簡單得多。

    藏族人認為,彎腰代表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臣服。在激烈的爭論之中,其中一方若是率先彎腰行禮,則表示自己已經認輸。從另一種含義而言,彎腰也表示一種尊敬。

    藏族百姓之間,因地位平等,若在路中相遇,雙方都要對彼此行禮。行禮時,藏人將雙手平直伸出,掌心向上,眼睛直視前方,而後緩緩彎腰,整套動作行雲流水。

    若是平民遇見貴族,貴族只需站在一邊接受平民行禮即可。當平民遇見官員、下級遇見上級時,前者一般都需要行非常隆重的見面禮。

    藏族的大禮極其與眾不同,行禮時藏民退回到路邊,摘帽彎腰,並吐出舌頭,以表示對大貴族的尊敬。若只是遇到了貴族的小官,只需要站在路邊低頭彎腰。

    若是兩個藏族貴族見面,兩人會輕輕擁抱對方,並用額頭輕觸對方的額頭,以示友好。

    塔吉克族人的見面禮和現代西方的略有相同,他們之間多用吻手禮,即使是男性遇見女性,其中一方會主動牽起對方的手,輕吻對方手背。若是遇見尊貴之人,或是遇見長者,則單膝跪地,親吻對方的膝蓋,或者親吻對方的鞋子。

    除了這些少數民族日常的相見禮儀,遇到重大慶典或者節日,還會有獨屬於節日的禮儀,拜冬禮就是其中的一項。 拜冬禮

    每年冬至,京城人士在吃過餃子後,便挑著扁擔,推著獨輪車或是趕著驢車出門了。扁擔裡挑的,車上放的大多是今夏晾曬的蔬菜乾、醃製的臘肉鹹魚,春日自家釀的米酒以及秋季田地裡摘下的瓜果,一些家境殷實之人,還會備上皮草、首飾、綢緞等物。這些禮物多是出嫁女兒送往孃家,或是小輩送往長輩之處,以表達新冬問候。

    待親友之間禮物送達完畢之後,大家還會用籃子裝了各種特產送到街坊四鄰家中,這些禮物可能並不算貴,卻是這個冬天貼心的問候。除了送禮之外,拜冬禮還包括小輩對長輩磕頭請安;同輩之間作揖拜賀。

    過了冬至,就是臘八節。喝了臘八粥,就到了新年。 慶祝冬至

    清人同樣把新年當做一個重大的節日,正月初一,閤家吃了團圓飯後,府中男丁便集體出門拜年去了。

    京城街道上掛滿了紅色桃符,此時清人口袋裡大多裝了十餘個紅紙做成的錢包,上面印著金色的圖案預示著大吉大利。若街巷裡遇見貧寒人家孩子乞討後,可以送給他們紅包,紅包內銀錢可能並不算多,主要還是為了討個新年喜慶。

    見面行禮的這種習俗滲透到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乞丐相見都要按“禮”行事。京城的天橋向來是貧民的生活場所,因此這裡也常聚集了乞丐、流民。 民間場景

    即使是一個乞丐群體,也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闖入的,若是想加入某個乞丐群體中,同樣需要以“禮”行事。

    新乞丐將手裡的打狗棍和布褡褳放在門口,只拿一個點燃的菸袋。進門後將菸袋平直向前舉,口中說:“各位老少請!”乞丐頭子為方便管理,也會詢問他簡單的問題,比如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因何變為乞丐等,待滿意新乞丐的回答後,才會允許其加入這個群體。

    除此之外,清朝相見之禮還包括女性的坐姿、男人的坐相、女子的盛裝等,這些傳統禮儀,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 2 # 老漁破船

    感謝悟空提問,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個很有意思且很有意義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老漁先談談對問題“清朝人們慶賀節日都有怎樣的儀式?”的理解,如果再多加三個字,問題是:“元朝和清朝人們慶賀節日都有怎樣的儀式?”,這個問題就好回答了,問題點明瞭問題所在,哈哈,有點繞口了。唐,宋,元,明,清以來,元,清是華夏曆史上僅有的兩個少數民族統治王朝。簡而單之的說,元清兩個少數民族王朝與漢文化的融合不同,影響了朝代的口碑並加速朝廷的更迭。著名的八月十五殺達子便是在反抗元朝時漢人的一種訊號傳遞,在這裡就不累敘了。而作為漁獵民族的滿清政權,征服中原以後,注重了漢文化的吸收,將自身的薩滿文化融入到關裡傳統儒釋道的整合,而形成的特殊文化。自康熙大帝開始大力推行以儒學思想為代表的漢文化,漢傳統經典更是皇帝在內的滿族人必修課。應該說清朝的統治延續了明朝的傳統。清朝時的人們在慶賀節日中延續了漢傳統的耍秧歌,猜燈謎,舞獅子,踩高蹺等各項民間娛樂方式,在禮節方面保持了節日中的叩拜,交往中的拱手作揖,屈膝道問好等傳統禮節。老漁認為少數民族王朝的統治並沒有改變傳統節日的內容延續。慶賀節日的儀式繼續著過去的傳統,相反,正是民族風格的融入更豐富了節日的喜慶。(圖片來自網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食物最能代表春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