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越中客
-
2 # 自然與歷史博物館
這個問題不嚴謹,
第一粵語是古漢語不嚴謹,就像前一陣流行漢服一樣,什麼歷史時期的服裝為漢服定位不清,古漢語也是一樣,什麼歷史時期的古漢語為正宗。
具體來說,粵語只能說保留較多唐宋古漢語特色,不能等同於古漢語,更談不上正宗。
第二,粵語早就走出嶺南地區,向南走遍了東南亞,在美國的唐人街裡,老移民說粵語的人數是大多數。更不用說,清中期粵語替代了南寧的平話,覆蓋範圍其實不小。引用一下百度,“廣東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為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
第三,大多數撐的粵語是粵語廣府片,粵語其他方言區也努力模仿這種廣州音,但是粵語是一種方言,打擊別的片區,力挺廣府粵語有太多政治因素。個人理解廣府片只是粵語的末端,粵語起源地的粵語勾漏片似乎在廣東省不收待見。而且粵語廣府片一直在演變,廣州和香港互認對方有粵語懶音嚴重問題。
綜上所述,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粵語的發展有自己規律,不要看了幾篇文章就覺得一個歷史的活化石國之瑰寶要沒落了,是金子就會發光,好東西自然或傳承,沒有生命力就會沒落。
-
3 # 月灑秦關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中中國人口起源,現代基因技術已經證明全世界的人類都是同一祖先,很多人接受不了起源於非洲,那是誤解成黑種人是我們的祖先,其實看看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尼羅河文明,華夏文明,瑪雅文明無一不是黃種人,至於印度文明由於考古的侷限性不能確認是黃種人還是白種人創造。以上基本可以認定早期人類主體就是黃種人,至於白種人和黑種人也是進化過程中基因突變造成,還有亞歐各種早期原始人群要麼融合要麼滅亡,那時還沒有產生生殖隔離,有理由相信現代人類外貌特徵相差如此大跟小眾的原始人群關係緊密,各個人種各自融合了相應的原始人群基因,大部分原始人群滅絕的可能性更大。一來曾經地球產生過極端氣候時間大概在4-10萬年前,二來既然全球人類有共同基因,是同一祖先,說明當時只有非洲東部或許是東非大裂谷的原因使得現代人類祖先得以繁衍。東非發現的最早原始人群是290萬年前,經過兩百萬年的擴散,歐洲亞洲都有了原始人群,現代人類祖先大約是十萬年前開始從非洲出走,這時跟歐洲亞洲的原始人群應該沒有生殖隔離,因為早期歐洲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融入現在人類的基因。最早期人群遷徙都是沿著海岸線前進,估計是食物容易獲得,海水退潮後隨便撿點貝類就能生存,這也是為什麼最早期的貨幣是貝殼。中國境內早期人類(北京人,馬壩人,元謀人等)大約在幾十萬年到一百多萬年從東南亞進入,最後是消亡了還是融合了不得而知,由於在大約4萬年~10萬年前這個階段歐亞都沒有發現原始人類化石,似乎可以推斷早期原始人群都消亡了,一種說法是被現代智人逐一消滅可那是不靠譜的。在距今4萬年左右從非洲出走的原始人群開始從東南亞進入中國,這就是百越人,由於遷入時間分散,跨度大,所以形成眾多人群成為中國南方各少數民族的祖先。而中國北方原始人群則是從中亞遷入,有理由相信是蘇美爾人的一支利用馴養的馬匹從唯一的通道瓦罕走廊進入黃河流域,這是華夏人得前身,北方的遊牧民族則是中亞遊牧民族發展起來後東遷進入蒙古高原。綜上,中國北方人和南方少數民族無論是遷入時期和遷入路線都差異太大,所以語言自然差異太大。回到主題,廣府話即粵語的形成,粵語起源於廣西梧州和封開一帶,後來流傳到廣州古稱廣府,所以又叫廣府話。由於古時候交通主要靠河流運輸,這是粵語分佈的直接原因。從秦始皇派幾十萬軍民屯田兩廣開始大量北民南遷,百越族被迫躲入深山,到後來建立南越國,官方語言自然是中原雅音,由於北民南遷的來源比較廣,相互融合在所難免,但主體是中原雅音,到了唐朝韓愈來到粵北陽山做縣令,由於當地人主要是瑤族,所以語言完全不通,稱之為鳥語是自然。但有廣府人來訪跟韓愈卻相談甚歡,說明當時廣府話跟唐朝官話是沒有溝通障礙的。經語言學家考證,粵語跟隋唐時的官話非常接近。回到問題,為什麼廣府話走不出嶺南地區,自古以來都是北民南遷,極少兩廣人北遷所以語言不可能在北方推廣。
-
4 # 越人之志
我們粵語廣府話是百越之一的南越部落官話,和北方古漢語沒有關係。地理上受五嶺阻隔,所以保留百越文化最完整。
只是我們有好多廣府越人是很自卑的,你看得的“自詡是古漢語”的謠言都是他們在網上面用鍵盤敲出來偽裝內心的自卑而已,南韓人也是這樣的……。
公元前203年因邊禁問題與呂雉交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以廣州為都城。數敗漢軍,吞併閩越、西甌、駱越,聲威很盛。——這才是我們廣府越人應該要有的自信。
也有好多廣府百越後裔認為五胡之後北方興起的隋、唐、宋、明都屬“胡”,給自己越人的身份封了個“純漢”。
那麼多的嶺南百越後裔為什麼要攀附北方呢?
著名歷史學家葛劍雄給出了答案,他說:在新中國建立以前,甚至建立以後,真正的民族平等不是容易做到的。在歷史上,北方遷來的漢族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都有優勢,南方當地的民族被稱為蠻、夷,地位低,受到壓迫,有物質上的,也有精神上的。所以當地的民族到有了一定地位,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以後,要改變這種狀況,就修家譜,說祖上也是從北方遷來的,那就不是蠻子了,也成了漢族甚至中原望族的後裔,就能與漢族平起平坐了。
-
5 # 使用者50588835676
廣州部分廣州籍家長放棄對小孩子粵語教育,認為粵語無用處。其實廣州人為什麼要放棄讓孩子學粵語?當孩子們長大遠走它鄉,介紹自己來自廣東但卻不會說粵語那種身份上的缺失感無法彌補。廣州人不說廣東話?哪說什麼?其他城市的家長都沒有放棄讓自己孩子學說方言,那憑什麼先放棄的是我們!!!
-
6 # 順天明德順德公
原因很簡單,廣府人連同廣府文化都不願意離開嶺南地區。本地人尤其是飲食文化與嶺南以外的中中國人可以說“格格不入”。但,嶺南文化總能融合外來文化,並且能很切合實際地加以改良,蛻變成符合嶺南人欣賞的東西加以利用變為己用。
-
7 # 博士軒轅
南蠻的意思不知道嗎?那是封閉的蠻夷地區,對外交通閉塞,人與人的溝通不足。就算是現代的粵語區普通話,也是強制推廣形成的。
-
8 # 梧桐樹com
粵語早已布遍半個地球,粵語是漢語正統,粵語起源不是在廣東廣西而是秦始皇時代一直流傳到今天的語言。古代稱官話在秦朝至宋朝時期,元、明、清漸已胡化。如若恢復粵語為國語今天早已產除胡人的語言,恢復華夏正統!
-
9 # 粵A1234
粵語是承載廣府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母語,它不僅在廣大的珠江三角洲及香港、澳門流行,而且還在美國、加拿大等華人社群成為繼英語之外的第二語言,加拿大的現任總理特魯多每年春節期間到華人社群拜年時,第一句話就是粵語版“恭喜發財”。顯然,粵語都跨國出洋啦,你卻說粵語越不過嶺南地區,這隻能說明你的無知。
-
10 # 雲開山夫
作為正宗古漢語的粵語廣府話,為什麼越不出嶺南地區?記得開放之初在全國興起了一股粵語、白語流行歌之風,正當粵語、白語流行歌之風正盛之時開始了強制普通話教學,粵語、白語流行歌之風受到壓制,現在不但越不出嶺南地區,在嶺南地區說方言的也越來越少了。本人認為:為有效保護方言文化遺產,應撤銷普通話教學,轉為語文課結合方言普及普通話。
回覆列表
第一、粵語是正宗古漢語的說法有問題,第二、一個語言是否正宗存古跟分佈廣泛沒有邏輯關係。
粵語是嶺南土著越人的語言與南下的華夏人所操語言相結合的產物,就如同法語是土著高盧人的語言和北上羅馬人的拉丁語結合的產物一樣。粵語中有比較存古的漢語成分,有些在官話區已經消失了,這很正常,就如同美式英語的一些詞彙和發音特點較之英式英語更存古,如burly、deft、scant、talented、likely、fall、poor(lean)、dry(thirsty)、allow(affirm),i guess的用法等等,另外,美國英語的語音和標準的倫敦音相比也有點老式,具有17和18世紀英國英語的特點。例如,美國普通話中,保留有r的捲舌音,這也是莎士比亞時代的英語語音特點繼承下來的結果,又比如,美中國人把bath、fast、path等單詞中的字母a的扁平音保留,而英國卻遠在18世紀末在英格蘭南部就廢除了這種發音。嶺南地區受南嶺阻隔,在地緣結構上自成一體,不像北方容易受各種勢力影響,語言、習俗各方面變化較慢,但這不表示粵語是所謂的正宗古漢語,因為同樣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的日語和韓語中也有很多來自於中國古漢語的詞彙和發音,在如今的官話和普通話中已經不用了。
要看清一個語言的根源得看基本口語發音和底層詞彙,粵語底層是古侗臺語族的壯傣語支,從學術研究角度來講粵語是古侗臺語接受漢語藉詞影響形成的,嶺南的古壯傣南越語在一千年內接受南朝通語、中古漢語南方系統的漢語藉詞融合形成了現代粵語的基雛形,粵語能找到的漢語成分基本都能在湘贛地區找到上游來源,粵語在底層詞彙和發音上跟臨近的壯語等相似性高,因為本質上是相近族群,只是完成漢化和未完成的區別而已。“六南方言”基本都是這個情況,含有巨量的古侗臺語語言學成分特徵,同為古侗傣語後裔,吳語跟粵語有親緣性,但又不一樣,因為吳語是古侗臺語族的侗水語支,吳語的一些句法、詞法、連續變調、還有殘存的時態概念和貴州草侗語、水語、拉伽語、寮國康語有十分嚴密的親緣關係,上海本地話有幾個母音不僅在官話中沒有,在粵語閩語中也找不到對應,反而在西南布依語中存在。六南地區的語言越接近鄉村,也就越接近原始侗臺語,因為城市的流變速度太快,蘇州話有七個聲調,但蘇州原吳江縣的語言卻有12個聲調!而侗臺語就是以聲調多著稱,有著世界上最豐富、最複雜的聲調系統,侗語擁有高達15個聲調,粵語有9個聲調,廣府人認為這是古漢語的特徵,恰恰搞錯方向,真正的上古雅言的傳承者洛陽話只有3個聲調。為什麼六南地區存在文讀和白讀現象,其實根本上是因為母語沒有文字,自然要模仿漢語發音讀文,這和韓語、日語中大量漢語藉詞是一樣的邏輯。
嶺南地處南部邊陲,遠離中原紛爭,珠三角平原土地肥沃,廣府人安居樂業,生活安逸,長期以來自然較少對外遷徙拓展生存空間,尤其向北方中高緯地區,相對寒冷的地區對溫暖地區的人缺乏吸引力,就像蒙古人不會向西伯利亞薩哈堪察加遷徙一樣,東面西面都是山脈,廣府人奉行“待在家主義”不摻和北方事務是自然選擇,近代以來廣府人遷徙到海外生活多半也是海洋貿易興起西方勢力介入的結果,主動行為並不多。相比較而言,閩南人出海謀生就頻繁多了,因為土地實在太少太貧瘠,從浙江到海南遍佈閩南人的身影,明明臨近廣東,海南省卻有大量閩南語族群分佈,廣東海陸豐有閩南人,福建卻沒有廣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