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藍山文案
-
2 # 劉海888
1,蘇軾發展了韓愈以文為詩的傳統,筆力縱橫,無往而不勝,議論滔滔,通達而犀利,在章法結構上,又脈絡清楚,層次分明。
2,蘇軾想象奇特,比喻新穎,妙趣橫生。
3,議論風聲、駁辯無礙也是蘇軾詩歌的一個特色。除了他的寓理於形象中的哲理詩外,蘇軾還善於正面議論,口若懸河。
4,在觀念上,突破了詩尊詞卑、詩莊詞媚的傳統見解,把詞與詩相提並論,認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體,大大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與藝術價值。
5,在內容上,進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來詞為豔料的藩籬,以詩為詞,凡是詩能表現的內容,他幾乎用詞表現了出來,擴大了詞的創作視野,開拓了詞的境界。
6,在風格上,於柔媚婉約之外,另創恢巨集雄邁的豪放詞風,這在兩宋詞史上是一次重大轉變。
7,在形勢上,無論是詞的表現手法、藝術技巧,還是語言、音律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增強了詞這一新詩體的表現功能。
-
3 # 使用者千山暮雪時
蘇軾許多方面的文學成就都達到了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最高境界,說他代表了北宋文學最高成就當之無愧。
我們可以一一列舉蘇軾的文學成就。
散文是中國古文學範疇裡面的第一大項。
蘇軾是歷史上著名的散文家,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足以說明蘇軾的散文成就。
詩是中國古文學CROWN上的明珠。
蘇軾是歷史上著名的詩人,與門生黃庭堅合稱“蘇黃”,代表著北宋詩壇最高峰。尤其蘇軾,堪稱名副其實的北宋詩仙。
詞是宋朝最著名的一種文學體裁。
蘇軾的詞與稍晚的辛棄疾合稱“蘇辛”,代表著北宋詞壇最高峰。蘇詞開創了一種嶄新的局面,氣勢恢巨集,題材廣泛,情、景、理、趣,合二為一,意興無窮。
另外,還有蘇軾的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代表著北宋書壇最高峰。
蘇軾的文學成就之所以為人稱道,並不僅僅是他的文學技巧高超,正像他自己說的一樣,“五彩絢爛之後歸於平淡”,而且主要還是他作品裡無處不在的,深沉的人文情懷,使讀者很容易代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與作品中的主人悲喜交集,百讀不厭。
蘇軾不但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國古代文學的歷史性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千載之後,還是一樣膾炙人口,令人感動。
-
4 # Z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蘇軾不僅僅是:詞。留芳百世。他的散文代表北宋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著述極為豐富。蘇軾重視散文的思想價值,強調文要:有為而發,同時也重視文的藝術價值,善於繼承學習前人的成就,博觀約取,吸收各家之長而又有發展,把散文創作提到一個新高度。
蘇軾在《答謝民師書》中提出寫文章的標準,認為應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從而達到: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蘇軾的論文有策論、史論、雜說、雜記等樣式。他的策論文章,分析時弊,議論陳述,救弊之策,文中不論是論策還是論史,都有大量的援引歷史史實,從不同角度反覆論證,議論透闢,論證有力。如《平王論》、《石鐘山記》。
蘇軾散文一向與韓、柳、毆三家並提,從文學價值來看,蘇軾高於三家。他比韓文平易,比柳文變化多姿,比歐文酣暢。
蘇軾在散文創作上所取得多方面成就,他繼歐陽修之後成為文壇的領袖,使北宋詩文革新運動取得徹底勝利。他的詩歌對後影響深遠:南宋陸游、金代元好問、明代公安派作家、清代查慎行等都愛好蘇詩,他的散文是後人學習的楷模。
黃庭堅、秦觀、晁䃼之、張耒等曾受過蘇軾稱讚鼓勵,從而有:蘇門四學士。美稱。沒錯,蘇軾代表了北宋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
5 # 付凱91458867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蘇洵次子,宋 仁宗景佑三年(1037年1月8日)生於四川眉山紗縠行(今三蘇祠內),卒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終年66歲.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第一文人.他自幼聰慧,七歲知書,十歲能文.蘇軾幼時,其父遊學在外,由母程夫人教授詩書,即“奮厲有當世志”.宋仁宗嘉佑三年(1057),與弟轍同試禮.國子監直講梅堯臣讀了蘇軾所作《刑賞忠厚之至論》,頓覺“有孟軻之風”,遂將試卷交主考官歐陽修.修見軾卷,“驚喜以為異人”,擬取為第一,又疑其為門生曾鞏所作,為避嫌疑,才取為第二;接著,禮部複試,又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歐陽修興奮地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可喜,可喜!”並高度褒獎蘇軾“善讀書,善用書”,預言蘇軾文章“必獨步天下”,“三十年後世人更不道著我”.蘇軾兄弟遂同科進士及第.其後又同轍參加祕閣的制科考試,入三等(最高等,宋王朝建國以來制策入三等的僅二人),從此,蘇軾、蘇轍文章名揚天下,學者多從講問,皇帝還自詡為子孫得了兩個宰相.他官至翰林學士、端明殿學士、知制誥兼侍讀,曾任兵部和禮部尚書,先後出任鳳翔、杭州、密州、湖州、徐州、潁州、登州、揚州、定州等地方官,他救災治水、發展生產、抑制豪強、整頓軍紀,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蘇軾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學藝術大師,他在詩、詞、文、書法、繪畫等各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就以及他天賦的創造性,使他大大超越了同輩作家,高高處於北宋文藝的顛峰.其詩境界開闊,題材廣泛,內容深刻,風格自然奔放,圓美流動.既有現實主義力作,如《五禽言》、《李氏園》、《荔枝嘆》;又有浪漫主義佳篇,如《遊徑山》、《百步洪》,充溢著有磅礴的氣概,又如《崇惠春江晚景》、《飲湖上初晴後雨》寫得清新明淨,華美自然,尤其是後者更成了詠唱杭州西湖的千古絕唱,正如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所云:“除卻淡妝濃抹句,更將何語比西湖.”當代著名學者錢鍾書先生對蘇詩藝術風格的浪漫豪放評價道:“李白以後,古代大約沒有人趕得上蘇軾這種豪放.”蘇軾的詞一洗五代綺麗柔靡之風,啟豪放詞派之先河,高遠清新之意境,形成了豪邁奔放的風格.他拓寬了詞的題材,“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劉熙載《世概》),表現了全新的風貌.蘇軾的婉約詞同樣寫得真摯細膩,深沉淳厚,迴腸蕩氣,一往情深.蘇軾的散文更是平易自然,筆力縱橫,揮灑自如,雄辯滔滔,使他成了繼歐陽修之後北宋古文運動的當然領袖.蘇軾的書法列“宋四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之首,在宋代書苑中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蘇軾是一位畫家,是中國文人畫運動的發端和中堅人物.其寫意和傳神、常形和常理、詩畫本一律等理論,廣泛地為文人畫派所傳誦,並奉為金科玉律,影響至今.蘇軾的家庭是音樂世家,三蘇都是彈古琴的高手.《歷代琴人傳》引張右袞的《琴經?大雅嗣音》記載說:古琴世家中最著名的是眉山三蘇.
蘇軾的博學多識還表現在自然科學方面.他對中醫藥學很有研究.流傳至今的重要醫書《蘇沈良方》就是將蘇軾收集的醫藥良方與宋代另一位大科學家沉括收集的良方彙編在一起而成的.他在農業、水利、烹飪、養生等領域有極高的建樹.
像蘇軾這樣在文學藝術各個領域都有巨大成就的人,在中國文學史上幾乎絕無僅有,真可謂“千古第一文人”,他發出的奪目光輝使整個北宋文壇為之燦然.宋神宗皇帝精闢地說:“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宋孝宗皇帝稱蘇軾:“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渾涵光芒.”清代學者王國維認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四位詩人是屈原、陶淵明、杜甫、蘇軾.而其中還沒有任何一個封建時代的文人的影響能超越蘇軾之上”.中國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詩人陳毅元帥吟道:“吾讀長短句,最愛是蘇辛.東坡胸次廣,稼軒力萬鈞.”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委員長高度評價三蘇父子:“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蘇軾忠誠報國,愛國愛民,政績卓著,是一個深愛人民愛戴的良友.蘇軾曾兩度杭州為官,向朝廷力爭不能廢除西湖,並帶領杭州人民治理西湖,使西湖得以留存至今.他還疏浚六井與運河,平抑糧價,賑災濟困,創立中國第一所公立醫院——安樂坊.“軾二十年間,再蒞杭,有德於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作生祠以報”.這段出自《宋史?蘇軾傳》的話,真實地反映了人民對蘇軾的無限感激之情.他主張輕徭薄賦,富民興國,主張嚴於選材,善於任用.他反對王安石激進變法,又反對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受到新舊兩黨夾擊,一生坎坷不平.元豐三年(1079),他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築東坡雪堂,自號東坡居士.晚年遭貶惠州,又從惠州再貶到儋州.元符三年(1100),遇赦北還,提舉成都玉局觀,次年行至常州病逝,葬於河南郟縣小峨眉山,追諡“文忠公”.
蘇軾的逝世引起朝野的巨大震動.“浙西淮南、京東、河北之民,相與哭於市”;“其君子,相與吊於家;訃聞四方,無賢愚皆諮嗟出涕”;杭州人民紛紛走上蘇堤悼念蘇軾;太學生們也在寺院舉齋誌哀.士大夫們寫了很多祭文弔唁他.蘇門六君子之一的李方叔的祭文寫道:“道大難容,才高為累.皇天厚土,鑑平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千古英靈之氣.識與不識,誰不盡傷;聞所未聞,吾將安放?”(《曲洧舊聞》).祭文一出,傳遍大江南,世間“人無賢愚皆誦之”.
蘇軾一生,在坎坷與困難中不斷追求、積極進取.他以他全部獨特的政治、思想、文學和藝術生活狀態塑造了崇高的道德和典範,集中體現了中中國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命智慧,展示著燦爛的人格魅力.以蘇軾為代表的三蘇父子,以其輝煌的文學藝術成就和卓越的政治實踐,深邃的哲學思想和高尚的人格精神,形成了中國文化史上一個獨特的名人文化體系——三蘇文化,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寶貴遺產.
北宋最著名的文人首推蘇軾,他在書法上的造詣也很精深,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書法“宋四家”.蘇軾書法成就主要是體格的創新.他反對傳統束縛,認為寫字重神韻,重視表現個人的思想感情.
蘇軾從前代和當代書家中汲取營養,他一生的坎坷遭際也無不影響和促進他書藝的成長,終於達到卓然自立的境界.蘇軾生命之波瀾,至黃州一變;蘇軾書法藝術,在黃州也隨之一變.歷煉越深,其書藝也愈加超越自我.他至儋州後又為之一變,“晚歲自儋州回,挾大海風濤之氣,作字如古槎怪石,如怒龍噴浪、奇鬼搏人,書家不可及.”在蘇軾那裡,書藝與他的文學成就一樣,隨著生命的流走,閱歷的加深,愈益閃放光輝,通向美妙的境界.
-
6 # 大飛寫字
蘇軾的文學觀點和歐陽修一脈相承,但更強調文學的獨創性、表現力和藝術價值。他的文學思想強調“有為而作”,崇尚自然,擺脫束縛。“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他認為文章應達到“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蘇軾婉約詞的數量在其詞的總數中佔有絕對多的比例,這些詞感情純正深婉,格調健康高遠,也是對傳統婉約詞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1079年7月,蘇軾在湖州任上,因烏臺詩案獲罪入獄,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黃州。詩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來,蘇軾歷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績卓著。其詩詞作品在整體風格上是大漠長天揮灑自如,內容上則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而詩案之後,雖然有一段時間官至翰林學士,但其作品中卻少有致君堯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卻越來越轉向大自然、轉向人生體悟。至於晚年謫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曠達的心境就更加顯露出來,一承黃州時期作品的風格,收斂平生心,我運物自閒,以達豁然恬淡之境。以烏臺詩案為界,蘇軾的詩詞作品在創作上有繼承也有明顯的差異。在貫穿始終的“歸去”情結背後,我們看到詩人的筆觸由少年般的無端喟嘆,漸漸轉向中年的無奈和老年的曠達——漸老漸熟,乃造平淡。首先,在題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蘇軾的“具體的政治憂患”,而後期作品則將側重點放在了“寬廣的人生憂患”,嫉惡如仇,遇有邪惡,則“如蠅在臺,吐之乃已”。其行雲流水之作引發了烏臺詩案。黃州貶謫生活,使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識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後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會責任,他深切關注百姓疾苦; 後期,尤其是兩次遭貶之後, 他則更加崇尚道家文化並回歸到佛教中來,企圖在宗教上得到解脫。他深受佛家的“平常心是道”的啟發,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過上了真正的農人的生活,並樂在其中。 第三,在風格上,前期的作品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後期的作品則空靈雋永、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就詞作而言,縱觀蘇軾的三百餘首詞作,真正屬於豪放風格的作品卻為數不多,據朱靖華先生的統計類似的作品佔蘇軾全部詞作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多集中在密州徐州,是那個時期創作的主流。這些作品雖然在數量上並不佔優勢,卻著實反映了那段時期蘇軾積極仕進的心態。而後期的一些作品就既有地方人情的風貌,也有娛賓遣興,秀麗嫵媚的姿采。諸如詠物言情、記遊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田園風光、談禪說理,幾乎無所不包,絢爛多姿。而這一部分佔了蘇軾全詞的十之八九左右,其間大有莊子化蝶、無我皆忘之味。至此,他把所有的對現實的對政治的不滿、歇斯底里的狂吼、針尖麥芒的批判全部驅逐了。其題材漸廣,其風格漸趨平淡致遠。
-
7 # 飛鴻亂泥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複雜,需要多維的比較研究,我只能粗略說一下自已的看法。文學的發展到北宋以後,出現了范仲淹、歐陽修等文壇領袖,宋朝文官治世,文章開一代新風,漸漸融入現代意識,文風更活沷清新,表現更豐富自由,視野更廣博多元,一脫唐人,尤其是晚唐纏綿萎靡之風。蘇軾的橫空出世,把北宋文學更是推向了新的高度。他的詩《題西林壁》看似簡單,卻蘊含了豐富的哲理,詞巜念奴嬌.大江東去》視野巨集闊,情調深遠,開創了豪放派先河,使這一文學表現形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散文《前赤壁賦》、《後赤壁賦賦》在個人靈性的揮灑中,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對人生價值提出了全新的解答,他的各種寓言文章鍼砭時弊,觀點獨特富於啟迪,可讀性極強,完全超越了古人的世界觀,所以中年以後,自然就接過了北宋文壇領袖的旗幟。
有個說法,元佑年間,說的是皇后與大臣議論說,每當神宗皇帝在吃飯時停下筷子,手捧冊書時,一定又是在讀蘇東坡新的詩文了。
呵呵,反正我特別喜歡東坡的文章。當然,東坡肘子的味道也不錯!
-
8 # 悠然創作
宋代的詩詞、雜文、散文等文學,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特別是詞更具有獨特的時代氣息。
蘇軾是宋代文學高潮期的代表,他的詩、詞、古文的水平都很高,或平易自然,明朗流暢,妙趣生動,文字簡潔,或論理透徹,波瀾跌宕。蘇軾打破“詩莊詞媚”的界限,使詞成為了一種能夠多方面表情達意的新型詩體,開創了豪情奔放的詞派,他是宋詞發展的里程碑。
-
9 # 飛絮漫天
蘇軾代表北宋文學最高成就是哪個機構,哪個大師評估的?我都不知道?
北宋有成就的文學家雲集,蘇軾確實很厲害,也最為著名,但說是最高成就,不知道哪裡評的?
-
10 # 大江東去灌溉田
蘇軾代表了北宋文學的最高成就。
蘇軾的文學藝術成就:散文創作與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宋朝的歐陽修、其父蘇洵、其弟蘇轍、王安石、曾鞏,稱為“唐宋八大家”。詩歌創作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的創作,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創作與黃庭堅、蔡襄、米芾並稱“宋四家”。
蘇軾在古文、詩歌、宋詞和書法等方面,成就都很高,都是北宋的最高水平。蘇軾在文學藝術領域有著巨大成就和重要影響。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回覆列表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
他在當時文壇上享有盛譽,作品聞名遐邇.在後代文人的心目中,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匠.他的詩,不但影響了宋一代的詩歌,而且對明代的“公安派”詩人和清初的“宋詩派”詩人都有啟迪。
他的詞,獨具面目,豪放一脈為南宋辛派詞人有所繼承,於是形成豪放與婉約平分秋色的詞創作格局,而且,影響一直波及清代陳維崧等人。
當時就有許多青年作家眾星拱月似地圍繞在他周圍,其中成就較大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蘇門四學士".再加陳師道和李廌,又合稱"蘇門六君子".
●蘇軾的人生態度成為後代文人景仰的正規化.他進退自如,寵辱不驚,遭受坎坷,而能堅持操守,全身養性.
●蘇軾的審美態度為也後人提供了富有啟迪意義的正規化,在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方面為後人開闢了嶄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