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水稻苗期青枯,立枯,黃苗怎麼治?有什麼好藥推薦嗎?
又到水稻抪種季了。每年水稻苗期病害都是這個時段繞不開的話題。
優質健壯的水稻幼苗是水稻移栽大田以後快速分櫱的基礎。秧好一半苗。可見培育壯秧健苗的重要性。那麼,在生產中我們如何來正確的識別水稻苗期的立枯病,青枯病和黃枯病呢?
一,水稻立枯病,青枯病,黃枯病的症狀識別。
1,水稻立枯病:
一般發病的時間較早。大約在水稻幼苗一葉一心或兩葉一心時就開始發病。其特點是幼苗根芽基部縊縮易折但不倒伏。空氣潮溼時,幼苗周圍長出白色菌絲或黴狀物,爾後根部腐爛死亡。
因為此時幼苗在種子的養分基本消耗殆盡,其生長營養要靠根系從土壤中汲取。
但是根系又處於發育初期的"斷奶期",生長力不是很強。一旦外界的氣候環境變化太大,就可能使水稻幼苗生理機能失調影響其正常生長。特別是在長期低溫條件下,天氣突然變晴或長晴後天氣突然變冷時,水稻立枯病就趨勢而生。
起初是區域性性的那麼一小塊,兩至三天內可迅速擴充套件至整個苗床,引起大量幼苗黃尖卷葉,嚴重者幼苗枯死但不倒株。所以有的人將水稻立枯病形象地稱為"站著死"。
2,水稻青枯病。
又叫"捲心死"。也就是內葉捲心萎蔫失綠但不發黃呈青灰色。這是它與水稻立枯病的重要區別。基本上要在水稻種子播種後約二十天時間才發病,比立枯病發病略晚,有時因天氣原因,二者混發的時間較多。
水稻幼苗斷乳後,要靠根系在土壤中汲取養分。當土壤中肥力不足或土層較淺土壤墒情較差時,就容易出現青枯。
其次就是幼苗在煉苗的過程中,空氣的流動量加大,葉片蒸騰作用變強,使得幼苗葉片消耗的水分大於根系吸收的水分,過度消耗致幼苗失水呈現青枯。
3,水稻黃枯病。
基本上在水稻幼苗三葉一心或四葉一心,或育苗後期才發生的生理病害。發病時,幼苗從下部葉向上部葉,從外部葉向內部葉發病,葉片從葉尖向葉柄基部擴充套件,最終致水稻移栽苗軟化變黃枯死。根據其發病的外觀變化情況,人們叫它"剝皮死",是對水稻黃枯病最形象最精煉的總結素描。
二,水稻苗床立枯病青枯病黃枯病的發病原因。
一是與苗床的土壤墒情緊密相關。墒情差滿足不了土壤對幼苗生長的水分需求。二是土層貧瘠淺薄,保肥保水的效能極差。
三是與幼苗本身的抗逆性抵抗力相關。生長勢弱根系生長髮育不良的植株容易感病。健康植株一般不容易感病,或感病的機率比較少。
四是受外界生長環境的氣候變化影響較大。比如文中所提及到的曝晴曝冷,煉苗過程中的通風揭棚等人為操作不當也可以使大量幼苗感病。
三,防水稻幼苗站著死,捲心死,剝皮死的有效防控措施及注意事項:
1,在播種前要精心選好苗床地塊並配製好營養土,是培育壯秧健苗的基礎。
選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通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不選貧瘠淺薄迎風低窪積水之地作苗床。
營養士配製就地取材以菜園士為基質,每分地營養土新增鋅肥一至二斤,磷肥十斤,阿維顆粒劑八百克,人畜糞尿液適量,將肥土拌勻。忌用生泥土作苗床墊層。
播種前要用敵克松,咯菌腈,噁黴靈等對苗床進行土壤處理。
2,適時播種蓋土及土壤封閉處理。
可在三月下旬或四月初播種,過早過遲皆不宜。播種後蓋經處理後的細土,以不露籽為度。不因沒過雨的草木灰,火土,煤灰,灶臺灰等偏鹼性的細土蓋床,以防立枯病的大發生。
土壤封閉處理時要將藥液均勻噴施到苗床表面。噴霧時不快不慢,不漏噴不重噴,一遍就好,最好用扁型的那種噴頭,不用園噴頭。
3,苗床管理。
當幼苗成為"筍子樁"或開"雅雀口"時,及時除去內膜或要升內棚以防高溫燒苗。
苗齊後可用無渣稀糞水潑澆一次苗床。兩葉一心時預防一次立枯病及青枯病。可用70%寶福斯與8%乙蒜素和氨基酸葉面肥(或腐殖酸葉面肥)三元復配使用,可以達到很好的防病及壯苗效果。
為了幼苗後期生長正常,上述配方還可以在後期秧苗黃枯期初期進行病害綜合防治。
其次就是在進行幼苗煉苗時,要晴天揭棚,陰(雨)天蓋棚,白天揭棚晚上蓋棚。揭棚時按照先揭兩頭後全揭的步驟進行實施,讓幼苗逐步適應外部環境,驟然除棚(膜)會使幼苗生理機能失調而容易感病,切記!
問:水稻苗期青枯,立枯,黃苗怎麼治?有什麼好藥推薦嗎?
又到水稻抪種季了。每年水稻苗期病害都是這個時段繞不開的話題。
優質健壯的水稻幼苗是水稻移栽大田以後快速分櫱的基礎。秧好一半苗。可見培育壯秧健苗的重要性。那麼,在生產中我們如何來正確的識別水稻苗期的立枯病,青枯病和黃枯病呢?
一,水稻立枯病,青枯病,黃枯病的症狀識別。
1,水稻立枯病:
一般發病的時間較早。大約在水稻幼苗一葉一心或兩葉一心時就開始發病。其特點是幼苗根芽基部縊縮易折但不倒伏。空氣潮溼時,幼苗周圍長出白色菌絲或黴狀物,爾後根部腐爛死亡。
因為此時幼苗在種子的養分基本消耗殆盡,其生長營養要靠根系從土壤中汲取。
但是根系又處於發育初期的"斷奶期",生長力不是很強。一旦外界的氣候環境變化太大,就可能使水稻幼苗生理機能失調影響其正常生長。特別是在長期低溫條件下,天氣突然變晴或長晴後天氣突然變冷時,水稻立枯病就趨勢而生。
起初是區域性性的那麼一小塊,兩至三天內可迅速擴充套件至整個苗床,引起大量幼苗黃尖卷葉,嚴重者幼苗枯死但不倒株。所以有的人將水稻立枯病形象地稱為"站著死"。
2,水稻青枯病。
又叫"捲心死"。也就是內葉捲心萎蔫失綠但不發黃呈青灰色。這是它與水稻立枯病的重要區別。基本上要在水稻種子播種後約二十天時間才發病,比立枯病發病略晚,有時因天氣原因,二者混發的時間較多。
水稻幼苗斷乳後,要靠根系在土壤中汲取養分。當土壤中肥力不足或土層較淺土壤墒情較差時,就容易出現青枯。
其次就是幼苗在煉苗的過程中,空氣的流動量加大,葉片蒸騰作用變強,使得幼苗葉片消耗的水分大於根系吸收的水分,過度消耗致幼苗失水呈現青枯。
3,水稻黃枯病。
基本上在水稻幼苗三葉一心或四葉一心,或育苗後期才發生的生理病害。發病時,幼苗從下部葉向上部葉,從外部葉向內部葉發病,葉片從葉尖向葉柄基部擴充套件,最終致水稻移栽苗軟化變黃枯死。根據其發病的外觀變化情況,人們叫它"剝皮死",是對水稻黃枯病最形象最精煉的總結素描。
二,水稻苗床立枯病青枯病黃枯病的發病原因。
一是與苗床的土壤墒情緊密相關。墒情差滿足不了土壤對幼苗生長的水分需求。二是土層貧瘠淺薄,保肥保水的效能極差。
三是與幼苗本身的抗逆性抵抗力相關。生長勢弱根系生長髮育不良的植株容易感病。健康植株一般不容易感病,或感病的機率比較少。
四是受外界生長環境的氣候變化影響較大。比如文中所提及到的曝晴曝冷,煉苗過程中的通風揭棚等人為操作不當也可以使大量幼苗感病。
三,防水稻幼苗站著死,捲心死,剝皮死的有效防控措施及注意事項:
1,在播種前要精心選好苗床地塊並配製好營養土,是培育壯秧健苗的基礎。
選土壤肥沃土層深厚通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塊作苗床,不選貧瘠淺薄迎風低窪積水之地作苗床。
營養士配製就地取材以菜園士為基質,每分地營養土新增鋅肥一至二斤,磷肥十斤,阿維顆粒劑八百克,人畜糞尿液適量,將肥土拌勻。忌用生泥土作苗床墊層。
播種前要用敵克松,咯菌腈,噁黴靈等對苗床進行土壤處理。
2,適時播種蓋土及土壤封閉處理。
可在三月下旬或四月初播種,過早過遲皆不宜。播種後蓋經處理後的細土,以不露籽為度。不因沒過雨的草木灰,火土,煤灰,灶臺灰等偏鹼性的細土蓋床,以防立枯病的大發生。
土壤封閉處理時要將藥液均勻噴施到苗床表面。噴霧時不快不慢,不漏噴不重噴,一遍就好,最好用扁型的那種噴頭,不用園噴頭。
3,苗床管理。
當幼苗成為"筍子樁"或開"雅雀口"時,及時除去內膜或要升內棚以防高溫燒苗。
苗齊後可用無渣稀糞水潑澆一次苗床。兩葉一心時預防一次立枯病及青枯病。可用70%寶福斯與8%乙蒜素和氨基酸葉面肥(或腐殖酸葉面肥)三元復配使用,可以達到很好的防病及壯苗效果。
為了幼苗後期生長正常,上述配方還可以在後期秧苗黃枯期初期進行病害綜合防治。
其次就是在進行幼苗煉苗時,要晴天揭棚,陰(雨)天蓋棚,白天揭棚晚上蓋棚。揭棚時按照先揭兩頭後全揭的步驟進行實施,讓幼苗逐步適應外部環境,驟然除棚(膜)會使幼苗生理機能失調而容易感病,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