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菱花鏡674
-
2 # 青兒的日常生活
我第一次離開家去外地上學是小學五年級,那會兒我12歲了,從來沒有離開家的我,當然第一反應就是孤單,不適應,害怕,脫離了父母的保護,衣食住行都需要自己操心了,在家時候自己還是孩子父母的寶貝,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現在需要靠自己了,當然住宿學校裡也不會是你一個人,那麼多人一個宿舍,每天也是熱鬧,早起了就是7,8個都拿著臉盆,牙刷擠到洗漱間,如果遲了就得排隊,然後就是上個廁所也像打仗一樣,你爭我奪的,那場面堪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場面,好了再說說吃飯的場面吧,我們住宿的學校食堂就是固定的時間,固定的飯,如果去遲了就沒有了,你想想上了一天的課了,再吃不上飯是啥滋味,學校又是封閉的,沒有零食可吃,要是吃不了飯就要餓肚子了,所以不管學校的飯多差,我們也會覺得好吃,而且是吃的一滴不剩的,當然這都是讓你成長路上必須經歷的事,這些事能讓人很快成熟長大,在外的日子是孤單的,想念家人的滋味是最難承受的,夜深了人靜了,別的同學都睡著了,但是我卻在想爸爸媽媽,翻來翻去睡不著,再加上擔小,黑漆漆的一片,不禁浮想聯翩,蜷縮在牆角,矇頭蓋著被子,低聲哭泣,有多少了夜裡自己也數不清了,想想那段時間是多麼煎熬,這就是生活吧,成長必經之路,慢慢的我們就成長了,也會感激自己經歷過的一切。
-
3 # 西北設計師七點
1.很新鮮感、很刺激
2.一定要到外地上學,而且要去發達地方。很多名人,如喬布斯等,他們會選擇好的環境居住、就業,因為那裡有很多精英聚集,你可以從他們身上直接、很快學到一些優秀品質,並被深深影響,對你以後人生道路走好有極好幫助
3.一定要學好的東西,不要被垃圾的東西浸染,否則,走到哪裡都是坑
-
4 # 水上晨陽
去異地上學,腦補出二十年前的情景。
當年,我去本省東部一個地級市城市讀函授。記得初到那個城市,人生地不熟,學校裡的領導和老師特別友好,專門把我們從車站接到了學校。
每天集中上課,偌大的會議室裡,十幾個電扇吹得呼呼響,攪得人有些心煩意亂。冬天回到宿舍,天寒地凍,為了取暖,我們用力地跺著腳,十幾雙皮鞋產生的威力,一會兒就把一個大爺招上樓來,示意不要再跺了,下面的受不了。我們順勢要了幾床棉被,總算過了寒冷的一夜。
在外讀書,能交流的就是比較談得來的同學了。濱州的小周同學,是個矮個女孩兒,愛眯著眼睛笑。她的歌,唱得特別好聽。每到晚飯後,晚自習還沒上的時候,就趕到會議室,用話筒大聲地唱起來,甜美的歌聲吸引了好幾個男生,就連最帥的那個男生也在門外駐足。
吃飯的時候,食堂裡的大師傅很有意思,時不時地和打飯的學生說著笑話。當時我給師傅說“做的魚太鹹,鹹死人了”大師傅笑得不行,把我的話重複了好幾遍。透過那件事,我才知道,一個人說話的內容不論對錯,表達很重要。
不上課的時候,就去附近的地方去玩。那個城市的地勢有些高低起伏,增添了行走的樂趣。古城文化氛圍濃厚,歷來是文人墨客齊聚之地。印象最深刻的是走進李清照的故居。端莊優雅的塑像,符合後人的想象。刻意擺設的場景,一口碗口大些的古井,讓人冥想:古人過去有怎樣的生活?常見書本上介紹李清照和趙明誠是一對伉儷情深的模範夫妻,煞是羨慕。後來經過讀書才瞭解李清照與趙明誠,隨兩家長輩官場沉浮和政治地位的變化,帶來兩人之間的紛紛擾擾,和最終不為人道的坎坷際遇。華人為“名人諱”,只把一些美好的東西留給了後人。
古城的氛圍古樸安靜,街上少了經濟城市的繁華與絞盡腦筋掙錢的面孔,卻在很多地方透露著一股文化氣息,家家門上張貼的春聯,店裡賣出的唯美書籤……
不管現在還是過去,在外讀書都是一種不錯的經歷,好好學習,好好珍惜,而且時間終將濾掉不順,作為一種寶貴的回憶嵌入腦海裡。
回覆列表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爸媽從重慶到了雲南,他們為了能讓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便把我送到了離家兩百多公里遠的寄宿學校讀書,那時,交通也不發達,家到學校的往返時間將近一天,因此,我就一個人開始了在外地求學的路。
自我感覺,在外地讀書各有利弊。首先,我們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一些事情,便能提高自己的獨立能力,當然,我們還能瞭解不同的文化,體驗不同的人文風情,以此來豐富自己的見識,這對以後適應社會生活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毋庸置疑,在外地讀書也會有一絲的孤獨感,到了陌生的城市,必然有些不適應(生活習慣等方面),這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總的來說,現在的我,很感謝當初自己能在外地求學,那是一個不一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