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育兒理念到底是什麼呢?第一步,看見就是療愈的開始,知道就是改變的開始。心理學上是有一個認知行為療法,它認為透過改變思維就可以改變不良的認知從而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一個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如果我們認為孩子出現問題的責任在於我們而不是孩子的問題,那你可能就不會對孩子產生很多的行為了,你的信念改變了你過去認為孩子出現問題都是孩子的問題,這個結果肯定是你使勁訓孩子,但是如果你的信念改變了,我認為孩子的問孩子出現問題很可能是我的問題,你可能就會反思,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時候你就不會再去過多的訓孩子反過來調整自己的狀態了,所以說這就是一個認知行為療法,我們說看見是療愈的開始,知道是改變的開始。透過剛才講的你就應該看見孩子,看到自己是有問題的至少我們要明確這一點,而且我們要實時的覺察自己而不是說只在明意識這個層面上我們要實時的覺察一下,我們發完命令之後孩子又跟我們產生衝突了,是不是我的問題要不停的去覺察、思考。
第二步,要牢記四個基本原則:根據我們剛才說的這些問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且我們要給予他快樂,我們要分享他的快樂分擔他的憂愁我們要做情緒的容器。
第三,我們要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什麼時候需要幫助,什麼時候不需要幫助這就是一個界限感,這個界限感怎麼去建立,為什麼有的時候你去幫倒忙反而孩子卻很反感,也就是孩子不想讓你幫忙的時候你還非要給孩子幫忙。要在合適、恰當的時間去幫助孩子,比如小朋友們之間在一塊做遊戲比賽,孩子稍微落後點你就要上前去幫助,這樣會使孩子以後遇到一點點挫折就要去找父母幫助他。
第四,要引導要做榜樣要提建議,你想讓孩子聽你的。在認知神經科學裡面有一個理論也就是:系統一,系統一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兩種反應,比如當你被一隻老虎追的時候你會做出怎樣的行動,行動一就是拼命地跑已達到保護自己的性命,行動二就是直接和老虎決鬥(雖然贏的機率很小),總之要麼我死要你死,人這時候處在一種戒備狀態要麼就逃跑要麼就對抗,從遠古時代我們的基因已經發展成這個樣子,人在這種緊張和壓力的狀態下會做出這種反應。還有一種叫系統二,人處在一種放鬆的一個狀態下,比如人們在很享受的聽著一場音樂會,人們很放鬆所以就能很自然而然的去做出某種行為,所以家長和孩子再去對話的時候,甚至夫妻之間或者領導跟同事之間對話的時候,切記要讓對話的雙方要進到系統一去,因為一到系統一的時候他什麼都聽不見了,他要麼就是要跟你對抗要麼就走。
正確的育兒理念到底是什麼呢?第一步,看見就是療愈的開始,知道就是改變的開始。心理學上是有一個認知行為療法,它認為透過改變思維就可以改變不良的認知從而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一個短程的心理治療方法。如果我們認為孩子出現問題的責任在於我們而不是孩子的問題,那你可能就不會對孩子產生很多的行為了,你的信念改變了你過去認為孩子出現問題都是孩子的問題,這個結果肯定是你使勁訓孩子,但是如果你的信念改變了,我認為孩子的問孩子出現問題很可能是我的問題,你可能就會反思,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時候你就不會再去過多的訓孩子反過來調整自己的狀態了,所以說這就是一個認知行為療法,我們說看見是療愈的開始,知道是改變的開始。透過剛才講的你就應該看見孩子,看到自己是有問題的至少我們要明確這一點,而且我們要實時的覺察自己而不是說只在明意識這個層面上我們要實時的覺察一下,我們發完命令之後孩子又跟我們產生衝突了,是不是我的問題要不停的去覺察、思考。
第二步,要牢記四個基本原則:根據我們剛才說的這些問題,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且我們要給予他快樂,我們要分享他的快樂分擔他的憂愁我們要做情緒的容器。
第三,我們要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什麼時候需要幫助,什麼時候不需要幫助這就是一個界限感,這個界限感怎麼去建立,為什麼有的時候你去幫倒忙反而孩子卻很反感,也就是孩子不想讓你幫忙的時候你還非要給孩子幫忙。要在合適、恰當的時間去幫助孩子,比如小朋友們之間在一塊做遊戲比賽,孩子稍微落後點你就要上前去幫助,這樣會使孩子以後遇到一點點挫折就要去找父母幫助他。
第四,要引導要做榜樣要提建議,你想讓孩子聽你的。在認知神經科學裡面有一個理論也就是:系統一,系統一就是我們的神經系統兩種反應,比如當你被一隻老虎追的時候你會做出怎樣的行動,行動一就是拼命地跑已達到保護自己的性命,行動二就是直接和老虎決鬥(雖然贏的機率很小),總之要麼我死要你死,人這時候處在一種戒備狀態要麼就逃跑要麼就對抗,從遠古時代我們的基因已經發展成這個樣子,人在這種緊張和壓力的狀態下會做出這種反應。還有一種叫系統二,人處在一種放鬆的一個狀態下,比如人們在很享受的聽著一場音樂會,人們很放鬆所以就能很自然而然的去做出某種行為,所以家長和孩子再去對話的時候,甚至夫妻之間或者領導跟同事之間對話的時候,切記要讓對話的雙方要進到系統一去,因為一到系統一的時候他什麼都聽不見了,他要麼就是要跟你對抗要麼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