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天開心歷史

    我承認宋太祖趙匡胤的確是一個還不錯的皇帝,他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世,奪權過程也算比較和平的,這些優點必須承認。然而這個問題下某些歌功頌德的聲音,我看起來真的有點不是滋味,甚至有一些毛骨悚然的感覺。可能我看的是“故意某黑大宋太祖皇帝”的假歷史吧,所以如我這樣庸俗的人,真的無法理解這位大宋太祖皇帝的“仁慈”真的有多麼的高大,足以讓千年後的人還為其歌功頌德的地步,又或者說,那些身處“良籍”、“賤籍”的人不配感受大宋太祖皇帝的“皇恩浩蕩”吧!

    王繼勳仗著國舅的身份,多有不法行為。當時,朝廷招募數千人加入雄武軍,在這支軍隊即將出徵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得知許多士兵沒有妻子,便對王繼勳說:“這些人應該都是想要成家的,如果他們想要成家的話,那麼可以不需要聘禮,只要擺酒席就可以了。”王繼荀不能不能深入貫徹大宋太祖皇帝的聖諭,於是他便縱容部下擄掠民女為妻,京城為之而人心惶惶。宋太祖趙匡胤知道這件事後“大驚失色”,就下令逮捕了幾千人,人心才又安定下來了。因為王皇后已經去世了,所以大宋太祖皇帝看在已故皇后的面子上,就沒有再深究這件事了,真的是“皇恩浩蕩”的“仁慈”皇帝啊!

  • 2 # 北疆同心

    這個事是不能以“竊國大盜”做解釋的!因為自從大唐帝國解體之後,在五代殘唐時期,不僅國家林立、朝興夕易,而且這皇帝也像那走馬燈一樣頻繁更迭。

    因此,在那個極其混亂的時代,根本就沒有能夠繼續大唐正朔的政權。所以,既不能說誰竊奪了誰的皇位,也不能說哪個割據政權的君主,就是順天應民的當然統治者!

    縱觀那些所謂的“皇帝”,又有幾人真有統一天下之志,拯救黎民百姓脫離水深火熱之心呢?

    如果說趙匡胤是纂奪了後周政權的亂臣賊子,那麼後周太祖郭威奪了漢政權的皇位,又該怎麼算呢?而柴榮又是繼承了郭威的皇位,倘若可以這樣推算,那麼郭威和柴榮豈不也是亂賊子了嗎?如此一來,後周政權的統治還有什麼合法性!

    而是因為北宋政權建立後,逐步統一了分裂已久的天下,基本上統一併恢復了除幽雲十六州以外的,中原王朝的傳統統治區域。從而結束了幾十年來的混亂局面,(如果從唐末藩鎮割據的混戰算起,恐怕就不止幾十年了)部分的解除了百姓的苦難。

    當天下重新安定以後,既有利於民眾休養生息,也有利於恢復經濟、發展生產。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北宋才能在經濟上取得了超越前朝的成就,百姓們雖然免不了遭受壓榨,但卻也得以過上了大體安定的生活。

    因此,說趙匡胤是所謂的“竊國大盜”是欠斟酌的。之所以有人對趙匡胤奪權不滿,乃是由於北宋因“崇文抑武”,而導致了軍事實力驟降,致使其在幾百年裡受制於人的緣故!的確如此,北宋先受制於遼國和西夏,最後又被金國一舉滅亡。而南宋在苦苦掙扎了一百餘年之後,仍然無法避免被蒙元滅亡的結局!

    所以有人便以為,假如沒有趙匡胤的兵變奪權行徑,而是任由後周繼續統治下去,或許周恭帝也能向他爹柴榮一樣,成為有雄才大略的英君明主吧?如果真能這樣,那後周或許不僅能統一天下,而且還能從遼國手中奪回幽雲十六州哩?那不就可以避免後來的屈辱歷史了嗎?

    其內有心存異志者蠢蠢欲動,其外剛北有遼國虎視,南北有各個割據政權垂涎。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即使沒有趙匡胤奪權,也難保後周政權不被其他人顛覆,或是被遼國及四周的割據政權吞併![個人見解,歡迎交流]

  • 3 # 南山雜談

    不是沒有人敢說,而是輿論影響,有句話很有意思,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其實並不然,人民群眾有從眾心理,最容易受輿論影響,所謂三人成虎,積毀銷骨,不管什麼事,一個人說你不相信,100個人說你不相信,但上萬,上百萬,上千萬人說,會去懷疑的又有幾人?這就是輿論的力量,今天如此,古代更如此。

    那為什麼輿論會幫助趙匡胤呢?這要搞清楚兩個問題,輿論的主體是誰?輿論的主體為什麼幫助趙匡胤。

    輿論的主體

    宋代以前,輿論的主體是世家,是門閥,是名士,看看,哪怕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貴為皇家,都努力向世家靠攏,因為王朝短暫,世家長久,世家的高貴性展露無遺,不管朝堂還是地方,世家都掌握了大量的權利,直接削弱了皇權,在輿論方面更是如此,因此同樣篡位,司馬家和趙家待遇就完全不同了,你看司馬懿沒有篡位,趙大卻親自操了刀,但兩個人的名聲卻天差地別。

    而宋代以後,輿論主體變成了讀書人,在地方,秀才和舉人就是輿論,在朝堂和文壇,是進士的天下,讀書人這樣宣傳,你老百姓又憑什麼去反對?而讀書人還寫史書,他們這樣說,這樣寫,一代代下來,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最後就都變成真的了。

    輿論主體為什麼幫助趙匡胤

    前面說了,輿論的主體是讀書人,但讀書人為什麼會幫助趙匡胤,幫助他老趙家?這原因和讀書人成為輿論主體有關,前面就說了,宋之前輿論主體是世家大閥,這裡問題就來了,輿論主體為什麼會從世家大閥變成讀書人呢?這就說來話長了,我們就長話短說。

    對皇帝來說,世家大族是非常討厭的,因此從隋開始,皇帝就費盡心思的打壓門閥,,但門閥勢大,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徐徐圖之,而且還得找對方法。古代不缺英明的皇帝,他們祭出了殺手鐗,一方面可以團結廣大人民,打壓門閥,二方面可以更好的選拔人才,三方面可以給廣大人民以上升的空間,緩和階級矛盾,可謂是一舉多得。

    科舉起於隋唐,但發揚光大還是從宋開始的,宋朝推廣科舉是不遺餘力的,老趙家的皇帝親自代言推廣,宋真宗的勸學詩可見一斑,在這樣的情況下,讀書人迅速崛起,登上了歷史舞臺,掌握了國家治理權利,輿論大權,而民莫不以登榜及第為榮,光耀三代。

    吃水不忘挖井人,讀書人崛起了,就得感老趙家的恩,而作為老趙家的老祖宗,趙匡胤就無法黑了,如果那個讀書人去黑,就是忘恩負義,這就是德行有虧,而德行有虧,又如何立於中國的天地之間?

    總結,從宋開始,趙匡胤被一代代讀書人誇耀,直到今天,這樣下來,趙匡胤就是想有壞名聲,都難啊。

  • 4 # 以古觀今

    乍一看題主的問題,我以為是說趙光義,說趙光義是竊國大盜我舉雙手贊成。仔細一看說的是趙匡胤,差點答非所問了。那麼趙匡胤是竊國大盜嗎?我認為這種說法很荒謬,那麼怎麼會有人質疑,這與趙匡胤兵不血刃地取周而代之有著莫大的關係。

    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沒有誰竊誰的國的說法,趙匡胤黃袍加身是應時代的大趨勢,順勢而為。

    政權的頻繁更迭,最大的受害者是底層百姓

    從後梁到後周,幾十年的軍閥混戰,最大的受害者是廣大農民百姓,他們強迫農民當兵,為其爭權奪利賣命。不願當兵逃跑的,抓回來就是處死,農民無法生活,四處逃難,大批土地荒蕪,社會生產力受到嚴重摧殘,民不聊生。

    事實證明趙匡胤改變了五代十國繁鎮割據造成的混亂局面,開創了一個政治清明的時代,人民群眾得以休養生息,再也不必承受戰亂之苦。

    因此趙匡胤建立的政權長治久安,民心所向,更不會被打上“竊國”的標籤。

    在權衡利弊的情況下,趙匡胤營造了一個雙贏的局面,既能安撫朝中大臣,又能安撫民心。厚待周太后和幼主,封幼主為鄭王。禮遇公卿,不準將士侵犯。在周世宗留下的巨集圖下,趙匡胤及後輩繼續為之奮鬥,才成就了宋朝300多年的國祚。

    所以說趙匡胤是竊國大盜是一種偏見,趙匡胤取周代之是順應時勢,民心所向,沒有人會去說他是竊國大盜,更別提敢不敢說了。

  • 5 # 未成

    趙匡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做了改朝換代的事,被認為是謀朝篡位、竊國大盜也很正常,但是趙匡胤的做法也為自己贏得了後世的讚譽。

    在中國整個歷史程序中,改朝換代的事非常多,很少有堅持200年以上的朝代。自古以來皇位都是有能者居之,所以如果皇帝確實無能,則必有人取而代之,其中常見的改朝換代方式有三種:

    其一是皇家內鬥,這種本質上來說皇位還是沒有外流,只不過家族換了更強勢的人來坐皇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這樣一位皇帝,原本李淵已經冊立李建成為太子將來要將皇位傳於李建成,但是最後是弟弟李世民殺掉了李建成,逼迫父親退位讓賢,自己當上了皇帝,這就是典型的家族內鬥皇位更替。

    其二是發動武裝起義,最後打敗皇家軍隊而取得皇位,能通過這種方式當上皇帝的都不是一般人,比如漢高祖劉邦以及明太祖朱元璋。他們兩位皇帝的共同特點都是通過常年的征戰最後取得的皇位,這種武力鬥爭的方式也是中國歷史上主流的朝代更換方式。

    其三就是重臣謀反篡位,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大多是臣子功高蓋主,已經賞無可賞了,當臣子的要麼被皇帝找理由殺掉以絕後患,要麼自己謀朝篡位取得皇位,很少有相安無事善終的。三國時期曹操、司馬懿最後都是這樣做的。

    趙匡胤就是屬於第三種,通常這種謀朝篡位都會對前朝皇帝家族趕盡殺絕,以絕後患。唯獨趙匡胤謀反以後善待後周柴氏皇族,賜“丹書鐵券”世代不得侵擾。對前朝重臣也都安撫有加,兵不血刃的改朝換代,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正是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象,開創了宋朝統一中國的空前盛世,讓百姓過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所以後世對於趙匡胤如何取得皇位也就不再過多的討論了。

  • 6 # 蘭臺說

    從趙匡胤獲取政權的方式而言,是竊國大盜。

    但是,趙匡胤統治期間善待前朝後周皇室,重用士大夫、文人,善於治國,成就較大。因而很多人不說他是竊國大盜。

    其一,後周皇室可謂趙匡胤的知遇恩人,而且他身為後周的臣子卻奪取了政權。

    因為他早年投奔郭威,之後郭威廢漢建周,趙匡胤得以進入宦途。

    周世宗柴榮時,重用趙匡胤,臨終前任命他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960年,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受命前往禦敵。

    但是,大軍在陳橋驛發生譁變,隨即回師京城,使得後周恭帝柴宗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國號為“宋”。

    中國歷史上,朝代更替的方式往往是用轟轟烈烈的軍事手段暴力推翻前朝,建立新朝。這種手段也被人們認為是常規方式,也是合乎常理的途徑。

    但趙匡胤沒有用這種常規的方式,沒有轟轟烈烈、旗幟鮮明地公開討伐前朝,而是靠親信們的“陰謀”策劃下,幾乎兵不血刃,就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

    如果說軍事暴力手段是“公開搶奪”的形式,那麼相比之下,趙匡胤的這種不流血的和平奪權方式就是“盜竊”。

    作為臣子,趙匡胤以軍事力量和人望相威脅,逼迫幼弱的皇帝退位,自己替而代之。

    用傳統道德觀念,說他是謀逆犯上、“亂臣賊子”也不過分。所以,說他是竊國大盜沒錯。

    其一,趙匡胤受後周開國皇帝郭威恩寵,也受後來的世宗柴榮重用,地位顯赫。加之他能力出眾,屢建軍功,頗受擁戴。

    其二,趙匡胤稱帝有讖語預告在先,似乎是天命。

    顯德六年(959年),世宗柴榮北伐時,在行軍路上審閱各地所上文書時,得到一隻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

    後來,時任檢校太尉的趙匡胤獲取了後周政權。這也就應驗了“點檢作天子”的讖語。

    在相信天命的古代,這就使得趙匡胤獲取政權披上了合理的色彩。

    其三,從表面上看,是趙匡胤的親信們發動了“陳橋兵變”, 擁立趙匡胤為帝。

    趙匡胤似乎是在醉酒、不知情之下被“黃袍加身”的。

    這也就顯得趙匡胤是體恤軍民,出於大義,而不得已當皇帝。

    至於“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是否趙匡胤的本意、指使,局外人和後人不得而知。但這至少使他的“竊國”性質在社會輿論中沒那麼嚴重了。

    其四,趙匡胤及北宋統治期間,善待周氏皇室、士大夫、文人。

    趙匡胤被“黃袍加身”後,就當眾宣佈:“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

    他是這麼說的,後來事實上也基本上也是這麼做的,使他獲得了“仁義”的聲譽。

    這份遺訓主要有三點:1)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2)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3)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於是,自趙匡胤開始,歷代皇帝也基本上一直善待前朝皇室柴氏和士大夫、文人。北宋皇朝因而也一直是“崇文抑武”國策,頗受士大夫、文人好評,口中、筆下自然就會給趙匡胤留情面。

    其五,趙匡胤具有較好的人格魅力,寬仁大度,勤政愛民,崇尚節儉,而且善於治國。

    趙匡胤在位期間,使國家逐步走向統一,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革除了五代時期的弊政;重視農業生產,減輕徭役,賦稅專收;以身作則,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等等。

    從而,使得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出現了史學家稱道的 “建隆之治”。

    所以,從趙匡胤獲取政權的行為方式而言,是竊國大盜無疑。但他在輿論上表明瞭他是授天命成為皇帝的,而且也用行為證明了自己是個好皇帝,洗涮了“竊國”的名聲。

  • 7 # 一陽復史

    真是可笑!說是“竊”國的人,就是因為它沒有流血和犧牲?可以起義造反,可以殺兄弒父,就是不能偷對吧。

    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完成了國家統一,對後世影響不可謂不大,可以說是一樁偉業了,歷史同一時期有誰比他強?今天且不說大宋國怎麼樣了,只說趙匡胤。

    趙匡胤在後周時期,跟隨柴榮屢建戰功,公元958年柴榮駕崩後,年僅七歲的柴宗訓繼位,公元960年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後當眾宣佈:“回開封后,對太后和幼主不得驚犯,對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諸將士都應聲“諾”。趙匡胤於是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兵變後賜“柴家”鐵券丹書,讓柴家世代享有免罪特權。試問,哪朝哪代有對老東家不殺戮反而賜免死金牌的。

    趙匡胤統治期間,通過“雪夜定策”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結束了多年的分裂。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偉人?至於說“竊國大盜”的人,實在可笑!

  • 8 # 盧海

    柴榮英年早逝,年僅39歲就病死,柴榮也是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南征北戰,為後世的宋朝統一南方有很多貢獻。柴榮病死後,他的兒子柴宗訓即周恭帝,年僅七歲,次年由於契丹來犯,後周大將趙匡胤領兵抗敵,結果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於是逼迫太后與小皇帝禪位,建立宋朝。

    在趙匡胤的心目中,最崇拜的人是周世宗柴榮。柴榮“其御軍,號令嚴明”,人莫敢犯,攻城對敵,矢石港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動容。應機決策,出人意表。又勤於為治,百司薄籍,過目無所忘。發奸擿伏,聰察如神。這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對柴榮的評價。可以說是讚譽有加

    趙匡胤頒佈聖旨優待柴榮子孫,賜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趙匡胤建立宋朝,在一塊石碑上留下三條遺訓,其中有一條就是,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

    趙匡胤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宋朝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不僅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而且深為後世史學家所津津樂道。

    於歷史貢獻來說,也不能認為他奪取柴氏皇位罪大惡極,應該是局勢發展所造成的結果。

  • 9 # 設身處地看問題

    屁話!江山社稷有德者據之。如果趙匡胤竊國,那沒有一個皇帝不是竊國大盜!

    給小學生普及一下道理,否則只能是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從近的歷史講,宋的建立源於亂唐!

    安史之亂始於李世民發動政變,殺光兄弟,殺光侄子,篡位,霸佔兄弟媳婦的不齒亂倫行為。社會從此沒有倫理道德,沒有秩序。致包括以後的武則天,淫亂無度。李世民是千古罪人,導致安史之亂起少數民族崛起,導致安史之亂起唐潘鎮割據,名存實亡。可以槍桿子裡出政權,不要秩序。導致歷史上最黑暗的五代十國,導致契丹西夏金的崛起,導致蒙古的崛起,貽害無窮。

    中央科教頻道定義,五代十國作為史上最黑暗時期,百姓深受其苦,趙匡胤作為拯救黎民百姓的英雄應運而生!

    五代十國五十三年十七個皇帝,平均一個皇帝四年不到,規模都很小,沒有一個是正統。

    後周自己建立就是郭威自己殺了後漢皇帝,又殺了自己新立的沒有任何問題的皇帝劉贇,充滿血腥殺戮。柴榮本身好殺,嚴刑峻法,輕視百姓,且對整個楚州屠城,不是明君所為。

    龔帝繼位七歲,主少國疑,趙匡胤不黃袍加身,其他人也必然黃袍加身,如果其他人黃袍加身,龔帝必然滿門抄斬,得不到善待。

    何況周世宗狐性多疑,他死前懷疑符彥卿,所以將權利分散,互相牽制。張榮德,將他調離。懷疑李重進,將李重進調離。任用韓通,任用文臣。沒有主心骨,誰會賣命。

    趙匡胤建宋以後,最大的功績,重建被唐毀壞的社會秩序,讓禮樂重建。他善待前朝君臣,善待百姓,統一唐安史之亂以後的主要控制領土,讓百姓得以修生養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處於世界前列,功在不朽!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

  • 10 # 淅淅的小雨857

    趙匡胤是竊國大盜

    公元959年,後周顯德六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繼位的恭帝年少只有七歲,因此當時政治不穩。

    公元960年,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遼國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訊息。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後屈尊求救於宰相範質,皇室威嚴蕩然無存。範質暗思朝中大將唯趙匡胤才能解救危難,不料趙匡胤卻推脫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範質只得委趙匡胤最高軍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

    第二天,趙匡胤統率大軍出了東京城(今河南開封),行軍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當時,大軍剛離開不久,東京城內起了一陣謠傳,說趙匡胤將做天子,這個謠言不知是何人所傳,但多數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誰也不敢相信,卻已慌作一團。趙匡胤此時雖不在朝中,但東京城內所發生的一切他都瞭如指掌,而且這也是他的傑作。周世宗在位時,他正是用此計使駙馬張永德被免去了殿前都點檢的職務而由他接任。趙匡胤知道皇帝的心理,就怕自己的江山被人奪走,所以他們的疑心很重。這次故計重施,是為了造成朝廷的慌亂,並使他的軍隊除了絕對聽命於他外別無他路。

    正月初三日,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劃就付諸實踐了。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佈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趙炅)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剛醒來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呼喊萬歲的聲音幾裡外都能聽到,遂擁立他為皇帝。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正月初四,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建立了趙宋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發生大規模暴亂會失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