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川太后

    起源

    秦腔, 別稱“梆子腔”,是中國西北地區傳統戲劇!

    起源於古代陝西、甘肅一帶的民間歌舞,是在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安生長壯大起來的,經歷代人民的創造而逐漸形成,因周代以來,關中地區就被稱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因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俗稱“桄桄子”。

    秦腔歷史悠久,明代萬曆間《缽中蓮》傳奇抄本中,有一段註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的唱詞,且都是上下句的七言體,說明秦腔在當時或在那以前不但形成,而且已外傳到其他地方了。

    然而,它的起源,眾說不一,大體有形成於秦代(或先秦),形成於唐代,形成於明代三種說法。《缽中蓮》是江南無名氏之作,證明已傳播到江南。江南遠離陝西,傳播需要時間,據此,秦腔在明中葉當已形成。

    京劇,豫劇都有借鑑秦腔腔調!

    流派

    雖然其歷史源遠流長但秦腔的流派卻不是很多,也基本不成形。目前,有關部門和秦腔工作者正在極力促成秦腔流派的形成。目前通常公認的幾個流派有:

    劉派(劉毓中派):劉毓老被譽為鬚生泰斗,衰派一絕。其表演蒼勁有力,富有特色。代表作有《三滴血》《烙碗計》《遊龜山》等,後繼者有郭葆華、桑梓、王宏義等。大肖派:即易俗社著名錶演藝術家肖若蘭老師奠基的花旦藝術流派,以委婉細膩見長;繼承人有李淑芳、王榮華、張臘梅等;二肖派:即秦腔表演藝術家肖玉玲形成的演唱流派,以閨閣旦為主,而且目前學唱人員比較多,代表作有《火焰駒》《玉堂春》等。繼承人有侯紅琴、蘇鳳麗、雷通霞、王小小等。郭派:即已故秦腔藝術家郭明霞老師奠基的流派,演唱字正腔圓,咬字遒勁有力,別有風味。代表做有《趕坡》《鍘美案》、《四賢冊》《蝴蝶夢》等。繼承人有咸陽劇團的張紅。衰派老生一絕劉毓中劉派:劉毓老被譽為鬚生泰斗,衰派一絕。其表演蒼勁有力,富有特色。代表作有《三滴血》《烙碗計》《遊龜山》等,後繼者有郭葆華、桑梓、王宏義等。馬平民馬派的丑角。

      目前秦腔界有13位被國家授予秦腔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稱號的人,他們的表演均可自成一派,但還沒有得到秦腔界公認。他們是:

    鬚生:呂明發、雷開元、李愛琴、劉茹惠。旦角:張詠華、全巧民、餘巧雲、馬友仙、肖玉玲、李淑芳、張紅、馬藍魚。武生:康少易“百戲之祖”

    這個稱號也不好說!就看各位個人怎麼看了!

    秦腔花旦

  • 2 # 神諞秦腔

    秦腔發源於古代陝西、甘肅等地的民間小曲,成長壯大於歷史文化名城西安,歷經各朝各代的藝術家反覆錘鍊、創造,而逐漸形成。古時陝西、甘肅一帶屬秦國,所以稱之為“秦腔”。因為早期秦腔演出時,常用棗木梆子敲擊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後,流傳全國各地,因其一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體系,對各地的劇種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並直接影響了梆子腔劇種的發展,成為梆子腔劇種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藝樸實、粗獷、豪放,富有誇張性,生活氣息濃厚,技巧豐富。其身段和特技有:趟馬、吐火、噴火、擔子功、翎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鞭掃燈花、頂燈、咬牙、耍火棍、跌撲、髯口、蹺工、獠牙、帽翅功等。秦腔的唱腔分為歡音和苦音兩類,歡音善於表現輕快活潑、喜悅的感情,而苦音則長於表現悲憤、淒涼的感情,豐富多彩的唱腔能夠很好地表現各種感情。秦腔的主要伴奏樂器為板胡。秦腔的角色分類有“十三門二十八類”之說,即角色分為四生、六淨、二旦、一醜等13門,而這13門又可細分為28類。各門各類都有其特色,都有著名的演員、著名的戲劇段落。

    秦腔的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其中以取材於“三國”、“楊家將”、“說岳”等英雄傳奇或者悲劇故事的劇目居多,劇目無論在數量還是題材的廣度都居全國300餘種戲劇之首。

    關於秦腔的起源與形成,秦腔界存在有秦漢說、唐代說、明代說等多種說法,但能得以肯定的是:秦腔在明代末年已經形成,現存的明代萬曆年間傳奇劇本《缽中蓮》中,就出現有【西秦腔二犯】這一曲牌名稱。秦腔在清代初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在陝西出現了眾多的秦腔班社和著名演員,以西安為例,就存在有三十餘個秦腔班社,藝人們還組織成立了西安梨園會館。同時,秦腔藝人還走出三秦,進北京、下揚州,將秦腔帶到了全國各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上要種小麥了,農民該如何選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