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喬江寶

    陳叔寶(553年一6O4年),字元秀,今浙江長興人,陳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在位僅七年。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豔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陳叔寶的皇位來的並不容易,他的二弟就一直對皇位有覬覦之心,正因如此,陳叔寶在眾目睽睽之下差點命喪黃泉。公元582年,病入膏肓的陳宣帝召陳叔寶、陳叔陵、陳叔堅在身邊侍疾,也就是伴陪皇帝度過最後時刻。此時,陳叔陵就讓身邊的官更準備利刃好刺殺陳叔寶。陳宣帝剛去世,陳叔陵就讓人去外面取劍,身旁的待臣沒有反應過來,而一旁的陳叔堅明白了他的意思,立即提高警惕,監視陳叔陵的舉動。果然,陳叔陵趁陳叔寶伏地痛哭的機會,抓起一把切草藥的刀向陳叔寶的頸項砍去,陳叔寶受重傷,在皇后和陳叔堅的保護下逃走。隨即派大將蕭摩訶將陳叔陵滿門誅殺。

    當攻入後宮的隨軍從一口枯井中將陳叔寶和他寵愛的張麗華、孔貴嬪拉出來時,陳朝就此宣告滅亡。陳叔寶降隨的16年後,公元6O4年十一月,陳叔寶在洛陽城病死,享年52歲。我們在來看看另外一首同樣是為美人而作的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首詩很單純,就是誇讚女人美麗的容顏。作者是李白。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唐玄宗和楊玉環在著名的沉香亭飲酒賞花,為提高雅興,唐玄宗命人召來李白,請他卻興賦詩。當時李白才進宮不久,對一切新事物都懷有崇高的熱情,他乘著酒醉迷離的時刻寫下了這三首佳作《清平調》,這是其中的一首。這首詩將楊玉環的外貌寫的極其美麗卻很縹緲,給人留下許多想象的空間。詩人說如果不是在仙人居住的群玉山頭看見她,也可能在瑤臺才會相逢,這種仙女般的人物怎麼可能會出現在人間呢?這詩首讓楊玉環和唐玄宗讚歎不已,詩人的才華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肯定,這一時期也是李白人生最得意的階段。

    無論是皇帝還是人臣在平時都要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就是身份的定位。如果忽略了這些,那麼遲早會成為國家和人民的千古罪人,要知道,歷史是為勝利者書寫篇章的。

  • 2 # 我來讀歷史

    《大風歌》是漢高祖劉邦創作的一首詩歌,是他平黥布還,過沛縣,邀集故人飲酒。酒酣時劉邦擊築,同時唱的這首歌。這首詩前兩句直抒胸臆,雄豪自放。全詩充滿著一種王霸之氣,最後一句卻也抒發了作者內心表現出對國家尚不安定的濃郁的擔心,惆悵。

    《大風歌》漢.劉邦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譯文: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大風歌》整首詩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曆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是騷體詩(或稱楚辭體),這類作品形式自由,句尾多帶“兮”字。這首詩表達了一個帝王的心聲——願四方之猛士助我一統江山,永得安定。心有天子之氣,寫出的詩便宏大志遠。

    這個評價顯然是夠高的了。但平心而論,這不是無原則的溢美,人家湯恩,一個外國學者,也沒必要對兩千多年前一位中國皇帝說奉承話!兩千多年前的劉邦,就已經走出了國門,都成了世界級的人物了,可謂是為國爭光的先驅。

    談到對劉邦的定位,說他是位政治家,大概沒有多少人會反對;但如果說劉邦是位詩人,同意的人可能就不多了。但事實是,劉邦確實是個詩人,還是個相當優秀的詩人。這話可不是我信口胡說,而是一位大學者劉勰的定論。劉學者的原話是:“高祖《大風》、《鴻鵠》之歌,亦天縱之英作也”。 意思是說劉邦的兩首詩《大風》與《鴻鵠》,寫得率真本色,是純天然的好作品。

    劉學者是整個南北朝時代最博學的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他的文學理論著作《文心雕龍》,被後人稱為“體大精深,籠罩群言。”劉勰品評詩人的眼光很高,他認同的古代詩人沒有幾個,劉邦是其中幸運的一個。

    劉勰的話不是空穴來風的無根之談,更不會是阿諛奉承劉邦。因為他與英國的歷史學家湯恩比一樣,也沒有這個必要,劉邦早他五六百年就到了另一個世界去了。

    確實,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的不可思議,就是這樣一位與詩文無緣而且極度輕視文人尤其是詩人的半文盲帝王,卻寫出了兩首千古傳頌的經典之作;而中國古代車載斗量的寫詩文人,他們一生嘔心瀝血“吟成五個字,用破一生心”,但寫下的詩歌流傳到後世能有幾人呢!這其中的糾結,真是讓人想破頭也想不明白。

    是否我們可能這樣理解:詩歌與讀書無關,與學問無關,而與性情有關!劉邦的文學成就也說明一個道理:學者是後天的,詩人是天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婚姻有很多的多愁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