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超時空接觸

    匯豐高管離職裁員並不新鮮,上月德意志銀行宣佈全球裁員1萬人,未來10年銀行離職潮會是常態,主要原因有三:

    1、全球經濟下行,金融業影響首當其衝,愈演愈烈的貿易摩擦是宏觀經濟不景氣一個縮影,繼十年前金融海嘯之後,新一輪金融危機暗流湧動;

    2、金融科技挑戰傳統銀行業務模式,以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正在顛覆傳統銀行從業者,以人海戰術取勝的信貸業務、保險業將逐漸被機器人取代;

    3、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帶來挑戰。比特幣、以太幣等去中心化貨幣,在跨境支付方面帶來低成本和高效率是傳統銀行不能比擬的(中國不支援),另外國外傳統銀行不支援比特幣投資,導致流失部分客戶。

  • 2 # 股海刀客

    銀行業已經慢慢走到盡頭,裁員是必定要走的方向!現在移動支付這麼好用!加上馬雲的網商銀行也開了五年多了!所以說,銀行減少沒必要的人員,是可能性最大的!也是大勢所趨!

  • 3 # 毅言堂

    匯豐的公告顯示,其CEO範寧(John Flint)是在與董事會取得一致後,同意“辭職”的,匯豐董事長還表示“這是個關乎未來的決定”。這說明兩點:其一,董事會對範寧任內的成績不滿意,“關乎未來”而需要另尋良將;其二,畢竟範寧幾乎整個職業生涯都貢獻給了匯豐,因此沒說“解聘”,而是讓範寧自己“辭職”,既顯和諧,又給了範寧面子,顯其識大體、顧大局。

    至於裁員,短期內是降低成本,長期也體現匯豐在業務線和區域市場投入上的輕重調整,反應的是其戰略考量。

    無論是“裁軍”還是“換將”,體現得都是上市商業主體一切從提升業績出發的殘酷與現實。

  • 4 # 熊貓投資

    銀行的形勢

    其實在2015年中國推出《存款保險條例》時,或許就已經預計到未來幾年銀行所面臨的形勢將極其嚴峻,甚至出現破產的可能性也不排除,因此提前出政策進行預防。

    從近期的形勢來看,由於受實體經濟的影響,銀行的不良貸款持續增加,目前所面臨的形式確實不容樂觀。今年以來,先是包商銀行被建行接管,之後工商銀行入股錦州銀行(工行遼寧分行副行長郭文峰出任錦州銀行行長),在算上去年已經兩任董事長被查、行長突然被免等一系列事件的恆豐銀行,連這些大銀行以及城商行的形式都這麼嚴峻了,更何況其他的中小銀行。

    匯豐銀行

    匯豐銀行的全稱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不過雖然帶有香港以及上海二字,但是其實帶有英資背景的銀行,同時也是香港最大的註冊銀行。匯豐銀行也是被爆出向美國舉報華為的企業,正是因為匯豐的舉報導致了孟晚舟被滯留。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銀行,其實目前匯豐銀行同樣也受到全球經濟形式下滑的影響,除了在亞太地區保持盈利增長外,在歐美匯豐銀行都出現了虧損的情況(以2017年為例,匯豐銀行亞洲地區稅前利潤153億美元,但在歐洲業務則虧損18.6億美元)。

    2019年8月5日早,匯豐控股宣佈,該行歷史上最年輕的CEO範寧(John Flint)在上任不到一年半後將離職,並且表示,該行需要改組最高管理層,以應對“具有挑戰性的全球環境”,該行全球商業銀行部門負責人諾爾-奎恩(Noel Quinn)將擔任臨時CEO。

    PS:有傳言是平安入股後,剔除這家坑害華為以及資助GD的高管。

    除了CEO離職,匯豐還要繼續裁員5000人以控制成本,從CEO離職及裁員以來,最近一個多禮拜裡,匯豐的市值已經蒸發了91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820億元)。

    所以匯豐這是主動採取措施以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經濟形式挑戰,特別是被爆出坑害華為一事,匯豐在主要盈利的亞洲區更是面臨的更大的挑戰,因此提前應對不失為一個解決的方式。

    而這件事也被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在媒體訪談中確認了此事。任正非在6月24日回答《金融時報》記者提出關於“匯豐協助美國政府給華為製造麻煩”的問題時,任正非說:“這家銀行從一開始就清楚Skycom在伊朗的業務,也知道Skycom與華為的關係。華為和這家銀行之間的郵件可以證明,上面還有銀行的LOGO呢。所以從法律的角度來講,他們不能說他們被騙了或者不知道,因為我們有證據。”

    在接受美國CNBC的採訪時,任正非也同樣表示只要法庭把這些證據公開,那麼華為被捕高管所涉及的問題是“可以澄清、解決的”,因為這個銀行從頭到尾是知曉情況的。

    總結

    在其他區域基本沒有盈利,在核心的亞洲區,因為坑害華為一事受到華人的抵制,可以遇見的是匯豐接下來的日子將更加煎熬,面對不斷下行的經濟形勢以及複雜的競爭環境,提前裁員控制成本以應對未來的壓力,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提前預防手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女朋友問:“選足球還是選我?”,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