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柳上惠執筆

    三國謀士輩出,那排名前五的是哪些人?

    第一:諸葛亮

    首先,長的帥:《三國志.諸葛武侯傳》記載,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

    其次,有謀略:隆中對、取西川、六出祁山,一州之地壓著九州之地打。

    再次,懂政治:西川漢中之地被其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武侯身死之後百姓主動為其建造武侯祠以祭之。

    四者,懂外交:舌戰群儒、和吳抗曹。

    五者,識人心:劉巴厭惡張飛、關羽想和馬超單挑,法正小心眼都是他解決的。

    第六,識音律:史書上說其好為樑甫吟,善操琴、有《琴經》流於後世。

    第七,懂書法:好草書,書法大家。

    第八,懂武藝:諸葛亮,定黔中,從青石祠過,遂抽刀刺山,投刀不拔而去,行人莫測。

    第二:荀彧

    曹魏謀士眾多,能人輩出,可荀彧卻能鎮壓全場,成為當之無愧的首席謀士,而且荀家有能耐的人賊多,他也是穩穩當當的第一。

    第三:周瑜

    曲有誤,周朗顧,江東周公瑾文武全才,赤壁之戰打的一眾曹魏謀士集體腦子短路,以少勝多,足以青史留名。

    第四:郭嘉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雖然只是句戲言,但是也難掩郭奉孝天縱奇才,曹操自己都說,赤壁之戰若奉孝在,必不至此。

    第五:司馬懿

    雖然初期的時候有一大批人能力在他之上,但是有時候結果比過程更加重要,項王百戰百勝,垓下一戰卻兵敗身死,三國亂世,終究是司馬一族笑到了最後。

  • 2 # 伴月行樂

    首先看看什麼是謀士,指設謀獻計的人。那麼縱觀三國眾多謀士誰能做到前五呢?諸葛亮,荀彧,郭嘉,魯肅,賈詡。為什麼是他們五位呢?

    第五位賈詡為何賈詡排在第五。首先說賈詡在看透人心上是一流的。比如當年賈詡還在段煨手下,段煨對賈詡十分的好,但賈詡還是要去投奔張繡,很多人不解來問:“段煨對你這麼好,為何還要投奔張繡,如果他到時候殘害你的母親怎麼辦。”賈詡回到:“段煨對我好是因為我的聲望高於他,所以他即對我好,也防著我,而張繡手下沒有謀士,如果我去一定能獲得重用,同時段煨也會對我母親更好,以求通過我結盟張繡。”果然當賈詡到了張繡那裡,張繡對他言聽計從,而段煨也對賈詡的母親比以前更好。如此識人之能,也就只有郭嘉能與之匹敵了。姓安居樂業,江東自然就會臣服。曹操不聽,賈詡也就不再多言。而在計謀上賈詡也不輸他人,當年董卓死後,李傕,郭汜本想逃跑,但賈詡建議他們打回長安,打不過再跑也不遲。結果二人成功打下長安,把持朝政。那為何他只在第五呢。也是因為賈詡太能看透人心。在誰的手下賈詡的第一原則都是優先明哲保身,而絕不觸動領導的逆鱗。比如在張繡手下的賈詡,敢於不經過領導同意就敢走袁紹的使者,讓張繡投降曹操,因為他知道,張繡對他言聽計從。他可以獨斷專行而不遭到猜忌。而到了曹操手下的賈詡,心知曹操多疑,所以不僅閉門謝客,不和權貴交往,連子女婚姻都拒絕和其他朝臣聯姻。而出謀劃策方面,也不再獨斷專行,而僅僅是提出建議讓曹操自己定奪。比如赤壁之戰前,賈詡曾勸諫曹操。荊州北部已經到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安定荊州士人之心,穩固發展,百姓安居樂業,江東自然就會臣服。結果曹操並未採納。賈詡也就不再多說什麼。第四位魯肅

    他在第四位我相信有人會不服。如果從《三國演義》看魯肅憑啥能在第四。但是從《三國志》看。這個第四名副其實。首先魯肅是江東版隆中對的主角。當年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的時候,魯肅和孫權也有過一次密談,魯肅給他定下來荊州劉表,江東、益州孫權,北方曹操的三足鼎立的方案。(當時的劉備還在寄人籬下。所以不可能是三國鼎立的一方)孫權大喜,這是他手下第一次有謀臣給他定下戰略方針。赤壁之戰前,張昭極力說服孫權投降,也是魯肅在周瑜還沒回來的時候,極力反對投降,堅定了孫權抗曹之心。所以周瑜死後,魯肅接任周瑜,成為第二任江東大都督也是有原因的。而歷史上知名的單刀赴會恰恰魯肅是主角。在會上他只帶了幾名隨從,毫不畏懼武力超群關羽,據理力爭,雖然沒能要回江陵但比起武藝超群的關羽,謀臣魯肅才更應該被敬佩。最終也是在周瑜,魯肅的經營下,得以三分天下。而東吳後代的都督,也都照著魯肅的路子在經營著,難怪孫權在稱帝登基那天說道:“子敬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天呀。”

    第三位郭嘉我想他排在第三一定會有爭議。不得不承認,作為謀士郭嘉功績卓著。而且郭嘉也能看透人心。比如曹操圍攻呂布的下邳。大半年而不能破城,曹操就像退兵,這時候是郭嘉站出來鼓勵他堅持下去。最終生擒呂布。再比如官渡之戰前,曹操想先擊破投靠袁紹的劉備,但又怕袁紹在後面夾擊,於是又是郭嘉說:“袁紹這個人反應慢半拍,等咱們打完劉備他才能反應過來。”果然,曹操擊破呂布後,袁紹才覺得錯失了良機。官渡戰前,曹操擔心江東的孫策會趁機偷襲許昌。還是郭嘉告訴他孫策仇人太多自己又不注意,早晚死於仇家手裡。最終,孫策死於許貢門客的埋伏。之後曹操北征烏桓眾多大臣反對,認為劉備會慫恿劉表趁機攻打許昌,又是郭嘉說:“明公你就放心的去,把許昌變成空城劉備都來不了,因為劉表優柔寡斷,又無進取之心,他自知能力不如劉備,所以處處提防,絕不會允許劉備來攻的。”果然直到曹操從烏桓班師回朝,都沒見著劉備的人影。而且多疑的曹操貌似從來不曾懷疑過郭嘉,郭嘉可以在曹操獲得極大的信任。陳群曾檢舉郭嘉的不檢點行為,曹操卻從不在意。甚至想要百年後託孤於郭嘉。可惜天妒英才,37歲的郭嘉死於疾病。如果他還活著,我相信他和諸葛亮會留下精彩的對戰,但是歷史沒有如果。錯過了曹操中後期的精彩對決,是把郭嘉定在第三的原因之一。第二位荀彧

    曹操曾評價荀彧:“吾之子房也。”荀彧早起跟著袁紹,認為此人不能成大器。於是投奔了曹操。當年曹操攻打徐州陶謙的時候,陳宮迎呂布入兗州,是荀彧隨機應變,召回夏侯惇,又與程昱定計為曹操守住了三座城池,成為曹操反攻呂布的大本營。也是荀彧堅持希望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許縣。從此曹操佔有了政治上的優勢。也許荀彧不像郭嘉,荀攸那樣為曹操臨陣獻計,但他為曹操統籌排程,推舉人才。戲志才,郭嘉都是他推薦給曹操的。而荀彧也是曹操前期的重要謀臣,曹操沒有猶豫不決的事情就會詢問荀彧。荀彧總能替他解惑。官渡之戰,曹操軍糧將盡,士兵士氣低落,曹操寫信給荀彧,想要退守許縣。荀彧極力反對,認為袁紹也到了人困馬乏之際,現在兩方比的就是誰能堅持下來。果然,不久,袁紹謀士許攸來投,後面就是著名的火燒烏巢。袁紹大敗。可以說在曹操的早期,臨陣智計靠的是郭嘉,荀攸。那麼戰略方向以及後勤補給靠的就是荀彧。每當曹操出征都是荀彧在朝內幫曹操維護者權利以及補給。其實荀彧也側面證明了早起的曹操也許真的希望中興大漢。可惜隨著權利的變大,人心也在變化晚年曹操與荀彧的決裂也證明了那個漢臣向漢賊的轉變,可哀可嘆。

    第一位諸葛亮這個應該沒什麼爭議,過多的事蹟不想再贅述來。關於諸葛亮的故事想必沒幾個人不知道的。即使真實的諸葛亮沒有演義中那麼神,但隆中對三分天下的戰略方針,讓到處寄人籬下的劉備有了自己的房展方向,之後的路線也是完全按照隆中對的思路在執行,當然丟了荊州是個例外。而劉備駕蹦後,權傾朝野的丞相不僅沒有篡權,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對於諸葛亮真的不再需要過多的描述。沒有魯肅的孫權大概率也是能守住江東之地的。畢竟哥哥留給他的人,個個精英。沒有荀彧、郭嘉的曹操也許也能佔據北方,畢竟他還有程昱、荀攸等人,而他自己本身也是頂尖的軍事家,政治家。唯獨劉備,你可以說他是英雄,可以說他為人寬厚有帝王之相。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得到諸葛亮之前的劉備到處奔波,各處寄人籬下。得到了諸葛亮的劉備,先是從孫權那裡借到了江陵,又攻下了益州。終於不用在顛沛流離。甚至還成就了帝業。這裡全靠諸葛亮的經營。

  • 3 # 小白的技囈

    我認為的三國前五名的謀士排名就不分先後了,這個排名也不能代表什麼只是個人見解。我們很多人對於三國時期的認知多數是靠三國演義,今天咱們就說說三國演義中的我心中前五的排名不分前後的謀士

    先來說說我心中的前五位謀士都是誰吧,其實和大家一樣,諸葛亮、司馬懿肯定是上榜的,然後周瑜、陸遜還有郭嘉是我心中前五的謀士。有的朋友會說為啥龐統龐士元沒有近前五呢?我先來說一下龐統,三國演義中龐統的存在感著實不算太多,出任縣令半日處理百日事,劉玄德才知道自己輕視了人家。後來換馬被殺給劉備一個出兵的理由,用姓名換一個出兵理由我覺得有點不太值。這裡我想司馬懿、諸葛亮、周瑜應該不用多說,這三位絕對的24小時智商線上了,隨便一句話或者隨意的一個舉動都是計。我們今天先來聊聊前期必不可少的人物郭嘉,咱們按著退場先後來聊聊吧,退場排名靠前的那肯定是郭嘉了。郭嘉屬實是天妒英才,我認為曹操前期的智囊團裡郭嘉絕對的核心,如果曹操沒有郭嘉的幫助,魏國的霸業未必能那麼順利的建立起來。建安元年(196年),曹操頗為器重的謀士去世。傷心之餘,曹操寫信給荀彧,讓他給推薦一位謀士。於是,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召見郭嘉,共論天下大事,討論完後,曹操說:“能幫助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了!”郭嘉離開營帳後,也大喜過望地說:“這才是我真正的主人啊!”說明郭嘉的眼光不錯,三國裡面說曹操是一統天下的最佳人選這不為過。建安二年(197年),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郭嘉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慧團中的核心地位。建安三年(198年),劉皇叔投奔曹操,郭嘉建議曹操對劉備進行軟禁,可是曹操沒聽。同年九月魏軍出兵進攻在徐州的呂布,郭嘉獻計一面急攻一面水淹,然後攻克下邳,擒殺呂布。建安四年(199年),劉備藉著機會離開曹操,曹操後悔到拍大腿啊,但是我們郭奉孝可不是吃素的。建安五年(200年),郭嘉給曹操上了一課,分析了當時局勢,先打劉備,打贏了劉備我們就破解了當時的死局。可是當時傳出東吳孫策要偷襲許都的訊息,魏軍好多人都慌得一批,私下和東吳聯絡,為自己找好了後路。這個時候奉孝又分析了一下孫策,最後得出結論:孫策不管帶多少人來,都和自己來一樣,他最後只能是死在刺客手裡。果不其然,孫策還沒渡江就被仇人的門客所殺,這更加穩定了郭嘉在曹軍的位置。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與袁紹官渡之戰已經落幕,袁紹大敗後不久久病死了,剩下了兩個兒子,大家都要繼續出兵去攻打二袁,郭嘉要求說退兵,然後分析了當下二袁的情況,得出結論,不如我們先去找劉表談談,然後再說二袁這邊。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以待其變”。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訊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建安九年(204年),郭嘉封侯,可喜可賀。建安十年(205年),奉孝建議曹操收附民心,徹底鞏固控制抵禦。建安十二年(207年),二袁逃到烏桓,這個時候大家都想去打二袁,可是都擔心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郭嘉提出了不同的見解,穩定了大家不安的心。接下來魏軍浩浩蕩蕩的進行遠征,為啥要說浩浩蕩蕩呢?因為在攻打烏桓的時候,郭嘉提出“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可是二袁又跑了,跑到了公孫康的地盤上。最後的結果是同年秋天公孫康帶著二袁首級降操。曹操用郭嘉的遺計平定了遼東,使統一了黃河以北的地區。可是郭嘉在曹操攻打這個烏桓的時候走到了一生的盡頭。曹操在去祭奠郭嘉的時候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寫道的: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操到易州時,郭嘉已死數日,停柩在公廨。操往祭之,大哭曰:“奉孝死,乃天喪吾也!回顧眾官曰:“諸君年齒,皆孤等輩,惟奉孝最少,吾欲託以後事。不期中年天折,使吾心腸崩裂矣!”

    我認為如果曹孟德前期沒有郭奉孝的幫助,平定北方必然是難上加難,後期魏軍的強大也是和郭嘉前期做出的貢獻分離不開的。曹操與郭嘉的君臣相知可能在魏軍中難以找到第二份,由此可以看出郭嘉的人格魅力是很強大的。所以在我心中三國排名前五的謀士中郭嘉必然要上榜的

  • 4 # 神兜兜三國

    一、從《三國志》分析,三國時代(包括東漢末期),屬於謀士的:

    1、曹魏的有九人: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等八人,作者陳壽不好寫司馬懿,否則,曹魏帳下的謀士,應該是九人。其中,荀彧、荀攸、賈詡等三人,合編在一本傳記集,另外五人,編成一合合集。

    2、蜀漢的有二人:龐統、法正。該兩人合編成一本傳記,作者陳壽,將龐統與曹魏的荀彧相提並論,將法正與程昱、郭嘉相提並論。至於諸葛亮,陳壽並沒把他寫成是謀士,且認定諸葛亮沒有“將”、“略”方面的優秀才能,認定諸葛亮具有極佳的行政才能(或當作政治才能),可以和管仲、蕭何相提並論,若是在《三國志》中,諸葛亮可以和曹魏的鐘繇相比較。

    3、東吳有四人: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四人。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屬於“將”、“略”雙佳,“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對於陸遜,陳壽極為佩服,“予(陳壽本人)既奇(陸)遜之謀略”。

    在《三國志》中,列入謀略型人才的,主要就是上述十四人(不含司馬懿)。

    二、漢代的謀略家,分為陽謀型(張良)和陰謀奇才型(陳平)

    漢高祖劉邦打下天下,主要依靠三方面的人才,即謀略家(張良為首)、行政家(蕭何為首)、軍事家(韓信為首),對此三傑,劉幫自嘆不如。

    謀略方面,張良屬戰略家,重在陽謀,運籌帷幄;

    陳平屬戰術家,偏重於奇謀陰謀,陳平“六出奇計”,陳平“奇計或頗祕,世莫能聞也”,陳平自己也說“多陰謀”。

    三、荀彧、龐統是陽謀型戰略家。

    荀彧出身於名動天下的豫州潁川郡荀氏家族。祖父荀淑,在漢順帝、漢桓帝時期,是“知名當世”的著名士人,他的八個兒子,荀儉、荀緄、荀靖、荀燾、荀詵、荀爽、荀肅、荀旉,人稱“八龍”,即“(荀彧)有子八人,號曰八龍”。從這一點,荀家有“八龍”,諸葛亮的“臥龍”稱號,其實屬於稀疏尋常,且只是司馬徽等人起的,司馬徽等人,本身都不算大名人,只是小地方上的大名人而已。荀彧的父親是荀緄,當過“濟南相”,他的叔叔荀爽,那幾乎是轟動天下的,九十五天時間,三個月多五天,從隱士變成“三公”之一的司空,“荀爽起自布衣,九十五日而至三公”。

    荀彧作為名士,還當過“守宮令”,去見以前的同僚,即奮武將軍曹操(曹操還沒當上東郡太守),曹操就說“吾之子房也”,曹操就把荀彧比作張良張子房。

    蜀漢的龐統,陳壽說“擬之魏臣,(龐)統其荀彧之仲叔”,即龐統可以和荀彧相提並論。

    四、法正可以和程昱、郭嘉相媲美。

    在《三國志》,荀彧、龐統屬於陽謀型戰略家,類似於張良。

    而荀攸、賈詡屬於陽謀、陰謀兼備的,是全面型的謀士,既能作戰略家,也能作戰術家,“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張)良、(陳)平之亞歟!”。他們兩人,屬於全面型、均衡型的謀略人才,兼備張良、陳平兩人的長處,既能運籌帷幄當戰略家,還能在戰場上作戰術家,在蜀、吳兩國中,缺乏這種人才。

    曹魏的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等五人,屬於奇謀陰謀型的謀士,屬於陳平型的(奇才)戰術家,故史書中描述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對於陳平型的謀士,史書中均用使用“奇”字來形容。

    法正是奇謀奇才,可以和程昱、郭嘉相媲美,“法正著見成敗,有奇畫策算”,“擬之魏臣”,“(法)正其程(昱)、郭(嘉)之儔儷邪?”。

    法正可以和程昱、郭嘉相提並論。

    五、東吳謀士,呂蒙最特殊,“將”、“略”全才。

    東吳四大謀士,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在《三國志》中,並沒有直接比較和歸類,陽謀型或陰謀型,戰略家或戰術家,比較難確定,但其中的呂蒙,卻是三國曆史上最奇特的,軍事才能與謀略才能,兩才其備的,“勇而有謀,斷識軍計”,在整個三國,似乎只有呂蒙一人。

    五、歷史上的三國謀士前五名,真的不容選。

    我個人以為,應該是:荀彧、荀攸、周瑜、法正、董昭。

    1、荀彧對曹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沒有荀彧,就沒有“荀攸”、“戲志才”、“鍾繇”、“郭嘉”等人,這些人都是荀彧推薦的,沒有荀彧,這些人未必看得上曹操;其次,荀彧既是謀才,更是名下名士的代表人物之一,荀彧是曹操身邊的第一位名士,而且是大名士,這個招牌,絕對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沒有荀彧這塊大名士的招牌,那些名士,要麼看上袁紹,要麼隱居在家,誰會看上曹操啊!荀彧的到來,就有了漩渦效應,荀攸、鍾繇、郭嘉等人才會跑到曹操這邊來,這些人,都是荀彧搞過來的。最後,曹操從反董卓時的奮武將軍起步,不久,荀彧就來了,曹操從東郡太守發展,拿下袞州,最後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荀彧的功勞,可以說是最大的,沒荀彧,曹操可能永遠是袁紹的小弟或跟班。

    2、荀攸。荀彧屬於張良型的陽謀戰略家,好比曹魏總參謀長,但他還不是戰術家,缺乏陰謀奇謀。而這方面,荀攸正好可以補充,荀攸兼具陽謀陰謀,正謀奇謀,既可以運籌帷幄,還可以在戰場上當“前線總參謀長”。故史書中寫“時荀攸常為謀主”,曹操本人也說“”忠正密謀,撫寧內外,文若(荀彧,字:文若)是也。公達(荀攸,字:公達)其次也”。也就是,從謀略等綜合能力上講:荀彧第一,荀攸第二。

    3、周瑜。若沒周瑜,就沒火燒赤壁、江陵大戰曹仁了,虎口奪食打下荊州,周瑜絕對是首功。《三國演義》中描述得神乎其神的諸葛亮,在《三國志》的火燒赤壁、江陵大戰、關羽蕩氣迴腸絕北道、劉備佔下長江以南四個郡等一系列戰役描述中,都沒寫到“諸葛亮”三個字。周瑜排第三,若沒周瑜,劉備連立錐之地都沒有,更別談以後的三國鼎立。

    4、法正。劉備能擁有在荊州的立足之地,應歸因於周瑜,劉備是撈了外塊。但劉備能獲得整個益州,打敗劉璋拿下蜀郡,打敗徵西將夏侯淵拿下漢中郡、巴西郡、巴郡等地,法正是首功。首先,沒有法正,劉備是無法入川的,法正提供入川的奇謀,《先主傳》載“(劉備)前後賂遺以巨億計,(法)正因陳益州可取之策”,劉備花巨資,甚至頃家蕩產,“賂遺以巨億計”,法正才心滿意足,告訴劉備“益州可取之策”,這絕對是貨真價實的金點子,一字萬金呀。最可憐的,應該是軍師中郎將諸葛亮,正忙裡忙外在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徵收賦稅,“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

    ,諸葛亮徵收上來的汗水賦稅錢,絕大部分,應該被劉備送給法正了。同時,打下蜀郡後,劉備是依照法正的策略,去挑戰“戰無不勝”的徵西將軍夏侯淵。這個夏侯淵,不是小說中的夏侯淵,而是《三國志》裡的夏侯淵,可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青年名將,屠城四座,殺遍西涼無敵手,殺敗馬超、韓遂,當上徵西將軍(僅次於樂進而已)。而法正,卻能分析出夏侯淵的弱點,獻上謀略,挑唆劉備去虎口拔牙。劉備對於法正的計謀,那是絕對的言從計聽,於是,出兵漢中,大戰沔陽,打敗夏侯淵,奪取了益州北部的漢中郡、巴郡、巴西郡,拿下了全部的益州。劉備能夠入川,最終拿下整個益州,法正絕對是首功,沒法正,劉備只能在益州外面望穿秋水望梅止渴了。

    5、董昭。在小說中,董昭沒名氣,曹操“五大奇才”,只有郭嘉有名氣。但在《三國志》中,沒有董昭,曹操永遠是地方勢力,沒法接近長安的朝廷。沒有董昭,漢獻帝還在洛陽,不會被搶到許都。沒有董昭,曹操當不上“魏公”、“魏王”的。曹操作為名不正言不順的袞州牧,是董昭讓他聯絡上長安的中央朝廷的。沒有董昭,曹操根本無法接近逃回洛陽的漢朝廷和漢獻帝。是董昭,建議曹操趕緊把漢獻帝搶到許都的,“事勢不便,惟有移駕幸許耳”,曹操聽到此計,才恍然大悟,搶了漢獻帝就跑。而曹操當上魏公、魏王,全是出自董昭的手筆,“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號,皆(董)昭所創”。董昭屬於政治上的奇謀,大概好比現在的“政治上的陰謀家”,若沒董昭的奇謀,曹操最多就是地方實力派而已。

    僅憑史書,我個人選出“三國曆史上真正的謀士”,而不是選出“三國小說上的謀士”,且全部以史書為依據。

    參考書目與主要引文:

    《三國志》及裴注

  • 5 # 人文歷史經典傳奇

    三國是一段大家都非常喜歡的歷史時期,而在這段歷史時期中,很多人都會被其中的文臣武將魅力所折服,今天暫且不談武將英雄,為大家盤點三國最強五大謀士權威排名,不黑不吹不偏愛,這才是最正確的所在:

    第五位:司馬懿

    司馬懿,字仲達。他是三國時期魏國的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他因曹操出身贅閹遺醜,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入朝為官。因司馬懿曾支援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

    他一生主要的成就在於抵抗諸葛亮數次北伐,屯田水利,平定遼東。他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

    司馬懿成也野心,敗也野心。智者務其實,愚者爭虛名。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

    第四位:賈詡

    賈詡,字文和。他在此時期中有著三國第一毒士之稱。不過這個稱號也因他的五條計謀而得來:

    第一計:董卓死後為保命,他獻計給李傕和郭汜反攻長安,這一句話便撕開了三國亂世。

    第二計:兵敗回馬槍,使曹操差點死於張繡之手。

    第三計:在曹袁相戰之時,勸誡與曹操有深仇的張繡,投靠曹操再次求自保。

    第四計:關中之戰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跟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第五計:勸曹丕走親情路線,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暗助曹丕成為世子,再次求得自保。

    雖然賈詡智謀過人,但是他的計謀很多都是考慮自己,因此造成了很大的損傷,所以被後世成為毒士。

    第三位:郭嘉

    郭嘉,字奉孝。其實很多人說他才是三國第一軍師,郭嘉之所以沒有諸葛亮那麼有名,第一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死了。第二十因為三國演義把諸葛亮神話了。對於郭嘉和諸葛亮這兩個不同時代人物,有這麼句話形容恰到好處:郭嘉不死,諸葛不出。

    歷史就是充滿詭異的巧合,史書記載郭嘉死於公元207年,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也恰恰是公元207年。

    曹操之所以能在三國中最先鼎力而出,首先歸功於郭嘉。在官渡大戰前,曹操手底下的謀士幾乎都不看好曹操,郭嘉分析了曹操必勝的是個點,和袁紹必敗的十個點。吃了郭嘉這劑定心丸,曹操果然旗開得勝。

    袁紹七十萬大軍被曹操十萬大軍打敗,郭嘉死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大敗之後,痛哭流涕地說了一句話: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因此後人根據曹操的這句話,推斷出一個結論:那就是鬼才郭嘉之死,才會三國鼎立。

    第二位:臥龍鳳雛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聰慧謀士英雄豪傑多不勝數,其中最讓人欽佩的就是臥龍鳳雛,其中臥龍乃諸葛亮,北伐戰爭中去世。鳳雛則是龐統,在一次戰役中中箭身亡。他們都是劉備萬分敬佩的謀士,跟隨劉備期間,無數次幫助他化險為夷,也正是因為他們,才使得蜀漢在三國時期中立足。

    眾人只知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卻忽略後面還有一句話: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第一位:荀彧

    荀彧,字文若。他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荀彧志在天下,以匡復漢室為己任。所有謀士中唯一一位謀天下之人。

    而諸葛亮是志在割據;周瑜是志在抗衡曹操;魯肅是捍衛江南對抗曹操;陸遜的夷陵之戰是為了聯合劉蜀政權抗衡曹魏。這些都是以割據一方為己任。司馬懿則某在長遠,以自我利益為核心。

    荀彧本來是曹操的心腹,對曹操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是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而三國後期曹操是要取代漢朝而自立,荀彧對曹操不但失望,也對曹操失去了信任,最終被曹操所害。

    關於他的死有好幾種說法,一是看到漢朝將亡憂憤而死,另一個是不贊成曹操稱魏公,而被逼服毒自殺。但是不管如何,荀彧是忠於漢室的。

    前人之鑑,後人之師。相信大家對於三國各自謀士排名的版本也看過很多次,所以在這裡更多的是從自身出發而進行闡述,希望大家可以從歷史這些最具才華的人身上,吸取到不同的人生道理。

  • 6 # 羽扇觀

    這個問題是可以從很多方面下手,很多謀士擅長的領域並不相同,就譬如諸葛亮,在正史上。他是一名非常非常傑出的政治家,但是軍事上的成就可能就不是非常的突出。是和蕭何相同型別的存在。以下觀點是結合政治,軍事等多方面來比較。

    第一名,賈詡

    賈詡此人極其多智,我們可以看他的地位,官敗太尉,位列三公之首。魏文帝帝師,並且在那個年代,享年77歲,諡號肅侯。

    賈詡先助李傕郭汜霍亂涼州(可能賈詡日後也後悔過),後獻計張繡,差點殺了曹操改變歷史 (除掉曹昂和典韋),後又輔佐曹操,多次在關鍵時刻有重大決策。

    最最智慧的就是賈詡的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交往,子女也不攀附權貴。正真三國第一謀士。

    2,荀彧

    荀彧的歷史地位

    荀彧可以說是幫助曹操建立大業的最重要一人,被譽為王佐之才,無論是才華還是人品都是上上之選。單是論戰略方面,他就為曹操集團制訂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奉天子以令諸侯讓曹操佔據了巨大優勢。

    荀彧同時為曹操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為曹操集團奠定了基礎,同時出謀劃策,在曹操打仗時穩守大後方。他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有很大建樹,曹操稱,吾之子房。

    3,諸葛亮

    諸葛亮的歷史地位不用多說,單是一條隆中對便為劉氏集團規劃了三分天下的戰略方針,在劉備集團一直擔當著蕭何那樣的角色。劉備死後,守劉氏基業,開創了一個依法治國的先河。單論政治方面,三國幾乎無人出其左右。

    4,魯肅

    之所以把魯肅放在第四,是因為魯肅的真實才能是一直被三國演義給醜話啦的,魯肅是三國時期第一個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是曹操孫權劉表三分天下。同時魯肅也是極力主張孫劉聯盟的。在周瑜病逝後,繼任水軍大都督,繼續發展著東吳。算是三國第一縱橫家。

    5,郭嘉

    郭嘉是曹操集團非常重要的謀士之一,多次出奇謀,幫助曹操平定北方,就連死後,都為曹操徹底平定了北方,統一了黃河流域。是奇才,只是可惜英年早逝,不然或許我們可以看到郭嘉和諸葛亮後期對弈的局面。

  • 7 # 天外客

    第一:司馬徽!老奸巨猾,真隱士,一生出山一次,劉備馬越潭池之後,遇見司馬徽,估計這老倌故意在那等著呢:此馬剋主,名曰的盧;臥龍,鳳雛得一人則安天下!之後劉備送此馬給鳳雛,鳳雛死!然臥龍操勞一生亦累死!因 此二位乃司馬族強敵!此倌乃司馬師之爺,司馬懿之爹是也!

    郭嘉短命不足以論?

  • 8 # 幾世浮沉幾飄零

    對於這樣的問題,大家心中的答案可能都不會太一樣,我也只能發表我個人觀點。

    第一位怕是荀彧荀文若了,早年便被稱為王佐之才,荀彧是戰略家、政治家。其家世顯顯赫,他識人極準,為曹操推薦了數量極大的賢才,如程昱、鍾繇、荀攸、陳群、戲志才、郭嘉等人,可以說荀彧一手為曹操打造了曹操謀士集團。曹操將荀彧視為“吾之子房”。其功勞有以下幾點。

    其一為曹操保住了兗州,曹操為父報仇討伐陶謙後,呂布趁機偷襲後方,荀彧和程昱、夏侯惇,一起死守尚未叛亂的三縣,給曹操反擊呂布打下基礎。

    其二對於天下大勢眼光極為準確,漢獻帝流亡在外,他勸說曹操迎奉天子使曹操在政治上利於不敗之地。也就是說曹操征討各位諸侯都是以國家的名義去發號施令的。

    其三官渡之戰曹操和袁紹對峙,曹操因為糧草短缺於是便有了想退兵的想法,也是荀彧極力奉勸曹操與袁紹相持總會有勝機出現,才導致了官渡的勝利。

    曹操攻打呂布無計可施時,郭嘉提出決堤泗水,水淹下邳,一舉擒殺呂布解決了曹操的心腹大患為以後官渡之戰贏得時間。

    官渡之戰十勝十敗之論,讓曹操堅定了信心,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獨進奇策,建議退兵。

    郭嘉給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劉表,靜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一舉可定也。”果然,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訊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曹操想徹底掃平北方之患,欲征討烏桓,但又怕劉備會偷襲;結果郭嘉對曹操說,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結果果不其然,曹操在掃平了烏桓之後,劉備依然無法北伐,被劉表所鉗制。

    第三位賈詡賈文和,人送稱號亂武,東漢末至三國曹魏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略家,也是曹魏的開國功臣。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等人失敗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打敗曹操,最慘的一次曹操的長子曹昂,子侄曹安民,愛將典韋皆死於此站。

    官渡之戰前期奉勸張秀歸降曹操,後力主曹操與袁紹決戰,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諸葛亮有治國之才平定孟獲白帝城劉備託孤一生為蜀漢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缺點也很明顯任用馬謖丟失街亭滿盤皆輸,凡事親力親為,導致蜀漢人才稀缺,用兵過於謹慎。

  • 9 # h塵

    三國是我聽過最多的書名,裡面的人物並不是每一個都瞭解,因為沒看完,小時候看過,但是忘記主要內容了,只記得印象深刻的這幾個人物。

    一花一世界,每個人看法不同。但是我認為的稱得上著名的謀士是這幾位

    1、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發明家,文學家。蜀國的智謀核心人物,被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並且語文課本也有諸葛亮相關的介紹,一生精心輔助蜀漢,官拜丞相、武侯,有諸葛武侯之稱。在政治方面,輔佐劉備,劉禪兩位君主,安撫百姓,約官職,從權制,布公道;在軍事上,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並有著名的草船借箭以神話般的存在流傳至今;戰略上,與劉備隆中決策;外交上,外聯吳抗魏;著名作品有《出師表》《誡子書》等;還發明瞭木牛流馬、孔明燈、諸葛連弩這些著名且很有用,且至今都未破解(木牛流馬)更是神奇,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2、魯肅

    魯肅,東吳四英將之一,東漢時期傑出的戰略家、外交家,可比蜀國諸葛亮的謀略家。因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而得到孫權的賞識,吳國的首席智囊,與周瑜一文一武保衛江東,孫劉聯盟和借荊州都是出自他之手。

    3、龐統

    龐統即鳳雛,雖然年紀輕輕就死去,但是不得不說的是他很有遠見,並且與諸葛亮齊名,當時有言“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

    鳳雛的才華、計策、謀略與智慧皆符合一個才幹人的思維,說得上是當世才華人物的一個真實縮影。他有著多數才華橫溢的人的傲氣、剛正、豁達。足智多謀、巧言善道“鳳雛”龐統的才華最為璀璨,但命運最為多舛。龐統的性格是孤傲、清高,不入俗流。並且在鳳雛死之前已有相關斷言,名犯地名之諱,恐有不測,卻真的在那一戰中逝去。

    如果鳳雛可以一直活著,相必也會有一番很驚人的成就吧!

    4、司馬懿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互對質,總有輸有贏,並且是諸葛亮最為忌憚的存在,直至諸葛亮將死之時,諸葛亮還怕司馬懿的存在會對現在已經形成的局面造成威脅,所以諸葛亮設計將司馬懿害死,以免存在變故。

    相必諸葛亮都忌憚的人物肯定也有一番本是,才華,謀略吧,否則又有什麼可忌憚的呢?

    以上只表明個人觀點,對錯勿怪

  • 10 # 路遙lgy

    首先是諸葛亮,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指明瞭前進的方向,成為蜀漢建立的戰略方針。諸葛亮在蜀漢的建設方面的確做出了不朽功勳,被後人所敬仰。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後世學習的楷模。

    第二是魯肅,魯肅首先提出了孫劉聯合的戰略,使孫劉兩家都得以生存。特別使東吳遊刃有餘地生存在曹操與劉備之間多年。事實證明,孫劉聯合是非常正確的戰略。後來魯肅去世,孫劉聯合逐漸名存實亡,再後來消失了,蜀漢與東吳都被消滅了。

    第三是郭嘉,郭嘉對曹操的影響十分巨大。《十勝論》給曹操打了強心針,使他有了必勝的信心。可以說郭嘉的謀略使曹操平北的基石,也是曹操做大的基礎。可惜的是郭嘉去世太早,以至於曹操赤壁之戰後痛哭懷念郭嘉。

    第四是陸遜,陸遜之才被稱為“社稷之臣”。他不光在年輕時夷陵之戰打敗了劉備,而且之後的多年裡一直輔佐孫權,為東吳不受外侵和內部穩定,做出了畢生貢獻。可惜最後憂憤而死。

    事實上賈詡,荀攸等人也很厲害。倒是很佩服賈詡的謀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喜歡看《老農民》這部電視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