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是你的小可愛呀3

    從小到大,相信沒有男孩子能夠拒絕金庸老先生的小說,看的如痴如醉。

    至於反清復明題材第一個想到的非鹿鼎記莫屬,當時的大環境屬於明朝殘餘勢力,小說中主要在臺灣的鄭經為首和雲南平西王吳三桂為首的不穩定因素。可以說從1644年大明王朝被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南明入場,1662年永曆帝在昆明被殺,直到康熙20年(1681)平定以吳三桂的為首的叛亂,整整37年,一代人的記憶。而這段歷史作為中國最後一個漢人封建王朝明朝與滿洲女真人建立的清王朝之間的故事,鹿鼎記阿珂的師傅獨臂神尼原型是崇禎的長公主。

    我不認為金庸就是明粉或者清粉,雖然他是康熙爺朝有名的大臣查升的後代。對於一個作家來說這段故事具有可讀性 曲折性 略帶一絲悲劇色彩,而明末清出的這段大背景無疑是很多文人墨客的選擇,另一部孔尚任的桃花扇亦是這樣的大背景下創作的。

  • 2 # 立志成蟲

    “反清復明”的思想在清朝建立後一直都有,在清初比較強烈,各種反清力量明裡暗裡真不算少,後來慢慢的淡化了。金庸的武俠小說大部分都有真實的歷史時代的背景,大概只有《笑傲江湖》的時代背景是模糊的。金庸的小說裡很多人物歷史上確有其人,主要人物角色卻往往是虛構的。以時代背景創作文學作品,金庸是“清粉”還是“明粉”並不重要,從唐代背景的《白馬嘯西風》到清代乾隆背景的《書劍恩仇錄》個人覺得金庸不屬於哪一家的“粉”,倒是喜歡金庸小說和根據小說創作拍攝的影視劇讓很多人成了“金粉”

  • 3 # 顧哥玩武俠

    顧哥覺得,金庸是“武俠粉”,既不屬於“清粉”,也不屬於“明粉”。

    金庸生於1924年,民國建立不過13年,距離清朝不遠,清末很多次的起義、各種報紙、文章上宣傳的反清、排滿等等觀念和口號,可謂家喻戶曉,灌滿了老百姓的耳朵,也成了平頭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再往遠說,明末清初普遍喊出的“反清復明”這個口號,不僅各階層人以此結交同志、號召老百姓起來反抗,而且更透過很多人嘴、耳朵乃至筆記、著作流傳給後人,儘管清朝的文字獄十分嚴酷,但漢人以反清復明為旗幟的反抗一直沒有停止,因此,金庸對這四個字肯定非常熟悉。

    民國武俠小說中,“反清復明”算得上是一個主題。作為小說,人物行動總是要有目的,普通的為名、為錢,高檔一點的就要見點境界,反清復明無疑非常符合這一需求,因此諸多名家如趙煥亭、還珠樓主、顧明道、朱貞木等人都在小說中對有所提及,尤其抗日戰爭爆發,大片國土淪陷,主要的武俠作家都困居日據淪陷區,小說中提一提反抗異族入侵的“反清復明”,也算有點個人寄託。

    綜上所述,金庸把反清復明四字用在自己小說中實在沒什麼稀奇,但以金庸身處香港的現實和當時的社會環境,金庸無論在眼界還是思想水平都遠超前人,反清復明用來用去也只是他小說中的工具,自己又怎麼可能成為“清粉”或“明粉”呢?但金庸自承從小喜歡武俠小說,倒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武俠粉”呢!

  • 4 # 錦翼

    金庸先生既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粉。

    他是中華民族粉。

    他在《碧血劍》裡寫明朝的腐朽(特別是碧血劍後面還附錄了一個《袁崇煥傳》為明朝自毀長城而惋惜),他在《鹿鼎記》裡寫清廷的文字獄。他在《天龍八部》寫大時代下人物的命運,他在《射鵰英雄傳》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先生的小說格局特別大,他才不會粉某一個朝代,也絕對不會粉某一個民族。

    因為金庸知道中華民族到了現在已經你中由我,我中有你。

    他在小說裡,寫的都是家國情懷,寫的是個人命運的顛沛流離。

    如果說他站在那一邊,他站在正義這一邊。

    《碧血劍》裡當明朝腐朽,他站在起義軍的一邊,當起義軍燒殺擄掠,他又讓主人公袁承志遠赴海外。

    《射鵰英雄傳》他透過一個說書人講了金國鐵蹄下漢民族的悲慘命運,他反對的只是殘暴的屠戮,和某一個民族無關。隨後他又寫了蒙古族人的豪爽英氣。透過顛沛流離中成長的傻小子,他的理念竟然是為國為民。他的三觀十分正。

    當年某個特殊時期,某個派別衝擊金庸,他寫下了《笑傲江湖》,講述一個練了獨孤九劍的令狐沖,他一生自由自在,哪裡需要就幫助哪裡,絕對不站隊。他也告訴一些人,這世上最好練的武功就是葵花寶典,只要放下自尊,揮刀自宮就是了。最難得是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這要一個人多大決心和勇氣才能做到。

    金庸先生對中華文化造詣很深,和小說裡的武功融合得天衣無縫,這也是他小說裡的魅力所在。

    當年香港迴歸,金庸先生還是立法委成員,積極促進香港統一。

    他不是明粉,也不是清粉,他是中華民族粉,是中華文化粉,是中華大一統粉,是中國富強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p20pro的4000萬畫素的主攝是哪一家的感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