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山聽風

    這句俗語的韻味就在於兩個不同體系的親戚傳統關係,一個以時間為距離,是縱向的;一個用空間為距離,是橫向的。兩者均帶了一定的誇張色彩。

    中國民間一句婦孺皆知俗語“五百年前是一家”。說的是先祖本是同一宗族,一般以同姓相稱。語出元代戲曲作家鄭廷玉的戲曲作品《布袋和尚忍字記》,在此作品的楔子有這樣一句話:“可不道一般樹上有兩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

    也有民俗文化專家認為,“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句話出自源自從明初到清末民初,時間長達500多年的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又稱大槐樹移民,其後裔遍及全國。當人們初次相見時,問起原藉同為山西洪洞人時,開始以老鄉相稱,而得知是同姓後,就會說:“五百年前是一家”。

    把時間一對照,專家們的話並不完全可靠。此話的最早出去是元代,且是以戲曲的方式傳播,早已深入民間。但有一個事實必須承認,到了清末及民國時,“五百年前是一家”屢屢被大槐樹移民的後裔提起,是他們賦予了這句話新的內涵:即同姓氏之間均可稱之為“五百年前是一家”,從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到了後來,人們把宗親之間的親近關係用“五百年前是一家”來表示,以說明源出同宗的堂親關係。這也就是說堂親之間,即便過了五百年以後,依然在歷史上擁有共同的血脈,是一家人,民間又有俗話說“堂親萬萬年”。

    “表親三千里”用的是一種誇張的手法。中中國人自古喜歡用千里、三千里、萬里、十萬八千里等來形容距離極遠或差別極大。也就是說,堂親雖過五百年後,依然是一家人,而表親,一旦斷了聯絡,就好像相隔遙遠的人一樣,形同陌路,哪怕就住在幾裡十幾裡內的鄰村,也大多不相識了,更不用說相隔幾十裡地或上百里地的表親。

    民間有很多俗話來形容表親關係越來越疏遠的。如“一代姑,二代表,三代四代了”,也就是說表親到了三四代後,基本上就不再來往了。又如“姑死舅埋,表兄表弟不往來”、“姐走門檻斷”等等。

    在以父權為主的社會,父系血統是不變的,主要體現在家族、宗族和姓氏的穩定上。而表親為外戚,是一種動態的親戚關係,上一代與下一代、再下一下,他們的表親不是固定的,一代一代地不斷更換,其親近的程度自然是不同的。如果這些表親一代又一代累積下去,都要相互來往,那該是一個龐大的親戚關係,要維持這種親戚關係是做不到的。而父系血統,雖然號稱五百年是一家,其實也就是說說而已。一般的家族也只講究五服、八服、十服,或者只講房族支派,即便如此,大多也只是人情事務間的來往,遠一些的基本與表親一樣不來往。

    堂親的來往主要有兩種重要因素維繫。一是家族譜、二是祭祖。尤其是祭祖(宗祠祭祀、清明掛大眾青)最能聚集堂親。而表親,包括我們自己也是別人的表親,不可能去參加外姓的宗族活動,別人也不允許。

    在有一些地方,“表親三千里”之說也不是絕對的,表親之間也有五百年前是一家之說。比如,在一些農村地區,一些大姓各自為村落,這些不同姓氏之間的人見面時,往往以“老表”相稱,立即顯得非常親密,與同姓氏之間見面以“家門”或“老家”相稱的效果是一樣的。因為這些姓氏之間世代通婚(過去同姓不能通婚),相互稱“老表”不會有錯,他們的祖上就是實實在在的表親。

  • 2 # 秉燭讀春秋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這句話也叫“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

    意思是說“表親”和“堂親”是有區別的,表親會隨著時間會越來越疏遠,而堂親則不會隨時間疏遠。

    要想知道為什麼?我們先了解什麼是表親和堂親。

    表親是指父親的妹妹或姐姐出嫁後,也就是自己的姑姑和姑夫所生的孩子,與自己之間的關係就屬於表親。

    自己和姑姑家的孩子之間的關係稱為姑表親。

    另外母親的姐姐或者妹妹出嫁後,也就是自己的姨娘和姨夫所生的孩子,與自己之間的關係就也屬於表親。

    自己和姨娘家的孩子之間的關係成為姨表親。

    換言之,姑表親和姨表親統稱為表親。由於過去屬於男權社會,男人社會地位高於女人,過去女人實際是有社會地位。

    這樣一來,以男人為中心的社會,就會把姑表親看得比姨表親更重要。民間有俗語叫做“姑表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又如“姨表親,不叫親,死了姨娘斷了根”。這些話說明姑表親比姨表親更親一些。

    堂親是指父親的哥哥和弟弟成家後,也就是自己的叔叔、伯伯和嬸子、大娘所生的孩子,和自己之間的關係就稱為堂親。比如堂哥、堂弟、堂妹、堂姐等。值得一提的是表親未必和自己同姓,但是堂親卻和自己同姓。

    過去是男權社會,認為表親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而堂親則是同宗同祖的血緣關係。比如唐朝李淵和隋煬帝楊廣就屬於姨表兄弟,到後來李淵奪了楊廣的江山,李世民還霸佔了楊廣的蕭皇后。如此看來姨表親還真不親。

    又如劉備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我估計他和漢獻帝劉協已經是十八竿子打不著的堂親,但是劉協仍然稱劉備為皇叔,由此可見堂親源遠流長。

    瞭解以上的知識後,對“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這句俗語就容易理解了。

    堂親五百年”給人一種歷史上的厚重感,有源遠流長的意思。

    綜上所述,古人用兩種不同的感受,形容出了表親和堂親之間的距離,我不得不感嘆古人把控文字的能力。

  • 3 # 小小嬴政

    什麼是“表親”?什麼是“堂親”?可能對於現在城市裡的孩子來說,這兩個詞的意思他們都不太明白。先來解釋一下這兩個詞,我們知道,過去農村家庭人口多,兄弟姐妹一大幫。

    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又會有自己的孩子,開枝散葉,家族也就越來越龐大,親戚關係也就由此而生。親戚關係中又分為父系親戚關係和母系親戚關係,父親那邊的親戚就叫堂親,我們時常會聽到別人說,這是我堂哥,指的就是父系親戚中和自己同輩的人。

    相對於父系親戚,母親那邊的親戚就叫表親,表姐表妹表姨夫,叫起來親熱無比,說的就是母親親戚一輩中和自己有關係的人。正是基於農村親戚關係而衍生出來的表親堂親關係,千百年來一直是中中國人生活關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說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那就是親戚關係牢不可破,哪怕是過了五百年,哪怕是出了三千里,都不會因為時間和空間的原因而變得淡漠起來。說到這裡,我想起了小時候到農村家裡過年的場景,那可真是有意思了。

    走到父親家裡,個個都是堂哥堂姐,一大堆的親戚,有些我連名字都不記得。走到母親家裡也一樣,都是表親,雖然有些人我叫不出名字來,但是天然的血緣關係卻能夠把我們聯絡在一起。

    後來我離開了家鄉來到城裡做事,自己成了家,偶爾老家會有人來,我有時實在記不起他們叫什麼,只知道他們是我的堂親或者表親。他們來到城裡是來找我幫忙的,既然是親戚,當然不能推辭,我會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們,直到他們滿意。當然有時候能力所限,也幫不到他們,他們也不會過於苛責。

    這些表親來的時候也不會空著手來,總是會帶一些家鄉的土特產,儘管這些東西在城裡也能買得到,但總歸是人家的一片心意,不能傷了人家的心。非常奇怪,我和這些親戚有的長達十年未見,可是見面卻是十分親熱。

    同樣我在單位的同事相處也是十年,可是一朝分開,卻是形同陌路之人,見面也只是點頭而已,話也懶得說。可能這就是所謂的血緣關係牢不可破吧,中中國人之所以特別重視血緣關係,原因可能就在於此。不管你走到哪裡,不管過了多少年,帶有血緣關係的親戚永遠是最牢靠的。

    只是可惜,隨著城市裡家庭人口的減少,一家三口的模式漸漸取代了大家庭,許多親戚之間的稱謂也慢慢消失了。上學的時候,女兒總是指著課本里的“舅舅”、“姨媽”、“表哥”,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費盡了心思,也很難準確表達出來,只能是跟女兒模稜兩可地說一說,也不知道她能不能明白。

    其實明白不明白都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隨著農村城市化程序的加快,這些親戚關係早晚會慢慢消亡。但是我們要記住作為中中國人,無論到什麼時候,由血緣關係而衍生的親戚關係永遠是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社會關係。

  • 4 # 話癆2020

    現如今的社會,有錢玩到一起就是親戚,其他算扯淡。過去有宗族都住一起,農村需要家族勢力,現如今是法制社會,商品房,五湖四海住一起,市場經濟。賺錢,守法,交志趣相投,有價值的朋友。

  • 5 # 黃百儒

    表兄弟是母親關係的親戚屬外親!堂兄弟屬你父親本姓氏宗族親人,是家內親近親!同時三千里是距離很遠意思,五百年是代表年代時間,按一般上,一代親兄弟,二代叔伯兄弟,三代堂兄弟,四代宗兄弟,五代族兄弟!過了五代為出服!五代內屬自家親人!(過了五代出服後,請做工就要付工錢!)同時老人言:遠親不如近鄰,三千里等於相當疏遠!堂兄弟才是第三代屬自家兄弟,五百年比喻很長久意思!

  • 6 # 上品茶道

    只是一種形象的描述。在古代堂親因為是一個姓氏,表示下一代是一個祖宗,就走的近一些,年代久一些的意思。而表親因為下一代變了姓氏,來往的宗氏活動就減少了,慢慢就少了往來。現代,如果走出農村,就以來往的喜好決定親屬之間的親近啦。

  • 7 # 洗風堂

    老表是表字輩的,

    老堂是堂字輩的!

    你說是糖貴表貴!

    你說是唐僧貴還是飆子鬼!

    你說是堂屋貴還是標間貴!

    你說是不是那個理,

  • 8 # 遙望x星空

    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這個主要還是幾千年傳下來的男權有關係。男人是一族之長,一家之主。女方嫁到男方就是男方家族一員。所以堂親就是一個家族,一個家族可以世世相傳幾千年。表親則不會。

  • 9 # 時光如新

    "表親三千里”是指親戚很多,且分散有遠有近。"堂親五百年"是指家族或大家庭一直很團結,生生不息。比喻集團或國家對外友好,對內和諧穩定,繁榮昌盛。

  • 10 # 學民思考

    表親是姻親,隨歲月會越嫁越遠;而堂親是宗族同姓,上朔500年或更久仍是一家人;

    農耕文化父系社會現象!

  • 11 # 生產隊長老楊

    問:俗語"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是什麼意思?

    這裡所說的"堂親″應該是"宗親″。

    表親就是姑舅姨下一輩的親戚,就是親表兄弟,再往下一輩就是一般的表親了,也就是第三代的親戚。

    宗親是同一個姓氏同一個宗族的一家人,這一家人不分多少代,只要在一個宗族就永遠是一家人。

    表親從第二代親表兄弟開始,就不是同一個姓氏了,不是同一個姓氏的百家姓,就沒有族譜記載,三代以後就開始不認識了,再往後就是路人。

    宗親從打燕王掃北到如今,六百年了,族譜有的都有記載,都是同一個姓氏,同一個宗族,從未斷過。見面之後只要能續上是同一個宗族,就是一家人,就不是路人,因為宗親是能夠文字記載,能夠傳承,所以永遠是一家人。

    "表親三千里,宗親五百年″,就是說表親不是同一個姓氏,三代後沒有記載沒有傳承就成為路人,雖然六七十年,就如三千里之遠了。而宗親,因為有記載有傳承,雖然五百年仍是一家人。

    這五百年之說是民國初年的說法,到現在應改為六百年了,因為現在距離燕王掃北早已六百多年,距離永樂十八年的一四二零年也有六百零一年了,所以說應該是"宗親六百年″了。

  • 12 # 野秋

    一個民族的發展與繁榮,靠的是無數家族的擴枝散葉,和不斷的發展延續。在這種關係下的內親外戚之中,人們把女性親屬的後代,稱為表親,只有父親這裡的親屬,才被稱為“堂親”或“宗親”。

    “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就是對這種親疏關係的概括和總結。

    “表親三千里”

    表親,又有姑表和姨表之分。姑舅的兒女,都稱為姑表,母親姐妹的兒女,稱為姨表。人們對錶親的遠近親疏,也有區分。

    “兩姨親不算親,沒了姨娘斷了根”。

    “姑舅親才叫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這也難怪人們會有這種親疏之分,“姨親”靠的是母親和姨的姐妹關係維繫,和其他的家人並無血緣關係存在。而“姑表親”就不一樣了,姑娘雖然是外嫁女,她們的兒女仍然是孃家的直系親屬。外公外婆及舅舅,仍然和他們保留著直接的血緣關係。因此,有“舅親,親三代”的說法。

    “堂親五百年”

    “堂親”指的是一個家族中,同一姓氏的關係。雖然他們之間也有親疏遠近之分,但是在以前的農村,他們要世代為鄰。他們不但同一姓氏,還有嚴格的輩分劃分。無論在哪裡遇到,一聽名氏,就知道相互之間親疏遠近和相互稱謂。人們常用“五百年前是一家”,來形容這種親情關係。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作為宗親,萬一有什麼大情小節,還需要他們之間相互幫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概念,在他們之間根深蒂固,這也是家族勢力形成的主要原因。

    現在隨著人們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農村人不斷往城市遷移,平時又各奔東西。親戚之間接觸的少了,親情也越來越淡了。“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的說法,或許也不那麼準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雷打真孝子,財發狠人心,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