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劉198593541

    燒賣,又稱燒麥、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是描述頂端蓬鬆束折如花的形狀。 X

    燒麥是有燒麥皮 餡心 包制而成。

    是一種以燙麵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麵食小吃。燒賣源起元大都,在中國土生土長,前史適當悠久。現在中國南北方都有,在江蘇、浙江、廣東一帶,人們把它叫做燒賣,而在北京等地則將它稱為燒麥。

    燒賣起源於包子。它與包子的首要區別除了運用未發酵面制皮外,還在於頂部不封口,作石榴狀。最早的史料記載:在十四世紀高麗(今北韓)出書的漢語教科書《樸事通》上,就有元大都(今北京)出售“素酸餡稍麥”的記載。該書關於“稍麥”注說是以麥面做成薄片包肉蒸熟,與湯食之,方言謂之稍麥。“麥”亦做“賣”。又云:“皮薄肉實切碎肉,當頂撮細似線稍系,故曰稍麥。”“以面作皮,以肉為餡,當頂做花蕊,方言謂之燒賣。”如果把這兒“稍麥”的製法和今天的燒賣作一番比較,可知兩者是同一樣東西。

    到了明清年代,“稍麥”一詞雖仍沿襲,但“燒賣”、“燒麥”的稱號也呈現了,而且以“燒賣”呈現得更為頻繁些。如《儒林外史》第十回:“席上上了兩盤點心,一盤豬肉心的燒賣 ,一盤鵝油白糖蒸的餃兒。”《金瓶梅詞話》中也有“桃花燒賣”的記述。清朝乾隆年間的竹枝詞有“燒麥餛飩列滿盤”的說法。李鬥《楊州畫舫錄》、顧祿《桐橋倚棹錄》等書中均有燒賣一詞的呈現。《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燒賣、匾食有何難,三湯兩割我也會。”傅崇矩《成都通覽·成都之食品類及菜譜》中開列了“各樣燒麥,大肉燒賣、地菜燒賣、凍菜燒賣、羊肉燒賣、雞皮燒賣、野雞燒賣、金鉤燒賣、素芡燒麥、芝麻燒麥、梅花燒麥、蓮蓬燒麥……” 清代無名氏撰寫的菜譜《調鼎集》裡便蒐集有“葷餡燒賣”、“豆沙燒賣”、“油糖燒賣”等。其中“葷餡燒賣”是用雞肉、火腿配上時令菜作餡製成。“油糖燒賣"則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餡製成。中國南方還有一種“滷餡芽菜燒賣”。

    時至今日,現時各地燒賣的品種更為豐富,製作出更為精美了。如蘇州有三鮮燒賣;江蘇的原味燒麥,糯米燒麥,鹹蛋黃燒麥等等,都各具地方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如何看待緬甸果敢的?提起果敢你第一個想到的東西是什麼?